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匠作营造与当代设计中材料表达逻辑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07:18
  世界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在当今建筑领域各种观念的冲击下,以研究滇南“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匠作营造过程为切入点,挖掘工匠在建造活动中对材料的认知和思考,分析整理中国传统匠作营造的材料表达逻辑。同时,结合当代中国建筑师对材料的认知观点,探索中国当代设计的材料表达逻辑。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传统匠作营造的视角分析建筑设计中的材料表达逻辑,提出未来建筑设计中的材料问题思考方法。最后,本文希望通过以上的研究,对匠作营造的材料表达逻辑有一个清晰的梳理,为未来思考建筑设计中的材料问题提供方向。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六章:第1章,绪论。主要研究课题背景,解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立论述的前提。第2章,讨论中国传统工匠与当代建筑师的关系。说明传统匠作营造对材料认知的意义。以滇南“一颗印”民居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匠作营造过程,解读其匠作过程中的材料表达逻辑。第3章,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从“从材料出发”、“匠作营造中的材料与建构”“匠作营造中的材料关联属性”三个方面解读中国传统匠作营造的材料表达逻辑。第4章,结合当代中国建筑发展情况,分析并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建筑师对材料表达的观点,进一步总...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匠作营造与当代设计中材料表达逻辑的比较研究


津梅栈道总平面图图表6-4津梅栈道剖面结构图6.1.2津梅栈道与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验体系建造方法探讨——以“一颗印”民居建造为例[J]. 石开琴,王冬.  华中建筑. 2015(11)
[2]现代设计需要匠人精神[J]. 王宏飞.  装饰. 2014(06)
[3]建筑完成度的歧义与依归[J]. 史永高.  时代建筑. 2014(03)
[4]材料背后[J]. 张斌,水雁飞.  时代建筑. 2014(03)
[5]建筑是一种陪伴——黄声远的在地与自在[J]. 周榕.  世界建筑. 2014(03)
[6]凝视与一瞥[J]. 金秋野.  建筑学报. 2014(01)
[7]崔愷:本土建筑与本土材料[J].   建筑设计管理. 2013(10)
[8]中国设计呼唤“匠人精神”[J]. 李超德.  美术观察. 2013(02)
[9]材料:在结构与表面的二分以外——材料研究与实践中的“地点”与“类型”因素[J]. 史永高.  建筑学报. 2012(01)
[10]庆河桥附挂津梅栈道[J]. 李东桦,白宗弘.  风景园林. 2011(05)

博士论文
[1]诗意制作[D]. 胡子楠.天津大学 2013
[2]建构语境下当代中国建筑中传统材料的使用策略研究[D]. 郑小东.清华大学 2012
[3]材料的符号学思维探析[D]. 黄增军.天津大学 2011
[4]匠作·匠场·手风[D]. 杨立峰.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当代建筑材料表现理论与设计策略研究[D]. 罗臣玮.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材料的地域性表达[D]. 刘宏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3]逻辑与形式—“一颗印”民居建构基本关系的解析与研究[D]. 蒋昕萌.昆明理工大学 2012
[4]“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特征研究[D]. 陈庆懋.昆明理工大学 2011
[5]建筑材料的地域性表达方法研究[D]. 杜辉.厦门大学 2009
[6]浅析现代建筑中的材料“设计”[D]. 张抗军.东南大学 2006
[7]中国古代设计哲学研究[D]. 郭芳.武汉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5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25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