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现代汉语“像”字句逻辑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21:13
  现代汉语中“像”字句在学界认同的有四种用法分别是表:比喻、比较、举例、推测。其中表比较和表比喻的两种用法是“像”字句中最难区分的,在这两种用法之间还产生了含有交叉语义的“像”字句。本文以从语料库以及老舍的短篇小说集中搜集的大量语料为基础,运用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对“像”字句中的两种难以区分的句式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以此得出区分二者的方法,并且为计算机进一步区分、处理这两种句子打下基础。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研究背景包括逻辑语义学的研究现状、现代汉语“像”字句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在于发现更多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的语义特征和内涵,并对表比喻的“像”字句和表比较的“像”字句之间的异同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目的在于运用逻辑语义学的方法将现代汉语“像”字句中表比喻和表比较两种句式形式化,再进行区分。第二章是现代汉语中“像”字句的界定和分类。通过认知距离对对现代汉语中“像”字句中的四类句式进行初步区分,再根据“像”字的词性,判断在“像”字句中所包含的一个小型连续统,即表比喻的“像”字句、表比较的“像”字句...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现代汉语“像”字句逻辑语义研究


典型“像”字句为原型核心建立起来的连续统

示意图,句式,范畴,实线


根据我们的分析,可以把原型句式的特征与边缘句式的特征列举出来,其中A、B 分别是不同的事物或人,C 是两个事物或人之间的客观的相似点或人为赋予的相似点,“+”代表该项在句式中一定存在,“-”代表该项在句式中一定不存在,“±”代表该项在句式中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列表如下:表 2-2:“像”字句原型句式和边缘句式的特征A B C原型句式的特征 ± + ±边缘句式的特征 - + -其中原型句式就是表比较的“像”字句和表比喻的“像”字句,边缘句式则是表推测的“像”字句和表举例的“像”字句。根据上文对“像”字句中连续统和原型范畴的分析我们可以的出一个“像”字句中的范畴关系示意图,如下:图 2-2:“像”字句中范畴关系示意图

焦点,生成过程,玫瑰花


普通名词 像玫瑰花一样鲜艳的嘴唇一张一合地说时间名词 像朝阳一样充满希望的明天总会到来代词 像玫瑰一样娇艳的她款款走来定中短语 然后他看到了那条像静脉一样的柏油普通名词 像玫瑰花一样鲜艳的嘴唇一张一合地说形容词 像玫瑰花一样鲜艳的嘴唇一张一合地说VP 像玫瑰花一样鲜艳的嘴唇一张一合地说“像”字句的生成机制的“像”字句来说,“像”字主要是句中的一个焦点出了全句的焦点。而且焦点时针对预设而言的,预设来一预设而发。焦点可以通过焦点结构来获得。由于“句中并不承担动词的责任,而是一个表达焦点语法范射成“焦点词短语(FocP)”①。何元建(2011)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没有X就没有Y”的构式解析及生成动因[J]. 李静.  现代语文. 2018(02)
[2]逻辑学视域下的类比推理性质探究[J]. 金立,赵佳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3]论比喻的辨识[J]. 鲁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7)
[4]比较、比喻和判断的区别[J]. 田禹.  学习月刊. 2014(24)
[5]典型复标比喻构式“X像Y似的Z”考察[J]. 张友文.  汉语学习. 2014(03)
[6]作为有标记话题结构的一种“就”字句——兼与“连”字句、“像”字句比较[J]. 强星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2)
[7]从温州方言中的比较句到比喻句[J]. 盛爱萍,张虹倩.  当代修辞学. 2011(05)
[8]从相似点看比喻与比较的区别[J]. 陈昌宁.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9]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J]. 刘大为.  当代修辞学. 2010(03)
[10]论汉语焦点句的结构[J]. 何元建.  汉语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比喻关系词研究[D]. 李胜梅.河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同动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 宋东明.四川师范大学 2017
[2]“像”字同形比喻句比较句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初探[D]. 周恕楠.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现代汉语“把”字句的逻辑语义分析[D]. 张维.四川师范大学 2017
[4]菲律宾布拉卡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比较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郭文静.西北大学 2015
[5]英语母语学习者汉语平比句习得研究[D]. 刘晓云.南京大学 2015
[6]汉语“有/没有”式比较句的逻辑语义分析[D]. 李林珈.四川师范大学 2015
[7]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等比句习得偏误分析[D]. 孙艺弘.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8]不同文化背景留学生比喻习得情况考察[D]. 李华峰.北京大学 2012
[9]英语背景学生三类平比句式肯定形式的习得研究[D]. 张娣.北京语言大学 2009
[10]“有”、“没有”型比较句研究[D]. 王强.上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93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93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