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

发布时间:2016-11-18 06:35

  本文关键词: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1卷 第11期

2012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ICAL RESEARCHVol.31,No.11,,2012Nov.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

张志斌,潘 晶,达福文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以街道和乡镇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等软件

对兰州市人口空间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82年至2009年,兰州市人口呈逐年

“向心聚集”态势,但不同阶段、不同街区人口空间增长存在显著差异;街道和乡镇人口密度

差距逐年增大,高密度街区个数增多、范围扩大;距离人口高密度中心越远,人口密度的正

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则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范围不断增大;人口空间分布整体呈

“东密西疏”格局,并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人口的极不均衡分布,带来了环境污染、交

通拥挤、住宅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构建多中心城市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平衡配置基础设施和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不断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保障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分布;空间演变;调控路径;兰州市

()文章编号:10000585201211205514---

1 引言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群体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集散及组合状况,是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也是历来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人口分布进行时空分

1]。析,不仅可以揭示人口空间演变的内在规律,还可据此剖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

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展开定量研究,并已取得一  自上个世纪5

[]系列代表性的理论模型。Clark2通过对20多个西方城市的细致考察,归纳出负指数密度

[]模型,人们称之为Clark定律。之后,Sherratt3采用Gaussian函数描述城市人口密度,

[][5]并提出正态密度模型,Tanner4通过分析也取得类似结论。Daceherratt正y认为尽管S

态密度模型应用场合与Clark负指数模型相比有一定局限,但在数学分析方面相对简便,

[][]而Kohsaka6则认为Sherratt的正态密度模型更具优越性。Smeed7提出了人口密度的幂

[[]8]函数模型,NewlincDonald9、g提出负指数模型的二次方程,形成了二次指数模型。M

[[1]10]和Berrarr1y等通过对城市人口密度研究,分别提出单中心模型和多中心模型;P

[12]Barkley等运用经济模型来揭示人口的空间分布,并已在西方国家得到验证。

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展开相  2

13]关研究。林炳耀[依据南京市的街道人口数据,估计出负指数模型的有关参数。周一

14]星[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的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圈层范围进行了界定,

15~17]并对街区层面的人口增减情况做了深入剖析。周春山等[利用街道人口数据对广州市

;修订日期:201204220120703  收稿日期:2----

);甘肃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11610282010-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1965  作者简介:张志斌(-)

:zE-mailbzhanwnu.edu.cn@ng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0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