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城乡分割、城乡一体与农村人口发展——兼论四川省农村人口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0-11-17 07:25
   城乡人口红利分配不均致使中国农村人口发展严重滞后,也使中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的道路上,中国经历过平均主义路径、城市偏向路径和城乡一体化路径三个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前两个模式效果不佳。目前中国在探索城乡一体化模式,但理解偏误后的城乡一体化也面临危机,其中农村人口的身份和家庭转移的不完全性是危机的典型特征。要根据差异化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模式来解决农村人口发展问题,缩小城乡差距。
【部分图文】:

帕累托图,要素配置,帕累托,配置量


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当状态是好的变化之时,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当在某一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分析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时,通常采用一种叫做埃奇沃斯盒状图[7]245-253的工具来分析两种资源在两个主体之间的分配。这里应用埃奇沃斯盒状图来分析中国城乡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和帕累托最优状态。考虑生产要素仅有资本K和劳动L的状态,分配主体为城市U和农村R。如图1,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资本的数量K,盒子的垂直高度表示这个劳动的数量L。OU为城市的配置原点,OR为农村的配置原点。从OU水平向右测量城市对资本的配置量,垂直向上测量城市对劳动的配置量;从OR水平向左测量农村对资本的配置量,垂直向下测量农村对劳动的配置量。现在考虑盒中的任意一点E,城市的配置为(KU,LU),农村的配置为(KR,LR),则有:KU+KR=K,LU+LR=L换句话就是,盒中任意一点确定了一种资源分配数量,盒子的范围包含了资本和劳动要素在城乡之间所有的分配情况。特别的①,在盒中的水平边上任意一点,表明城市或农村没有配置劳动要素L,在盒中的垂直边上任意一点,表明城市或农村没有配置资本要素K。图1城乡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的帕累托分析由于OU为城市的配置原点,故实线ⅠU、ⅡU、ⅢU为城市的等产量线,凸向OU,且ⅢU代表更高的产出水平;同理虚线ⅠR、ⅡR、ⅢR为农村的等产量线,凸向OR,且ⅢR代表更高的产出水平。根据埃奇沃斯盒状图的工具分析原理、经济效率的判别标准和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持平;刘庆;徐庆国;;集中居住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基于湖南长沙郊区农村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孟凡军;农村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曹宗平;;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实施多元化转移[J];农村经营管理;2009年11期

4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5 郑万军;;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6 刘广浩;;平均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及消除路径[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林聚任;王忠武;;论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与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8 李新平;徐睿;;人口红利、产业承接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以成都城乡统筹试验区为背景[J];西北人口;2010年04期

9 易文彬;;城乡关系视域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10 陈文胜;;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基于湖南省万户农户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曹维;;论政府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政府同“游资”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赵建华;黄忠武;张利国;丁厚春;罗芳;;中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进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团风张岗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4 董春宇;栾敬东;;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赵翠萍;;台湾农村发展经验对大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6 邵丰;合资企业“独资化”现象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林枫,杨林德;新世纪初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二)——机遇、挑战与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8 林枫;杨林德;;新世纪初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三)——人防工程产权问题初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9 张文杰,陈宝国,琚泽钧;存在效用遗传性时企业物流横向联合外包的决策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王俊程;武友德;赵发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过度流失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与解决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承武;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志新;基于动态信用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正军;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娟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主体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价格评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靓;基于匹配博弈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薛雪;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梦璇;环境安全视角下我国出口贸易管制与激励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黎文华;株洲市芦淞服饰产业群企业互助担保融资问题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邓敏;我国汽车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鲍强;中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朱秋琪;人力资本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海如;;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农民福利缺失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2 彭慧;舒廷飞;杨学军;;中国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3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陈永正;陈家泽;;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兼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都模式”[J];财经科学;2007年04期

5 陈宗胜;周云波;任国强;;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6 彭连清;詹向阳;;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以珠三角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7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8 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张利军,郭敏;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几种代表性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4期

10 西尔维·德姆希尔;马克·格甘特;李贵苍;;农民工是中国城市的二等工人吗?——一种相关的数学解析模型[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泰;城乡一体化 实施“三生”服务工程[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年02期

2 衡涛,梁轩,胡碧玉;四川省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05年06期

3 ;四川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在自贡举行[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2期

4 曹铂;胡德仁;任康;;辖区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与县级政府规模——以四川省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0年06期

5 欣海;还是只生一个娃娃好——江津县人口发展趋势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04期

6 王学义;曾祥旭;;区域人口科学素养研究——以四川分区域人口科学素养调查分析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8年03期

7 王学义;曾祥旭;;四川生育水平估计与未来人口总量预测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年05期

8 吴怀连;是城市化,还是城乡一体化?[J];人口学刊;1995年05期

9 许改玲;四川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2期

10 ;丰富多采 琳琅满目[J];人口学刊;198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卢继宏;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基本问题与路径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堂尧;四川省人口安全指标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强;四川省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廖佳;人口政策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华民;论我国人口流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6年

5 韩珊珊;基于社会融入角度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6 黄丹;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靓珺;实行城乡一体化生育政策的政策模拟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莹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现代生育文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徐艺;青岛市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7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887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