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集体行动逻辑中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1-11-07 22:49
  当前我国确立的环境公益诉讼模式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二元并存”的诉讼模式。从集体行动逻辑视角出发,通过对材料分析发现,当前“二元并存”的环境公益诉讼模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利益主体自然人被排除在诉讼主体之外;二是起诉原告博弈动力缺失;三是诉讼中非利益集团成员被寄予厚望。突破当前环境公益诉讼之困境,应当由环境公益诉讼“二元并存”模式向“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转变。在新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下,让利益相关者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监督者、参与者,消除公权力机关之压力,完善利益归属和分配制度,更能激发环境公益诉讼参与积极性,大幅缩短环境公益诉讼周期,有效打击环境污染损害行为。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问题与视角
    第一节 材料与问题
        一、材料简介
        二、材料相关研究与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视角
        一、当前研究视角之不足
        二、新视角的引入
第二章 集体行动逻辑中环境公益诉讼“二元并存”模式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二元并存”模式之确立
        一、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模式之确立
        二、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之确立
    第二节 以“民事公益诉讼”模式为主的个案透视
        一、泰州案件——特殊“集体行动”之产物
        二、环保组织之非理性行动
        三、检察院选择诉讼类型困惑
        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院行为“异常”
第三章 集体行动逻辑中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二元并存”模式之不足
    第一节 利益主体:自然人被排除在诉讼主体之外
        一、利益相关性分析
        二、自然人行动优势
        三、剥夺自然人诉权的不合理性
    第二节 原告博弈动力缺失
        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环保组织
        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检察院
    第三节 非利益集团成员被寄予厚望
        一、法院“搭便车”分析
        二、检察院非利益集团成员
第四章 集体行动逻辑中“二元”模式不足的克服:“新行政公益诉讼”模式的引入
    第一节 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引入及其制度设计
        一、新环境公益诉讼模式的引入
        二、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的制度设计
    第二节 直接利益主体成为监督者与诉讼主体
        一、赋予自然人诉权
        二、社会组织职能定位
        三、起诉主体顺序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公权力压力之消解
        一、法院回归“审判者”
        二、检察院回归“监督者”
        三、环境行政机关继续执法
    第四节 赔偿金归属与分配
        一、赔偿金归属于众
        二、赔偿金归属安排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正义的司法治理路径探索——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评析[J]. 刘艺.  中国法律评论. 2019(02)
[2]狭义环境损害的民事救济困境及制度救赎[J]. 盖晓慧.  河北法学. 2019(04)
[3]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反思与重构[J]. 王秀卫.  法学评论. 2019(02)
[4]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实证考察[J]. 覃慧.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3)
[5]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J]. 于秀丽.  人民论坛. 2019(05)
[6]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发展及制度完善[J]. 江必新.  法律适用. 2019(01)
[7]检察环境公益诉讼之诉前程序研究[J]. 张锋.  政治与法律. 2018(11)
[8]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四维路径[J]. 田刚.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9]中国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模式重构论[J]. 贾永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10]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优化路径[J]. 黄娜,杜家明.  河北法学. 2018(09)

博士论文
[1]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 付刚.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 郭智.兰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82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82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