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东部较发达省市人口下降区人口发展趋势——基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县域个案诠释

发布时间:2020-11-04 02:49
   通过比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发现人口净输入的东部9个较发达省市也出现了219个人口下降区,约占全国人口下降区总数的21.43%。这些人口下降区在形成机制、人口年龄构成、经济发展、空间分布及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借助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对县域个案的分析发现,执行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仅能产生较小的短期效应,长期来看无法阻止人口下降区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国家应高度重视正在扩大的人口下降区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冲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升人口下降区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加速构建县域医护快速响应系统,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好人口下降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部分图文】:

示意图,人口下降,省市,示意图


增长。在论述破解东部较发达省市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过快增长的巨大压力时,研究目光大多聚焦在区域人口正增长惯性上,区域内部正在不断增强的人口负增长惯性及部分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实际上,在新型城镇化阶段,这两个前提都已发生调整和变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在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9个省市生育率都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有的甚至已步入全球超低生育率行列,这大大强化了人口的负增长惯性[14],使得这9个经济较发达省市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口下降区(图1)。随着单独两孩的新生育政策逐渐得以贯彻和落实,在预期人口增量和结构变动的影响下,东部9省市人口再分布必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传统的人口净输入区的东部较发达省市,区域内部人口下降区将会面临怎样的人口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化阶段在解决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口过密化的同时,应如何同步有效促进人口下降区可持续发展?本文试以浙江省淳安县为研究个案,从人口发展视角探讨东部较发达省市人口下降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图1东部较发达9省市人口下降县(市)分布示意图Fig.1Thedispopulationcounties’distributionofthe9moredevelopedprovincesintheEasternRegions1东部人口下降区分布概况与共性特征1.1东部较发达省市人口下降区分布概况38经济地理第35卷

示意图,安县,区位,示意图


口普查数据显示,衢州和丽水两个地级市人口已呈负增长,全省共有19个人口下降县(市)。其中景宁、庆元、嵊泗及淳安四县人口下降尤为显著,2000—2010年人口降幅皆超过10%。2.2淳安县人口发展现状2.2.1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与安徽省黄山市接壤,为典型的山区和库区县,全境东西长96.8km,南北宽94.4km,面积4427km2,占全省总面积4.35%,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距离杭州市区仅151km,有杭新景高速公路相连。杭黄高铁一旦开通,淳安县将处于上海、南京等城市两小时交通圈内[20](图2)。2012年,淳安县共设有23个乡镇,其中11个镇,12个乡。全县共有425个行政村,11个社区。根据淳安县统计年鉴数据,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人,非农业人口7.9万人。图2淳安县区位示意图Fig.2ThesketchmapofChun'an’location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看,自1990年以来淳安县常住人口持续负增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只有33.6万人,较2000年减少了4.5万人,下降11.90%。县域常住人口下降的幅度在浙江省19个人口下降区中排名第四,也是杭州五县(市)中常住人口降幅最大的县。同时,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均只有2.42人,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均2.75人减少0.33人,大大低于杭州市2.93人、浙江省2.89人的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3.0人的平均水平。2.2.2县域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淳安县60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20.15%,65周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占13.85%,远超7%的国际标准线,也超出浙江省(60岁及以上为13.89%,65岁及以上为9.34%)和杭州市(60岁及以上为13.4%,65岁及以上为9.02%)的平均水平,

安县,人口密度,乡镇


查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的比较(图3)可以看出,淳安县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时间短,且高龄化比重不断提高。目前,淳安县农村老龄化程度远超城镇,农村老年人口数占全县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高达82.75%,是城镇老年人口数的4.79倍。从近几年来户籍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趋势来看,户籍人口少子老龄化特征十分明显。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下降到12.26%,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17.2%,65岁及以上人口5.1万人,占11.2%,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1.04万人,占2.29%,老年人口有向高龄化缓慢发展的态势。图4淳安县各乡镇人口密度Fig.4PopulationdensityofsmalltownsinChun'an2.2.3县域人口空间分布现状。从人口空间分布来看(图4),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计算,2010年淳安县域人口密度103人/km2,大大低于杭州市525人/km2、浙江省534人/km2的平均水平,人口过疏化特征十分明显。人口密度最小的金峰乡不到18人/km2,其次为石林镇,仅为21人/km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千岛湖镇,为290人/km2,汾口镇排名第二,为163人/km2,人口密度在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从人口城乡分布来看,尽管全县城镇化率已提高至32.85%,但仍大大落后于全省和全市城镇化水平。县域23个乡镇人口集聚率都超过了户籍城镇化率,显示乡镇人口有向镇区集聚的发展趋势,其中县城所在地千岛湖镇人口集聚率最高,达到89.27%。2.2.4县域户籍人口变动态势。从户籍人口的自然变动来看(表2),1990—2012年淳安县户籍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14.99‰下降到2013年的8.88‰。综合出生和死亡两大因素,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性特征,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出现负增长。近几年来淳安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岩;辽东山区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2 李红锦;李胜会;;人口迁移承接与珠三角城市经济社会结构演变的耦合[J];经济地理;2013年08期

3 曾明星;张善余;;中国人口再分布的社会经济合理性及其“多中心集聚”分析[J];南方人口;2013年05期

4 彭伟斌;陈晓慧;;论人口下降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困境与趋势——以浙江省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尹希果;刘培森;;中国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兼论城镇规模、交通运输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J];经济地理;2013年12期

6 刘满凤;谢晗进;;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4期

7 蒋子龙;樊杰;陈东;;2001—2010年中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均衡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4年05期

8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王杰;苏为华;徐海彪;;浙江人口发展与沿海省份的比较研究[J];浙江经济;2013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义;;生育控制与中国人口新矛盾[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2 王德;顾晶;;上海市流动人口的公共设施使用特征——以虹锦社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4期

3 王德;许尊;朱玮;;上海市郊区居民商业设施使用特征及规划应对——以莘庄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5期

4 于文丽;蒲英霞;陈刚;王结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模式与机制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2期

5 顾保南;郭长弓;;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10期

6 姜全保;;中国生育水平预测与生育政策展望[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7 王丰;;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8 左学金;;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9 沈可;王丰;蔡泳;;国际人口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10 左学金;;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熊竞;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域)行政区划体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祥晶;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玉柱;低生育水平地区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张明鑫;我国人口血压参考值地域分布规律及多尺度制图表达[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文钰;政府行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忆邵;胡建民;;上海郊区建设中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4期

2 周慧;曹广喜;;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江苏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3 刘艳;王学力;;人口流动迁移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樊杰;陶岸君;吕晨;;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5 樊杰;;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6 王洋;修春亮;;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7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8 刘卫东;张国钦;宋周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9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10 陆大道;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机遇与任务[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晋苑;移民限制、人口城乡迁移与城市化模式[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9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869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