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30 14:26

  本文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来源: 关键字: ,

延伸: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本文除了提供 第1页的文本下载,还提供与之相关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文本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33卷第9期

2014年9月地理研究GEOGRAPHICALRESEARCHVol.33,No.9September,201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

吴佳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风景名胜区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GIS等分析工具,从全国尺度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呈凝聚状态,以自然特点为主和以人文特点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分布状态不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集中分布在地表水域周边,与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成因有密切关系,倾向于分布在植被种类丰富的区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人文地理要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类别均质分布在文化地理区划的副区中,集中分布在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尤其在古代重要城市周边聚集,而与当代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

DOI:10.11821/dlyj201409015

1引言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1]。为了更好地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国务院于1982年建立了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先后审定通过了八批(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前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资源最为集中、遗产价值最高的区域,因此也是政府投入力度最大、学术研究范围最广、公众游憩人数最多的区域。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Christaller[2]对欧洲不发达地区国家级旅游区旅游目的地研究,之后Hills等[3]和Smiths[4]分别就旅游空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描述的地理数学方法作了详尽阐述。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涉及旅游空间影响要素分析[5]、旅游规划视角的空间结构[6,7]、旅游空间结构与可达性[8]、旅游地区位影响分析[9]、旅游地空间结构[10,11]等。国内对风景名胜区空间研究多以风景名胜区个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景观空间格局[12,13]、空间管理[14,15]、游客时空分布[16,17]、生态群落[18]、经济联系[19]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有区位理论[20]、核心边缘理论[21]和规模分布理论[22]。

中国风景名胜区不同于国外的国家公园、城郊游憩地和旅游区,国外相关研究方法和结论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并不能实证,而国内学者对于风景名胜区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多局限于区域、省份或城市内部的旅游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旅游区的分布进行集中分散、直线距离通达度、邻近度等研究,研究手段以定性居多[23],定量较少,且以ArcGIS为手段的研究文献更是匮乏。本文即从空间结构的视角探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收稿日期:2013-12-26;修订日期:2014-06-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31)

作者简介:吴佳雨(1989-),内蒙古乌海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遗产地理与风景园林遗产。

E-mail:[email protected]

1747-1757页

第1页/共11页

猜您感兴趣

查看更多相关文本

编辑推荐

我也来解决


  本文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51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