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李氏家谱字辈5000例_《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30 12:26

  本文关键词:清代徽州家谱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师范大学》 2014年

清代徽州家谱述论

朱玉荣  

【摘要】:家谱是记录一个宗族世系繁衍和人物事迹的历史图集,其记述内容丰富,文献价值高,是区域社会、教育、人口乃至政治、经济研究的重要史料。清代徽州家谱存世数量丰富,内容和体例完善,基于清代徽州家谱的研究,对徽州社会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所收集到的清代徽州家谱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清代徽州家谱进行数据化整理归纳,清代徽州家谱具有整体基数大、编修呈现连续性的特点,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者政策鼓励、宗族和徽商的支持。其次,具体分析清代徽州家谱的编纂与管理,徽州宗族积极纂修家谱,制定严格的家谱管理与保存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资费筹集方式,兼采“欧苏谱例”和正史体例之长,使家谱编修体例日臻完善。再次,清代徽州家谱中蕴含文人学者的谱学思想和理论,并遵守一定的书法原则,通过对其研究以期探讨徽州家谱谱学理论和谱法原则。最后,清代徽州家谱与徽州社会关系密切,在宗族统宗收族,重亲缘、婚姻的社会风俗以及宗族教育方面社会作用重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20.9;K24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贞芳;徽州谱牒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王昌宜;;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郑振满;;茔山、墓田与徽商宗族组织——《歙西溪南吴氏先茔志》管窥[J];安徽史学;1988年01期

6 臼井佐知子;何小刚;;徽商及其网络[J];安徽史学;1991年04期

7 陈瑞;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及其内容与体例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8 胡中生;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9 陈瑞;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10 翟屯建;;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的差异[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裕明;《仁峰集》与明中叶徽州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沈昕;;宗族联姻与明清徽州地方社会——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中的房长及其权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陈瑞;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及其内容与体例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7 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8 陈瑞;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9 陈瑞;制度设计与多维互动:清道光年间徽州振兴科考的一次尝试——以《绩溪捐助宾兴盘费规条》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10 朱琳;明清徽州女子婚龄浅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崇筼;;明清徽州盐商的文化特色[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2 陈加林;;徽州汪氏在都市的迁徙及其商业活动——以苏州吴趋汪氏为例[A];都市文化研究(第8辑)——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C];2013年

3 窦竹君;;农村社会治理的“软法之治”[A];第五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饶伟新;生态、族群与阶级[D];厦门大学;2002年

7 王韡;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何建木;商人、商业与区域社会变迁[D];复旦大学;2006年

9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美云;话语视角下的宗谱文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丽娜;明代守寡妇女生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灵超;历史乡村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宋先杰;基于生命表法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平均预期寿命初探[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圣苏;明代文化宦官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冬霜;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管理者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马璐妹;明清时期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形式及特点[D];安徽大学;2011年

9 王良;明清徽州谱牒编纂的宗旨、原则和方法[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李丹丹;明清时期徽州妇女生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贞芳;徽州谱牒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王昌宜;;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赵华富;;《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卷一非朱熹佚文考——与《朱子全集》辑录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陈柯云;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9 周致元;儒家伦理与明代徽州籍进士[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臼井佐知子;何小刚;;徽商及其网络[J];安徽史学;199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宜;李修松;;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卞利;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J];中国农史;2004年04期

3 徐国利;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李明;明清徽州区域风俗双重特性成因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胡中生;;明清徽州商业观的兴起及其局限[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00期

7 戴圣芳;;徽州望族的谱牒文献[J];寻根;2006年03期

8 刘伯山;;论徽州传统社会的近代化[J];学术界;2006年06期

9 翟屯建;;徽州文书的由来、发现、收藏与整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汪良发;每文;;看得见的徽州历史——感知“徽州古街”[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乃华;;清代至民国时期徽州社会的赡养方式——以徽州“分家书”为中心[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郭因;;关于徽州社会现代转型问题的一点想法[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彭家国;;徽州村志的研究价值——读绩溪新编村志有感[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阿风;;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周致元;;清代和民国徽州乡镇志中所见的民间救荒措施[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绍泉;;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8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9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的和谐社会[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振忠;;万历《歙志》所见明代商人、商业与徽州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向前;[N];光明日报;2003年

2 刘伯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安徽大学 卞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琳琦 储常连;[N];光明日报;2009年

5 王振忠;[N];文汇报;2011年

6 陆峰 余超;[N];安徽日报;2005年

7 唐力行;[N];北京日报;2005年

8 李方泽;[N];光明日报;2003年

9 阿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菁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4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3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刘芳正;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杜刚;明清徽州基层社会治安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7 丁佳丽;20世纪初至抗战前徽州近代教育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8 程琴;明清时期徽州留守商妇的生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肖晓珍;明清徽州“家—宗”体系财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琳琪;徽州“商字门”装饰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徽州家谱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199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