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实践的逻辑 ——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

发布时间:2022-01-19 05:28
  马克思的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实践哲学,是因为它与传统哲学有着质的区别,即同以往那种通过“纯思辨”来建构理论体系的“纯粹哲学”殊属不同,是一种真正体现实践精神的哲学。它的目标在于把人从人化的自然界、从受压迫、受剥削、受奴役的社会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种种束缚条件中解放出来,并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或者说消灭现存的社会状况,达到一种“人的彻底解放”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不始于概念、范畴的逻辑演绎,也不始于直观的感觉经验,而是开始于对现存社会状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批判。其理论基点在于,他从人区别于动物和其它存在物的最本质的规定性即实践活动入手,来确定人生活于感性世界的现实根基。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科学与价值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理论的切入点,主要是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通过对实践主体“现实的人”的演进历程的阐述、对实践过程“实践形态”的哲学分析、对实践目的“人的解放和现实自由”的理论阐释,从宏观的哲学视角来建构或者说是再现“实践的逻辑:现实的人通过实践获得现实自由”1,并以期能够以“实践的逻辑”为分析框架从整体上...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其反思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可能创新点
        (一)再现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野中实践的逻辑即现实的人通过实践获得现实自由
        (二)以“实践的逻辑”为分析框架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
第一章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属性
    第一节 实践概念厘定
        一、马克思以前西方实践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观
        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确立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第二节 实践的属性
        一、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三、实践的主体目的性
    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思想
    第一节 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否定
        一、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原则
        二、《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同“自由人”的决裂
    第二节 批判视野中异化的人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异化思想的批判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思想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批判
    第三节 现实的人的本质的三重规定
        一、人的类本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二、人的现实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的自然本质: 人的需要
    第四节 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一、自由、全面发展概念的内涵
        二、自由全面发展是个人和整个人类的发展趋向
    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形态的哲学分析
    第一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肯定性基础:物质生产实践
        一、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概念的探讨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否定性”基础:社会革命实践
        一、社会革命的根源、实质
        二、社会革命实践的主客观条件
        三、社会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旨趣:审美实践
        一、审美实践的哲学基础
        二、劳动创造美:谋生的劳动和乐生的劳动
        三、审美关系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目的的价值之维:人类解放
    第一节 人类解放理论在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地位
        一、人类解放是共产主义学说的核心主题
        二、人类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人类解放的四重维度
        一、政治解放
        二、经济解放
        三、社会解放
        四、精神解放
    第三节 人类解放何以实现
        一、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
        二、人类解放的客观物质基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三、人类解放的精神基础:解放的理论和全面教育
    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实践目的的社会之维: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节马克思对三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
        一、对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和保守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二、对“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
        三、对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共产主义的必然性阐释
        一、共产主义是消灭私有制的现实的运动
        二、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三、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个人所有制”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现实自由的三重维度
        一、时间维度
        二、定在维度
        三、生存维度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再解读[J]. 阎孟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2]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三个基本维度[J]. 贺来,葛宇宁.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3)
[3]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J]. 聂锦芳.  现代哲学. 2013(06)
[4]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含义及其关系[J]. 赵家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5]马克思与实践智慧[J]. 邵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3)
[6]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J]. 王峰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1)
[7]马克思运用“劳动”对德国古典哲学实践命题的改造[J]. 杨青.  湖北社会科学. 2012(10)
[8]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多维阐释与理解——在对立中整合与超越[J]. 焦玉玲,姜建成.  求索. 2012(09)
[9]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J]. 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  哲学研究. 2012(08)
[10]自我意识自由向现实自由的转变——马克思博士论文自由思想的解读[J]. 苗圃.  长江论坛. 2012(04)

博士论文
[1]论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D]. 黄杰.吉林大学 2014
[2]在先验与经验之间[D]. 陈飞.吉林大学 2013
[3]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 王东红.吉林大学 2010
[4]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 熊进.武汉大学 2010
[5]实践时空观[D]. 杨沐.吉林大学 2009
[6]马克思早期哲学中的主体意识[D]. 王效良.吉林大学 2009
[7]马克思的自由概念[D]. 刘伟.南开大学 2009
[8]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D]. 王宏宇.黑龙江大学 2007
[9]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 郭增花.吉林大学 2007
[10]实践与法的合理性[D]. 龙霞.中山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6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96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b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