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萨埵本生》和《伊甸园》图像逻辑与叙事方式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2-12-04 13:24
  中外美术的发展基本上都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宗教美术与非宗教美术。这两个阶段的分野以独立艺术家和独立艺术品的出现为标志。独立艺术家和独立艺术品的出现在中国大致可以确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欧洲则大致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此之前,艺术创作是作为宗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它把宗教思想和故事转换为可见的视觉形象,民众的宗教经验往往就来自于这些视觉形象而非真正的宗教典籍。宗教也得以借此使信众回避了阅读和理解典籍的困难,在从文字向图画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其宗教扩张性,本文中将要讨论的《伊甸园》和《萨埵本生》就是分别处于东西方世界宗教与非宗教美术分野的时期且又具有上述宗教功能的作品。虽然《伊甸园》和《萨埵本生》都处于宗教与非宗教美术分野的大背景之下,它们的第一属性也仍然是宗教性的,但这两幅作品却与它们之前的同题材宗教美术作品显得格格不入,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之前宗教绘画的规范和程式,开始在画面中融入了创作者自身对于故事情节甚至是教义的理解,而不再是单纯的对标准图式的沿袭和简单的把文字情节转换成图像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展现出如李泽厚先生所形容的“独立自我的表现”。它们代表了各自所属的绘画序列在观念,...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学术和应用价值
    四、创新点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萨埵本生》和《伊甸园》的文化宗教背景
    第一节 《萨埵本生》的文化宗教背景
        一、《萨埵本生》的出处以及文本依据
        二、《萨埵本生》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伊甸园》的文化宗教背景
        一、背景
        二、《伊甸园》的形象与情节以及文本依据
第二章 《萨埵本生》与《伊甸园》图像逻辑的异同
    第一节 图像的功能性
    第二节 图像的主观性
    第三节 功能性与主观性的依赖与消长
第三章 《萨埵本生》与《伊甸园》叙事方式的异同
    第一节 两种方式——透视与非透视
    第二节 两种结构——环绕与前置
    第三节 两种时间——瞬间与延续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中国石窟艺术中《萨埵本生》题材作品分布情况一览表
    二、克拉纳赫宗教题材作品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人物图像的配置方式分析[J]. 王江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06)
[2]龟兹中心柱窟及其“帝释窟说法”源流新探[J]. 雷启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01)
[3]佛陀:从神格人到人格神——基于犍陀罗佛传雕刻的图像学研究[J]. 蔡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01)
[4]早期佛教美术中的三宝标图像[J]. 李雯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6)
[5]宗教美术史研究方法论的三组主题词[J]. 郑弌.  美术观察. 2016(09)
[6]网络游戏角色扮演的艺术人类学思考[J]. 赵周宽.  艺术学界. 2015(01)
[7]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的方法[J]. 鲁惟一,张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舍身饲虎”图像考辨[J]. 董华锋.  敦煌学辑刊. 2015(01)
[9]中国汉传佛教艺术中的舍身饲虎本生研究述评[J]. 高海燕.  敦煌学辑刊. 2014(01)
[10]“祖先在上”:我国传统文化遗续中的“崇高性”——兼与巫鸿的“纪念碑性”商讨[J]. 彭兆荣.  思想战线. 2014(01)



本文编号:3708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708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