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法、人格、自由的内在逻辑结构研究 ——立基于康德和黑格尔的法哲学

发布时间:2021-10-19 16:22
  中国当今的时代精神有两大主题,一是社会呼吁更加健全的法治,另一个是人们呼吁有尊严的生活。从理论上厘清法、人格和自由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对回应时代精神这两大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市场化和民主化的当今时代,人们对于自由的研究更多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对人格和人格权的研究主要分割在心理学和法学(主要是民法)两个领域。而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法、人格和自由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在当今中国法学界较为缺乏。本文的核心论点立基于人格的定义上,即人格是指以自我规定性的能力为基质的同一性表象。而人格这一定义的根基在于自由。自由从本源上讲是一种自我规定性的能力。本体论上的法作为一种自由意志的存在,承担着高贵的历史使命:命令人成为真正的人,并尊重他人为人,即法哲学必须承担起使人现实地拥有人的尊严和自由、享受“真实的人的法权”的使命。本文核心命题的立论根基主要是康德和黑格尔的理性的自由观和法哲学。因此,从实践理性和辩证逻辑的方法论上厘清法、自由、人格三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是本文的主要任务。总的来说,这种内在关系的基本逻辑就是:人格具有形式和内容、表象和本质等相互区别和统一的内在结构;这个内在结构使得...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时代背景
        一、对时代精神和社会主题的回应
        二、国外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本文的中心论点与理论背景
        一、论文的中心论点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理论背景简述
    第三节 自由思想的历史变迁
        一、研究自由的两种方法
        二、自由思想的历史简述
第二章 自然法与实证法以理性概念为中介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 法的理性解释之语境
        一、逻各斯和理性
        二、理性、感性和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三、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与"性"
    第二节 法的理性解释之理据
        一、理性的起源:作为古希腊自然宇宙观的"自然理性"
        二、理性遭遇神性:作为理性的异化和变体的"宗教理性"
        三、理性的回归:作为文艺复兴和近代理性主义的"启蒙理性"
        四、理性的迷途:作为科学主义的"技术理性"
        五、理性的解构:作为后哲学时代的"非理性"的理性
    第三节 法的理性解释之视域
        一、理性与自然法
        二、理性与自由、权利
        三、理性与实在法规则
第三章 人格与自由的内在逻辑结构
    第一节 自由—人格的逻辑前提
        一、同一性表象—从心理学出发的法哲学界定
        二、自我规定性的内涵
    第二节 本真性人格体现为自由法则
        一、自我规定性与康德的实践法则
        二、基于自由的人格本质与康德的道德法则
        三、基于不同人格本质的诸伦理学
第四章 自由与法的内在逻辑结构
    第一节 自由—法的理念
        一、作为法之理念的自由
        二、法的命令与自由的外化
    第二节 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
        一、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的关系
        二、黑格尔的自由观对康德自由观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法是自由的现实化
        一、外在自由—康德的权利或正义法则的总原则
        二、自由王国—黑格尔的法体系
第五章 法与人格的内在逻辑结构
    第一节 法之正当性根基—作为终极目的和绝对价值之人格
    第二节 合法则性与合道德性的逻辑演绎
        一、自由范畴表及其逻辑演绎的总原则
        二、"量"诸范畴的逻辑演绎
        三、"质"诸范畴的逻辑演绎
        四、"关系"诸范畴的逻辑演绎
        五、"模态"诸范畴的逻辑演绎
    第三节 人格价值的外在体现与现实性—法权意义上的人格
第六章 法之超验性与经验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本体论意义上的法:以人格为终极目的、自由为理念之命令
        一、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
        二、康德的绝对命令说
        三、黑格尔的命令说
    第二节 法之存在的必要性前提:人性的辩证法
    第三节 法之存在的历史逻辑性:自由之异化的必然历程
        一、法权与自由
        二、人格、所有权和占有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契约与交互关系
        四、不法: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矛盾
        五、道德与伦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观[J]. 周雪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2]康德的“法权人格”要旨透析[J]. 张君平,叶新发.  前沿. 2010(09)
[3]对西方工具理性批判的反思[J]. 韦文荣.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2)
[4]伦理人格与法律人格的辩证关系——民事主体制度正当性说明[J]. 刘召成.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1)
[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自由范畴表解读[J]. 邓晓芒.  哲学研究. 2009(09)
[6]康德论道德与法的关系[J]. 邓晓芒.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4)
[7]意志、自由和法——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基本概念解读[J]. 薛桂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8]对人格权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J]. 李新天.  法学评论. 2009(01)
[9]私法中的“人格”范畴含义辨析[J]. 崔拴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4)
[10]德性与自由的融通——康德伦理思想的一个旨意[J]. 寇东亮.  学术论坛. 2008(06)

博士论文
[1]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D]. 丁三东.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4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