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感性生存方式及其价值逻辑

发布时间:2023-11-11 17:34
  感性生存是以个体的自在存在为前提,以个我一己的自由体验、审美形式为价值取向,来观照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一种文化形态或生存方式。这里的感性与传统的“感性——理性”认知有别。感性话语的“存在”,概括讲来,其活动方式是以不可重复性思维和不可重复性实践为特征的自在方式;其存在基础是生存本能和天然情感为特征的自然主义:其价值取向是个人情感、嗜好、兴趣、信念等自发系统。这些直接模铸着自在自发的存在主体,从而让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家园感,或成为人们紧张的工作博弈中的调节器和缓冲器,让主体更人性化或生活化。实际上,感性话语在当下是以“生活化生存”为其基本形态而呈现开来。 感性生存与“生活世界”、“日常生活”、“非理性世界”、“审美生存”等范式有着重叠之处,但非完全重合。感性生存方式是要寻找世界的全貌和人的“本真”,从“支离事业”中重塑人的生存论本体。 哲学史表明,人的感性化生存显然是人自远古时代就一直向往与追求的,但这种感性化生存如何把握,如何适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全面把握。换言之,感性生存不能仅从物质层面理解,民主的品格、社会责任感品格、公平与效率等品格应一起属于感性生存关注的视野,并且还要有相应的...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感性生存的基本论域
    (一) 理性的四重向度
    (二) 感性话语界定
    (三) 感性生存与其它生存范式比较
二、感性生存的历史沿革
    (一) 感性生存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回溯
    (二) 感性生存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表征
    (三) 感性话语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规定
三、当代感性生存的范式透视
    (一) 身体:当代感性生存的T型台
    (二) 生态体验:当代感性话语新的叙事范式
    (三) 感性生存:当代“意义”视界的客观背景及其限定前提
四、马克思语境下的感性生存及其价值逻辑
    (一) 价值及其思维
    (二) 感性生存批判:价值共识如何可能
    (三) 个体价值理性:价值共识何以有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6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86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