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精神生活的治理逻辑 ——马克思人学价值论的视野

发布时间:2021-10-08 13:51
  精神生活治理是一种人学意义上的"元治理"。所着力澄明和彰显的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建构的一个精神文化整体性,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超越性实践。伴随人类精神生活实践合理性类型多元化现实,及治理的规模扩大的效应,从精神生活文化价值深处,揭示精神生活不同生存主体的权利资质,成为一种精神价值生态。同时,在现代性社会合理表达"精神生活民主化"与"精神生活生存权利"实践形态的正当性,成为精神生活秩序重建的时代主题。精神生活治理是精神文化价值多元性主体参与、互动和确立实践的公共治理理性的过程,同时,也是新型精神生活治理主体的形成实践。人类在精神生活治理问题上的实践效应表明,精神生活治理由于人类精神生活主体多元性存在形态,不断发展的多样化吁求,必须通过新型治理主体培育形成一种过渡,才能达到统一。单个不同精神生活主体实践合理性之间形式上的一致性,是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治理的,所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精神生活如何找寻新型主体类型,实现不同精神生活主体的"划界与统一"的历史。当代人类精神生活,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实质上的总体概念就是"精神生活治理"。这种时代呼吁,更加使精神生活治理拥有了时代"改变精神世界...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时代使命与实践指向
    一、精神生活治理成为一个时代急迫性问题的背景
        (一) 精神生活的现实性困境
        (二) 精神生活治理的学理性背景及理论动因
    二、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理论范式与话语主题
        (一)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精神生活治理范式的确立
        (二) 精神生活治理运行机制与实践基础
        (三) 精神生活治理内容的展开理据、主要元素及表达方式
    三、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一) 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研究思路
        (二) 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研究方法
        (三) 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主要创新之处及不足
    四、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全球现代性境遇、时代使命及学理价值
        (一) 意义优越性与现实解释力:精神生活治理的精神境遇及实践向度
        (二) 时代使命及学理价值:精神生活治理的学理及实践价值
第一章 精神生活的病理及其根源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人学价值论阐释及核心旨趣
        一、精神生活的客观性特质
        二、精神生活的主体性特质
        三、精神生活的生成性特质
    第二节 精神生活病理的现代境遇及展现
        一、精神生活世俗化、物化、失序化境遇与时代表征
        二、世俗化、物化、失序化之精神生活对"现实的人"的威胁与反制
        三、理想主义、犬儒主义、虚无主义的精神生活构图
        四、中国精神生活世俗化进程及精神生活病症
    第三节 精神生活病理的深层机理及结构表达
        一、精神生活病理主体
        二、精神生活病理结构
        三、精神生活病理实践
第二章 治理观念的引入及以往精神生活治理尝试
    第一节 治理观念引入精神生活调整的证成逻辑及其价值效应
        一、治理引入精神生活的资质证成及价值逻辑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伦理基础:多元主体共生逻辑下人类精神生存共同体新机制
    第二节 西方世界精神生活治理的尝试
        一、城邦化的精神生活治理
        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
        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精神生活治理实践
        四、国家理性化的精神生活治理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活治理
    第四节 中国近代以来精神生活治理实践
        一、鸦片战争的精神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精神重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精神实践价值
        四、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内乱"之精神境遇实践
        五、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六、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辩证统一的精神叙事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治理实践
第三章 精神生活治理结构向度、分析方法和特征
    第一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主体、客体、对象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主体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客体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对象
    第二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主导思想、能力、伦理基础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主导思想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能力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伦理基础
    第三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节奏、机制运行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节奏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机制运行
    第四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分析方法与基本特征
        一、精神生活的治理的分析方法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中西精神生活治理类型的特质及治理逻辑
    第一节 中国传统精神生活治理观念的结构特质、价值追求——人之人文本质实现的价值路径
        一、人文化的"体用统一"之精神生活治理的实践价值逻辑
        二、天人合一的治理型精神生活生存样态的现实性展开及内在逻辑
    第二节 西方精神生活治理的结构向度及文化理想——一个属人世界的价值逻辑
        一、西方精神生活自我治理特质及价值范式转换
        二、西方精神生活治理的属人特质及人之本质的价值发现
第五章 "改变与超越":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之内在结构及现代境遇
    第一节 精神性生存之流的革命性净化——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文化境遇与价值逻辑
        一、实践、现实、人之精神性生存的治理价值语法——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精神境界革命
        二、实践公共理性精神: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主体命运类型的形成及内在特质
        三、现代性批判中的社会机制生成及"精神健全人"的塑造: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公共价值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的精神生活治理的"现实"实践逻辑——从现实地创造精神生活到自由的塑造精神生活的转换
        一、现实自我生成的精神治理逻辑——本质性把握与历史转换
        二、马克思新思考类型的现实价值吁求
        三、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之多域转型中的现实建构
    第三节 "精神生活健全的人"——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生成的基点与归宿
        一、"人是历史的治理函数":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生成中精神生活健全人的价值旨趣
        二、"谁之治理"与"何种治理性"——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战略设计
        三、"治理型精神生活"中人的类型转换
第六章 精神生活治理的时代场域及实践价值选择
    第一节 全球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及"治理型精神生活社会"的生成
        一、全球现代性、后现代性所塑造的精神生活多元性格局及现代实践路径
        二、全球复杂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价值境遇及其精神后果
        三、"治理型精神生活社会"中精神生活治理主体的建构实践
    第二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价值选择及文化实践逻辑
        一、精神生活治理价值选择的基点:全球化时代生存安全性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精神文化共识: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博弈
        三、精神生活治理价值选择的公共性实践逻辑
第七章 精神生活治理的实践路径及民众优良精神生活的现实吁求
    第一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内在伦理逻辑及人学向度
        一、人之精神性生存的本位境界及其展现
        二、社会发展的精神实践模式的结构性:精神生活治理场域的找寻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伦理价值实践
    第二节 精神生活治理主体性丧失及真实"治理共同主体"的生成
        一、精神生活治理主体建构的困境及其内在逻辑
        二、找寻、批判及重建:精神生活治理主体培育的价值路径
        三、精神生活治理共同主体的价值理想:精神尊严的现实实现
    第三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价值规范及逻辑规制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价值底蕴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价值向度转型及"治理型精神生活"的培育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价值实践及民众精神福利的公共性追求
第八章 现代精神生活治理主体的形成与"治理型精神生活"的公共价值逻辑
    第一节 精神生活治理自我复权的机制与实践
        一、精神生活治理主体之价值规范基础及理想诉求
        二、精神生活治理对治理主体"一"与"多"矛盾的化解与重构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认知型、实践型、价值型三维框架范式
        四、精神生活治理的结构机制及价值实践
    第二节 "治理型精神生活"的公共价值逻辑及精神福利的文化实践
        一、治理型精神生活的公共价值逻辑及理据:民众体验精神性生存的全新"精神生活样态"
        二、现代治理型精神生活对民众精神福利共享之建构
        三、治理型精神生活的精神性生存权利重建
结语 精神生活治理评价及价值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精神生活发展的现实处境及其超越[J]. 廖小琴.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9)
[2]近代关于民族精神认知的当代启示[J]. 郑师渠.  史学史研究. 2013(02)
[3]从自然生命到精神生命:庄子生死观初探[J]. 陈道德,杨爱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4]儒家传统复兴与国家治理精神重建[J]. 陈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3(08)
[5]道德理想主义·生活儒学·德性幸福——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理性建构[J]. 张方玉.  天府新论. 2013(02)
[6]精神生活的形上情结[J]. 杨淑静,丁惠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7]精神世界中道德与自然的对立和谐考略[J]. 张雷.  探索. 2012(06)
[8]祛魅的悖论:先锋文学的“精神真实”与“神秘主义”[J]. 李明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9]公共精神培育的逻辑路径和现实基点——志愿精神价值内涵及反思[J]. 曾琰.  当代青年研究. 2012(08)
[10]社群、精神性传统和中国社会中的灾难(英文)[J]. 艾尔·杜克,凯蒂·拜伦.  世界宗教文化. 2012(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研究[D]. 王光秀.山东大学 2013
[2]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研究[D]. 王玉如.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人的精神结构及其现代批判[D]. 王海滨.中共中央党校 2012
[4]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D]. 胡悦晗.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 张娜.复旦大学 2010
[6]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D]. 兰文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9
[7]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问题研究[D]. 康秀云.东北师范大学 2006
[8]“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D]. 李丹梦.复旦大学 2006
[9]社会主义精神富裕论[D]. 汪青松.中共中央党校 2005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 张健.中共中央党校 2004

硕士论文
[1]资本逻辑宰制与精神生活现代性批判[D]. 亢姗姗.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精神世界中恐怖的无限可能性[D]. 徐.南京大学 2013
[3]构建生活的精神空间[D]. 王蒙.山东师范大学 2013
[4]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精神结构建构之研究[D]. 胡永华.兰州大学 2012
[5]论人的超越性与精神世界建构[D]. 田伟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论非理性因素与精神世界建构[D]. 高文莹.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精神家园的丧失与回归[D]. 阳潭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9
[8]论文学的精神生态价值[D]. 李金来.苏州大学 2009
[9]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扬弃[D]. 姜国峰.东北师范大学 2009
[10]走向精神生存[D]. 水彩琴.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24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24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