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避孕模式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7 10:05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章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类的分层结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HAPC-CCREM)解决一般线性模型的共线性问题,探讨流动育龄妇女是否采用不可逆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描述其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探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区域(主要从政策角度)层面因素对流动妇女避孕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可能存在的时期与队列效应,即政策效应及作用人群。研究发现中国流动育龄妇女采取不可逆避孕比例随年龄下降而减少;不同出生队列避孕方法选择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的1976-1984年的出生队列更倾向采用不可逆避孕措施,而年轻队列主要使用短效避孕方法;时期因素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效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可逆避孕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对未生育的或已育一孩的流动妇女的避孕模式有显著影响,子女性别构成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性别偏好对避孕行为的影响...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
        1. 因变量
        2. 自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 流动育龄妇女曾生子女数时期变化
        2. 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构成时期变化
        3. 分年龄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时期变化
    (二)流动育龄妇女避孕行为的APC分析
    (三)生育经历对避孕行为影响的时期差异
五、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避孕模式的演变(2010~2016)[J]. 邹艳辉,刘鸿雁,王晖.  人口研究. 2018(05)
[2]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低生育率[J]. 计迎春,郑真真.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8)
[3]中国生育政策调整效果评估[J]. 石人炳,陈宁,郑淇予.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4)
[4]我国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选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丁志宏,张亚锋,杜书然.  人口研究. 2018(04)
[5]哪一代人更幸福?——年龄、时期和队列分析视角下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迁[J]. 李婷.  人口与经济. 2018(01)
[6]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J]. 田丰.  社会学研究. 2017(03)
[7]生育与主观幸福感——基于生命周期和生命历程的视角[J]. 李婷,范文婷.  人口研究. 2016(05)
[8]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四要素:一个省级层面的纵向分析[J]. 杨菊华,李红娟.  学术研究. 2015(05)
[9]单独二孩申请遇冷分析[J]. 马小红,顾宝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10]流动人口避孕方法使用及长效避孕方法使用时机选择[J]. 刘凯佳,王志理,庄亚儿.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02)



本文编号:3719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719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