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现状及其跨文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5:00

  本文关键词: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现状及其跨文化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巴彦忙哈小学、扎鲁特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学前班和小学)、扎鲁特旗蒙二中和扎鲁特旗蒙一中等6个学校收集了在1994-2014年间出生的5247个蒙古族儿童姓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蒙汉文书写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籍贯、学习成绩、所属班级、家长姓名和联系方式等10种信息。以表征法分析标注其性别、姓氏、词源、词性和长度,建立了“新世纪前后20年间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数据库”,作为本文的数据依据。本文由绪论、正文和总结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原由和研究对象,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概况。正文中首先,简短介绍扎鲁特旗地理人文概况和蒙古族儿童姓名现状。扎鲁特旗是半农半牧地区。扎鲁特旗蒙古族命名儿童时由家长起名的情况很普遍。在孩子满月时,兼顾蒙汉语文化意义的情况最多。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蒙古名字最多,其占全部人名的54.8%。无姓氏的名字比有姓氏的多,占全部儿童姓名的68.5%,有姓氏的男童名字比女童的多,其占全部男童姓名的33.3%。名词最多,占全部儿童姓名的52.5%,其次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和数词。动词以女童姓名居多,而数词全是男童姓名。单词儿童姓名最多,占全部儿童姓名的74.2%。其次,阐述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的文化价值取向,即在蒙语名字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和数词命名的儿童姓名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以名词命名的姓名中体现了对蒙古族文化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重、对故乡的爱护和对子女未来的憧憬。以动词命名的部分姓名中体现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以数词命名的大多与长辈的寿宴相关。在汉文书写的姓名中有以书写方式区分性别,姓氏代入名字,外来文化的喜爱和字形表意等方面。最后分析了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所受的汉文化影响、西方文化影响、梵、藏、波斯、俄和哈萨克文化的痕迹。因与汉族混居,在词源、结构与命名心理方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倾向于简洁概括的姓名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在姓名的汉文书写形式、词类的选择和命名心理等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有些藏、梵、波斯、俄和哈萨克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模糊,故称之为痕迹,而不是影响。
【关键词】: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 现状 文化价值取向 跨文化传播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20.9;G206
【目录】:
  • 摘要5-7
  • 内容摘要7-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3
  • 正文13-79
  • 参考文献79-81
  • 附件8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泉,李向峰;绿意写人生——记扎鲁特旗林业局局长王青龙[J];内蒙古林业;2003年07期

2 一之;;那是一段难忘的历史和记忆——评《开往扎鲁特草原的826专列》[J];中华魂;2013年02期

3 额鲁特·珊丹;;额鲁特·珊丹作品[J];诗选刊;2011年07期

4 额鲁特·珊丹;;额鲁特·珊丹作品[J];诗选刊;2011年03期

5 ;中共通辽市扎鲁特旗委统战部长高淑英[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2年05期

6 额尔德木图;;“额鲁特”探源[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1年01期

7 敖乐奇;依克明安额鲁特历史概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04期

8 袁风;;相交益深见真情——鲁特同志逝世五周年祭[J];山东文学;2001年10期

9 白莹;;扎鲁特之行[J];草原;2012年06期

10 杨万清;汗洒大地映真情——记扎鲁特旗党外政协副主席张常珠的事迹[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鲁特旗旗委书记 曹文敏;加快实现七个新突破 打造美丽富饶扎鲁特[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2 特约记者 王海林;扎鲁特旗对大项目重点“监护”[N];通辽日报;2006年

3 王力军;扎鲁特农牧民告别出行难[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4 ;扎鲁特旗 “1+X”模式培训游牧党员[N];通辽日报;2010年

5 梁震 王玉贵;政协扎鲁特旗九届一次会议隆重举行[N];通辽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苏永生 实习生 曹国东;扎鲁特旗流入党员“三难”问题解决了[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7 青海;“四个打造”构建和谐扎鲁特[N];通辽日报;2006年

8 施教菊;扎旗“两基”功臣披红戴花受重奖[N];通辽日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王海林;扎鲁特旗农牧民靠适用技术致富增收[N];通辽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马艳军 通讯员 王力军;扎鲁特旗民营企业家助农致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额尔敦朝格图;扎鲁特部与扎鲁特二旗贵族世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红花;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现状及其跨文化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3 萨如拉金;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扎鲁特旗社会经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海花;扎鲁特作家语言使用特点的语言学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斯琴朝克图;近百年来扎鲁特旗聚落变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鹿保军;鲁特电工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斯琴;论《佛》文化与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族认同建构[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娜仁图雅;扎鲁特旗蒙古地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扎鲁特旗蒙古族儿童姓名现状及其跨文化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95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