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历史地理研究所成员简介

发布时间:2016-07-11 10:04

  本文关键词:论司马迁的西部人文地理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马强简介

image010.jpg

  马强,男,陕西汉中市人。2003年考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从郭声波教授攻读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年6月在西南大学晋升教授职称。2004年增列为历史地理学硕士生导师。现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指导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古代唐宋史方向硕士生(目前指导硕士生7名);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兼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咨询专家、中国汉民族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宋史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西部历史地理、中国地理学史、中国古代史(唐宋为主)、中国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等。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担任三国文化节目主讲嘉宾。

  科研方面,先后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地理研究》、《学术月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社会科学战线》、《历史地理》、《史学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出版《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汉水上游与蜀道历史地理研究》等三部学术著作。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历史学年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或摘要。主持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资助科研项目3项。

  教学方面,主讲中国历史地理、西部历史地理专题研究、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学等。参与研究的教学改革项目《历史地理学教学与实践研究》荣获重庆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附:学术论著目录:

第一部分:学术专著

1、《汉水上游与蜀道历史地理研究》(22万字,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2、《华夏文化五千年》(参著), 东方出版社1995年出版
3、《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全国高校历史地理学研究生教材、副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4、《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31万字,专著), 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二部分 论文

1、论北宋定都汴京,《中国史研究》 1988年第2期。
2、郑思肖与《心史》,《读书》1982年第2期。
3、历史的审美与诗化,《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
4、历史审美初论 《学术月刊》1996年第9期。
5、一部研究三峡历史地理的力作(与郭声波合写) 《地理研究》2003年第6期。
6、近年国内三国与诸葛亮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2期。
7、二十世纪国内张骞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5期。
8、近年来海峡两岸岳飞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7期。
9、镇压杨么为岳飞 ,《人文杂志》1984年第6期。
10、魏晋之际人口南迁与江南经济开发,《陕西师大学报》1984年第4期。
11、论岳飞的性格、心态及悲剧,邓广铭、徐规主编《岳飞研究》第2辑 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
12、岳飞与文天祥比较研究,邓广铭、徐规主编《岳飞研究》第4辑 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
13、论司马迁的历史审美观,《人文杂志》1994年第6期。
14、北宋以前汉中地区农业的开发,《中国农史》1999年第2期。
15、汉中地区历史军事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第17辑,2001。
16、、历史时期汉中盆地生态资源的变迁及成因,《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3期。
17、论历史时期蜀道地带森林的分布变迁,《中国农史》2003年2期。
18、论司马迁的西部人文地理思想,《云南社科学》2004年第3期。
19、唐宋时期对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的考察及意义,《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0、宋代地志学兴盛原因初探《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11期。
21、论宋代历史地理学兴盛的原因《图书与情报》2005年第2期。
22、地理体验与唐宋“蛮夷”文化观念的转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3、论唐宋西南史志及其西部地理认识价值《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3期。
24、唐宋士大夫与西南、岭南地区的移风易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5、唐宋时期西部的瘴病及知识阶层的认识应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期。
26、唐宋时期西部气候的再考察——基于诗歌地志的分析 《人文杂志》2007年第3期。
27、《栈道历史研究与3S技术运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28、唐宋时期的定都与迁都之议——兼论定都襄邓的历史地理背景及其合理性。《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
29、一部井底沉埋三百年的史书《书林》1982年第3期。
30、近年来国内诸葛亮研究综述《文史知识》1984年第3期。
31、近年来国内诸葛亮研究述补《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32、张骞出使西域与西汉社会心理《咸阳师专学报》1987年第3-4期合刊。
33、唐代京畿地区粮价波动考略《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34、论三国时期的人口的下降迁移《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35、蜀汉人口初探《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36、论岳飞的悲剧命运《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37、论司马迁的地域文化思想《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38、唐宋诗所反映的蜀道历史地理《文博》1994年第2期。
39、唐宋诗所反映的汉中盆地历史地理《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40、论唐宋时期川陕之间的栈道交通《成都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41、论司马迁的历史审美思想《史记与司马迁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42、《史记》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日本名古屋大学与陕西师范大学合编《史记与司马迁论集》,中文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43、论唐宋蜀道诗的审美意义《成都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44、唐宋蜀道诗文化史价值《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45、论陆游蜀汉诗与历史地理价值《绍兴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46、蜀道文化述论《成都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47、《史记》与中国神秘文化(上)《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48、《史记》与中国神秘文化"(续)《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49、关于《通鉴纪事本末》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50、汉中盆地生态环境及历史变迁《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52、蜀道地带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成都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53、唐代诗人汉中诗考略(上)《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4、论蜀道森林的历史变迁《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5、古代蜀道上的猿及其消失《文史杂志》1999年第1期。
56、论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政治地位《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57、汉水流域与诸葛亮政治军事战略,,《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8、诸葛亮崇拜与古代巴蜀地区民间信仰,《成都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59、为了历史的瑰宝与良知——评王蓬栈道系列《功在千秋》。《山河篇章》。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60、近二十年国内诸葛亮研,《成都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61、汉水流域历史经济及其在西部开发中的区位优势《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2、论三国文化的内涵特征与现代嬗变《成都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3、汉水流域与秦汉王朝的兴盛《南都学坛》2004年第4期。
64、蜀道历史军事地理论略《成都大学学报》1999年第期。
65、北魏《石门铭》所涉及史事考《北朝研究》2000年第1期,燕山出版社。
66、地理环境与三国历史进程,《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67、唐宋时期对汉水正源的考辨,《陕西理工学院学报》(哲)2006年第4期。
68、汉中褒谷宋人题名考辩     《考古与文物》2009年待刊。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词:论司马迁的西部人文地理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68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