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马克思是斯宾诺莎主义者吗? ——论普列汉诺夫与阿尔都塞将马克思引向斯宾诺莎的逻辑脉络

发布时间:2021-11-22 19:22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修补、重构和“推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理论事件。其中,普列汉诺夫与阿尔都塞以不同的方式将马克思引向斯宾诺莎的做法就代表了两条典型的路径。深入解读和评析这两条路径,对于澄清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本质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国际时期,以考茨基等主流派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由于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方法与结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统一关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非辩证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理解,最终在革命理论上与现实策略上一并滑向了折中主义。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打着“回到康德去”的旗号试图“修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却最终在根本上歪曲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针对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挑战,普列汉诺夫提出了“回到斯宾诺莎去”的口号,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继承近代唯物主义的理论传统才能确保它的根基。因此普列汉诺夫力图通过一条退行性的路线把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经由费尔巴哈与18世纪唯物主义者,最终“导回”到斯宾诺莎去。从本质上看,普列汉诺夫的这种做法旨在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从根本上等同起来,把...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关于普列汉诺夫将马克思引向斯宾诺莎的研究
        (二)关于阿尔都塞将马克思引向斯宾诺莎的研究
        (三)整体评述
        (四)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回到斯宾诺莎: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思想危险的增补
    一、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引向斯宾诺莎的历史语境
        (一)第二国际内部折中主义与修正主义倾向对革命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割裂
        (二)第二国际内部实证主义与新康德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基础的误读
    二、逻辑路径: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主义划入一般唯物主义谱系
        (一)将实体作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近代唯物主义的共同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斯宾诺莎主义的变体”
    三、逻辑取向: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对旧唯物主义的修补与推进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法与旧唯物主义的变种合体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 结构主义化的重置: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与斯宾诺莎连续性的追溯
    一、阿尔都塞将马克思引向斯宾诺莎的历史语境
        (一)教条主义之误与人本主义的泛滥
        (二)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左翼知识界的复兴
    二、逻辑路径:基于认识论与因果观对马克思与斯宾诺莎连续性的结构主义式解读
        (一)借由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的划分对经验认知结构的批判
        (二)以结构因果观为基础对黑格尔表现因果观的超越
    三、逻辑取向: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本主义与反历史主义
        (一)解构近代主观性哲学:对认识论主体的贬抑
        (二)消解人的历史主体地位: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
        (三)拒斥历史主义:对同质连续性历史观念的批判
结语 马克思不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一、普列汉诺夫与阿尔都塞将马克思归入斯宾诺莎的理论后果
        (一)带有自然本体论色彩的理论模式对历史与自然统一关系的割裂
        (二)基于结构主义构架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的消解
    二、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变革性与科学性对斯宾诺莎唯物主义的超越
        (一)实践活动中介下自然与历史的具体统一
        (二)历史主体与社会结构在实践中介下的统一
        (三)事实与价值的辩证整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斯宾诺莎的“实体”说与“人的目的性存在”思想[J]. 黄裕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J]. 汪行福.  学术月刊. 2011(12)
[3]马克思与相遇的唯物主义[J]. 路易·阿尔都塞,陈越,赵文.  国外理论动态. 2009(10)
[4]《资本论》与历史科学的新发现——对阿尔都塞《读〈资本论〉》的再思考[J]. 仰海峰.  哲学研究. 2009(03)
[5]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评析[J]. 郑忆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6]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三重向度与划界方法[J]. 钱厚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7]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问题[J]. 吴晓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8]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J]. 俞吾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3)
[9]反思阿尔都塞:辩证法与结构主义[J]. 庞晓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理论“反历史主义”——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解读[J]. 郑忆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博士论文
[1]普列汉诺夫与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D]. 王兰.黑龙江大学 2011
[2]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 陈爱萍.南开大学 2010
[3]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D]. 金瑶梅.复旦大学 2008
[4]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 侯依成.吉林大学 2007
[5]“政治”哲学家阿尔都塞——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 朱晓慧.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论路易·阿尔都塞的认识论[D]. 卞友江.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斯宾诺莎与马克思的内在性思想[D]. 张寅.复旦大学 2011
[3]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 欧阳兆莹.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2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12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