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发布时间:2021-11-26 08:02
  本文利用形式语义学的方法,通过给出适合九句因理论的初始假设,对其进行形式语义刻画。结论是:九句因理论的本质是建立在对宗体与宗依的区分的基础上,从形式上,一般地探讨因与宗后陈两者之间的外延关系。就其跳脱具体内容上的探讨,而完全上升到了逻辑的高度、形式化的高度而言,陈那论师的九句因理论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工作相媲美。 

【文章来源】:逻辑学研究. 2018,11(04)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全部同品都有因性

同品


96逻辑学研究第11卷第4期2018年综上所述,定义1这个语义框架适合陈那因明中关于同、异品,以及因这三个概念的定义。3形式语义翻译本节的工作就是在定义1这个语义框架下,对九句因理论作形式语义翻译。首先,因与同品、异品的关系,各有四种情况,即对于同、异品来说,全部有因性、全部没有因性、部分有因性以及部分没有因性。我们先将每一种情况,都进行了相应的形式语义翻译。然后,再用欧拉图直观呈现其翻译所表达的意思。记号说明:大方框表示全集A,小方框表示同品集“T”,剩余部分表示异品集“T”。阴影部分表示因的集合“B”。空白部分表示因的补集“B”。因在同品中的各种情况及对应翻译一览表:序号因在同品中的四种情况对应的翻译T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TBT2全部同品没有因性T∩B=T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T∩B=)∧(T=B)T4部分同品没有有因性(T∩B=)∧(T=B)T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可译为“TB”,具有如图1三种情况。图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T2:全部同品没有因性,可译为“T∩B=”,具有如图2三种情况。图2:全部同品没有因性T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可译为“(T∩B=)∧(T=B)”,具有如图3三种情况;T4:部分同品没有有因性,可译为“(T∩B=)∧(T=B)”,具有如图4三种情况。

同品


许春梅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97图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图4:部分同品没有有因性如上所示,虽然T3与T4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但是它们的欧拉图是一样的。归根结底,这是因为陈那论师将全部与部分严格区分,以及他对同、异品这两个初始概念的特殊定义所致。陈那论师将这两种情况合并为一,就是“又(因)于同品有、无、及彼俱二”([2],第170–175页)中的“彼俱二”,意思是说部分同品有因性,部分同品没有因性。根据T3与T4所反映的欧拉图是相同的,说明陈那论师的这种做法并无不妥。因此,也可称因与同品具有三种关系,分别是全部同品有因性、全部同品没有因性和部分同品有因性、部分同品没有因性。因在异品中的各种情况及对应翻译一览表序号因在异品中的四种情况对应的翻译T1全部异品都有因性TBT2全部异品没有因性T∩B=T3部分异品具有因性(T∩B=)∧(T=B)T4部分异品没有有因性(T∩B=)∧(T=B)T1:全部异品都有因性,可译为“TB”,具有如图5三种情况。图5:全部异品都有因性T2:全部异品没有因性,可译为“T∩B=”,具有如图6三种情况。


本文编号:3519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19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