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社会空间再造: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 ——以红星村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3 03:25
  本文采用参与式行动研究方法,呈现红星村社会空间的样态和变迁,尤其是在社会空间视角下对该村农村社会工作项目实践进行探讨,尝试提出解决该村社会空间问题的实务建议与理论思考。红星村社会空间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空间扩张、空间萎缩、空间重组、空间分异、空间固化、空间挤压、空间扭曲等空间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所生产的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形塑了红星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空间逐渐萎缩和失活,个人空间逐渐扩张并异化,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之间被生产出逐渐扩张(或弥散)的“过渡空间”——处于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之间的空间,村民来不及认知和应对的充满不确定性、迷向的、组织性薄弱的空间。社会空间的急剧变迁产生了如下空间问题:村民的空间距离逐渐拉大;社区公共空间逐渐衰败和失活;社区呈现出“淡漠”、“低组织性”的衰落状态;社会空间被撕裂并产生空间关系紧张;社区认同得不到生产与再生产;社区主体性得不到表达和提升;社区公共事务得不到有效组织;社区公共问题得不到有效而及时的解决;社区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得不到关注和照顾并进一步受到空间挤压和固化。红星村农村社会工作项目从公共空间的再造和文化行动为切...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社会空间再造: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 ——以红星村项目为例


红星村卫星地图(来源:谷歌地图)

地图,红星,地图,来源


到这里就到尽头了,放眼看去是后山、后田、水泥路、和旧村以及新村龙塘一街”是我最常走的进村道路,这条路的尽头是刚刚提到的工厂旁条龙塘一街,将红星村分为“新村”和“旧村”两个空间。我喜欢这这条路。我喜欢在这里体验红星村的空间感,但是不喜欢这条路带来的—这给我陌生、迷茫、孤独的感觉。此,红星村的宏观空间图景被我们描绘出来了:村口、村头、旧村、山、村河、围仔。红星村占地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可分为居住区和农住区分为新村和旧村两部分。接下来我们将以非路线的方式对红星村的再现。

地图,红星,新村,地图


常公共空间①,村子的大型活动如重阳敬老晚宴、元旦晚会、这里进行;地塘也是村民日常运动及社工举办活动的主要场所材。地塘的四周都是房屋建筑,村委(村小组)办公室、粮仓②间③这三个主要的社区公共空间就在地塘周围,所以地塘是村共空间。社工和实习生的住所位于旧村中,是跟村民租用的,部和长者)经常到这里找社工,所以这里也是一个日常公共空间田)和山林,山上有国家一级保护水源,供本村村民生活和村


本文编号:3452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52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7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