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明清及民国时期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绿洲化荒漠化时空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3 22:20
  干旱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严酷和脆弱的地区之一,区内的陆表过程突出地表现为绿洲化与荒漠化。在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绿洲化受阻、荒漠化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退化日益严重。为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开展绿洲化荒漠化时空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历史时期绿洲化荒漠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从较长尺度理解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全面了解现代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明清及民国时期绿洲化荒漠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方法,在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定量地重建了这一时期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绿洲的范围和面积,分析了古绿洲开发与荒漠化的时空过程。主要结论包括如下几点: 1.明朝占领黑河流域初期就开始了对这一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人工绿洲规模迅速扩大,此后人工绿洲规模开始逐渐萎缩;嘉靖至万历年间,明朝政府重整屯田,人工绿洲规模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 2.清朝时期,大规模的荒漠化和绿洲化交替进行:清朝前、后两个时期,受到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黑河流域发生了大规模的荒漠化;清朝中期大规模的绿洲开发,又使得绿洲规模迅速扩展,并超过了明朝时期的最大规模;金塔等地区在这一时期...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人文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法与流程
        2.2.2 研究时段划分
        2.2.3 研究平台
    2.3 文献资料研究
    2.4 遥感影像处理
        2.4.1 影像资料
        2.4.2 影像处理
    2.5 影像解译
        2.5.1 解译方法
        2.5.2 解泽标志的建立
        2.5.3 影像解译
    2.6 现代绿洲覆盖条件下古绿洲的识别
第三章 明代以前的绿洲开发与荒漠化
    3.1 绿洲开发概况
        3.1.1 先秦时期
        3.1.2 两汉时期
        3.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3.1.4 隋唐时期
        3.1.5 五代夏元时期
    3.2 荒漠化概况
        3.2.1 古城遗迹
        3.2.2 历史时期荒漠化区域
第四章 明代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4.1 明朝前期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4.1.1 政治军事形势
        4.1.2 土地开发措施
        4.1.3 古代居民点的演变
        4.1.4 土地开发
    4.2 明朝后期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4.2.1 政治军事形势
        4.2.2 土地开发
第五章 清代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5.1 清朝前期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5.1.1 政治军事形势
        5.1.2 土地开发措施
        5.1.3 土地开发
    5.2 清朝中期期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5.2.1 政治军事形势
        5.2.2 土地开发措施
        5.2.3 土地开发
    5.3 清朝后期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5.3.1 政治军事形势
        5.3.2 土地开发措施
        5.3.3 土地开发
第六章 民国时期绿洲与荒漠空间分布的重建
    6.1 政治军事形势
    6.2 土地开发措施
    6.3 士地开发概况
第七章 绿洲化与荒漠化的时空过程
    7.1 绿洲范围的变化
    7.2 绿洲面积的变化
    7.3 变化成因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攻读硕士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846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846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