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发布时间:2016-11-26 02:43

  本文关键词: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关于检测胎儿性别技术的伦理思考

刘好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超声波技术为代表的产前遗传检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非医学目的的检测胎儿性别技术却导致了对足月女婴的引产及溺婴弃婴现象,造成我国0-4岁婴儿性别比例失衡,继而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难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使用离不开伦理道德的规约,本文通过对检测胎儿性别技术的伦理道德评价,对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的伦理审视。此外滥用检测技术屡禁不止的原因涉及相关技术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孕妇及其家庭对检测技术的观念和态度及技术的运行环境等问题,本文从技术伦理的角度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建立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14.5
【正文快照】:

医学目的检测胎儿性别技术,主要是为了检测性连锁隐形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等疾病,提高后代质量,实现优生优育。而现实中的状况是,在重男轻女心理的支配下,孕妇及其家庭常常通过检测技术来鉴定胎儿的性别,以达到生育男婴的目的,即非医学目的胎儿性别检测。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出生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贺科杰;李贞;;刑法该如何制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从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说起[J];法制与经济;2006年06期

2 赵伟;崔迎军;;高科技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朱洪峰;现代生育观念及生育观念现代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年03期

4 汤兆云;马琳;;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J];人口研究;2011年04期

5 涂仁标;涂希平;;性别比平衡失衡与复衡[J];中国性科学;2011年02期

6 李绪芳;;浅议控制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超;;安徽省高中学生生物伦理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2 付红芳;;科学发展需要道德干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刘科;李东晓;;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人文价值原则及导引途径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冯广艺;陈碧;;生态文明建设与语言生态构建互动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岩;;河北省出生性别比与生育观念状况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08期

6 蔡秉坤;适应国际发展趋势 完善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7 戴彦成;;“放弃抢救签字书”相关问题的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0年04期

8 李智敏;;安乐死问题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2期

9 刘艳蕊;;安乐死的伦理思考[J];传承;2010年33期

10 朱玉芳;王伟群;母小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韦东;;人胚胎干细胞相关发明可专利性研究[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2 李福清;;再论动物的有限法律主体地位——为动物权利而抗争[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辉;曾文忠;李叶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学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朱尧耿;;论和谐社会与人口伦理[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吴易雄;转基因动物的伦理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杨俐;残疾人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邾立军;器官移植民法基本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阳阳;辅助生殖技术之伦理反思[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倩楠;代孕生育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慧;对循环农业的哲学思考与发展道路探索[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曾庆娟;合成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常娜;关于基因增强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莉;人体胎盘的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杨波;中美环境伦理建设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韦东;人胚胎干细胞相关发明可专利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武少龙;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淑兰;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兆云;王俊祥;;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技术性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杨国荣;作为伦理问题的幸福[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汤兆云;郭真真;;生育政策与经济水平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年01期

4 尹豪;金永花;侯建明;;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07年04期

5 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J];人口研究;2003年05期

6 原新,石海龙;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与计划生育政策[J];人口研究;2005年03期

7 汤兆云;;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为何成效甚微?——福建省泉州市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8 陈卫;翟振武;;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J];人口研究;2007年05期

9 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05期

10 顾宝昌;;我对出生性别比问题的认识[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夫;罗慧敏;高斐文;游文风;王建国;邓之真;耿廷德;王重梅;马琦;杨玉琴;周淑英;;吸取绒毛膜细胞检查X小体Y小体预测胎儿性别的研究报告[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79年01期

2 方淑梅;;出生前胎儿性别的预测[J];青海医学院通讯;1979年01期

3 陈祖芬;;胎儿性别预测[J];陕西医学杂志;1980年01期

4 金坤林,王申五,陆道培,周羡梅,杨丽萍;用PCR技术分析孕妇血检测胎儿性别[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1990年02期

5 刘迪;基因法探测胎儿性别的弊端[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4年05期

6 ;严禁胎儿性别鉴定[J];新农业;1995年08期

7 顾美皎;早孕时测定母体睾丸酮鉴定胎儿性别[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77年03期

8 余燕芳;;绒毛细胞中 Y 染色质预测胎儿性别[J];广西医学;1980年03期

9 罗慧敏;高斐文;陈勇夫;王建国;游文风;邓之真;耿廷德;王重梅;马琪;杨玉琴;周淑英;;宫颈粘液细胞荧光Y小体预测胎儿性别百例报告[J];临床医学;1980年04期

10 ;几种预测胎儿性别方法的初步评价[J];华中医学杂志;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臣;李守柔;宋杰;胡静;刘丽娟;黄冰玉;;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早期诊断胎儿性别和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秦逸秋;王祖兵;;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程冬娥;申建维;;女性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调查[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凤莲;;西安地区产妇抑郁原因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宋杰;李守柔;黄冰玉;何为公;;孕妇外周血胎儿细胞的富集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6 吕国荣;林惠通;刘金蓉;;经腹超声检测胎儿小脑蚓部及其临床意义[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锦惠;门殿霞;于子芳;闫芳;李春敏;肖文丽;刘英;;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云姣;赵博文;潘美;杨园;杨倩;徐海珊;王蓓;;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强回声结构的检测及其心功能评价[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冯丽萍;;HPV检测在妇科体检中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忠;;应用SPR技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分型检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凤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蔡虹;[N];北京科技报;2010年

4 马辉;[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记者 叶芳 通讯员 陈鋆;[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7 王雪飞 孙杨 张宏文;[N];健康报;2006年

8 张宏文;[N];科技日报;2006年

9 刘静华;[N];潮州日报;2009年

10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 刘旺贞;[N];健康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袁英;P16~(INK4α)检测对ASCUS-LSIL患者分层处理价值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2 甘家华;血清IL-6、IL-18及IFN-γ检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姜囡;子宫颈癌患者血清、盆腔淋巴结HPV检测及其相关性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何薇;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在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彦;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细胞学ASCUS分层管理的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蒋鸿晶;高危HPV亚型感染患者端粒酶检测对CIN诊断和随访的临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0年

7 陶林;TCT、DNA定量分析和HPV检测对新疆维族宫颈癌的普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8 王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9 崔春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1年

10 张玉姝;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和随访中的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3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