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基于情绪态度的博弈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00:15
  本文是关于非传统博弈论及相应的博弈逻辑的探索性研究。非传统博弈论指的是不完全遵循EU效用理论的博弈论。传统博弈论假定博弈参与者时刻都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也内嵌了博弈参与者的偏好,但其内嵌偏好的依据是EU理论。这种分析方式为现实博弈的抽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博弈论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博弈论的应用和相应的博弈逻辑建构中,传统博弈论的局限性也逐步得以凸显:这种抽象方式忽略了参与者的“情绪态度”问题。博弈参与者都是有限理性参与者,并不完全遵守EU理论。参与者置身于博弈中,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情绪态度”,而“情绪态度”的变化会引起博弈参与者的偏好转变。以传统博弈论为背景建立的博弈逻辑,也携带了传统博弈论的局限性。因而,博弈论与博弈逻辑的进一步发展,亟待克服这种根本性缺陷。本文在梳理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博弈论的这种问题与局限做了以下工作:(1)本文根据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态度定义,确定了博弈参与者所具备的态度因素满足三个维度:情绪、行为意向与认知,并借此明确了何为“基于情绪态度的博弈”,进而对博弈参与者在博弈中产生的三维态度进行分析。在指出传统博弈论与非传统博弈论的...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 国外研究概况
        (二) 国内研究概况
        (三) 博弈逻辑研究的层面划分
    第三节 本文的致思路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 致思路径
        (二) 主要内容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传统博弈论疑难与EAP分析机制的引入
    第一节 传统博弈论的分析疑难与“情绪态度”的刻画
        (一) 传统博弈论对现实博弈的分析与疑难
        (二) RDEU理论及其基本模型
    第二节 博弈中的“情绪态度”与归纳博弈中“经验”的关联
        (一) “乒乓球序贯博弈”的再解读
        (二) 引入“情绪态度”的博弈理论
        (三) 归纳博弈论与RDEU理论、EAP分析机制的关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博弈逻辑的局限与EAP分析机制的联系
    第一节 传统博弈逻辑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 传统博弈逻辑系统的解读
        (二) 传统博弈逻辑的作用与局限
    第二节 偏好逻辑的作用与局限
        (一) 冯·赖特偏好逻辑系统
        (二) 博弈逻辑中参与者态度第二、三维度的推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EAP分析机制的逻辑系统
    第一节 模型的更新、升级与博弈描述
        (一) 认知偏好逻辑与模型的升级、更新
        (二) 关系变化、产品更新以及完美参与者的更新
    第二节 基于“内嵌型”情绪态度的博弈逻辑系统——SEA系统
        (一) “乐观者”博弈逻辑的语法与语义
        (二) “乐观者”博弈的公理系统
    第三节 基于情绪态度的博弈逻辑系统——EAP系统的构建
        (一) 博弈中带有情绪态度的信息加权模型EAP-O
        (二) 行动、情绪态度与偏好的关系以及EAP系统的确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AP分析机制的应用、解题功能及其辩护
    第一节 EAP分析机制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联
        (一) EAP与计算机病毒感染博弈模型的联系
        (二) EAP与“网络诱骗”技术的联系
    第二节 阿莱悖论的解读与EAP分析机制的关联
        (一) 阿莱实验与阿莱悖论
        (二) 前景理论及EAP对阿莱悖论的解释
        (三) EAP与“类”阿莱悖论下的具体实例
    第三节 EAP分析机制的心理学辩护与展望
        (一) EAP中行动的心理学解释
        (二) “强化理论”对“触发行动”的细化解释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弈中的情绪态度[J]. 刘辰,顿新国.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9(06)
[2]乒乓球战术行为策略选择博弈矩阵的构建[J]. 岳海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2)
[3]反刍思维、人格特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J]. 王翼,武亭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愤怒博弈者的更新逻辑(英文)[J]. 黄繁,文学锋.  逻辑学研究. 2016(03)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社会学的第一原理[J]. 杜杰.  现代职业教育. 2016(18)
[6]情绪影响下选时博弈模型及其最优策略[J]. 熊国强,刘西.  运筹与管理. 2016(03)
[7]一类3值逻辑2元Sheffer函数[J]. 杜国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8]基于博弈论的物联网环境中信息共享问题研究[J]. 刘影,范鹏.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05)
[9]逻辑悖论、高阶认知与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张建军教授学术访谈录[J]. 张建军,王习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10]情绪影响下群体性冲突的RDEU博弈模型分析[J]. 熊国强,张婷,王海涛.  中国管理科学. 2015(09)

博士论文
[1]不动点方法与动态真理论研究[D]. 张亮.南京大学 2015
[2]集合论公理的选择与证立研究[D]. 朱敏.南京大学 2013
[3]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 张力锋.北京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赫伯特·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探析[D]. 李莉.苏州大学 2007
[2]蜜罐网络诱骗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璐.电子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4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14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