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对周来祥传统和谐美学的重估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6-10-17 17:00

  本文关键词:对周来祥传统和谐美学的重估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师范大学》 2013年

对周来祥传统和谐美学的重估与反思

金路杰  

【摘要】:周来祥(1929~2011),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创立的和谐美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吸收了西方美学的长处,用现代辩证思维,借鉴当代自然科学方法。史论结合,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包括方法论、体系论、本质论、美学史研究和比较美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在内的现代美学体系。和谐美学自创立以来就受到关注,经过周来祥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发展,更是成为当代美学第五派,地位显著。 和谐美学内容全面丰富,·博大精深,其中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是周来祥和谐美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显示出浓郁的华夏民族特色。当然,由于受时代、环境、个人等多种因素影响,和谐美学同样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需要改进的空间。本论文以周来祥的传统和谐美学为切入点进行理论的研究、重估与反思,分“对周来祥以‘中和’为核心的和谐美学研究”、“崇高与丑:被和谐美学遮蔽的古代美学范畴研究”、“周来祥和谐美学的影响与当代美学建构”三个部分来展开,着重介绍、探讨周来祥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评价以及笔者对其传统和谐美学的重估与反思,从而进一步挖掘出和谐美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是“对周来祥以‘中和’为核心的和谐美学的研究”。首先对周来祥所概括的传统文化根本精神—“中和”进行梳理和介绍,分析传统美学的中和精神,指出周来祥传统和谐美学的突破点以及他的中和论美学的现实意义。其次是对周来祥的传统和谐美学进行重估与反思,分析和谐美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的和谐审美文化。 第二部分是“崇高与丑:被和谐美学遮蔽的古代美学范畴研究”。本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周来祥的崇高论与古代美学的关系,介绍周来祥的崇高论和丑学观,以及传统和谐美学中对“不和谐”的处理。第二部分是对周来祥崇高论的评价与商榷,以历史为依据,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丑的史实,并概括其特有的审丑模式。 第三部分是“周来祥和谐美学的影响与当代美学建构”。本部分将先对周来祥创立的和谐美学影响进行总结和整理,把握住和谐美学的理论特点、价值意义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周来祥“两结合”的新型和谐美的预言与论述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对当代美学的发展与建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整体上,论文通过梳理、研究和反思周来祥的传统和谐美学,在重新研究了和谐美学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和谐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6;K82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华;后期和谐说[J];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01期

2 周文君;;和谐美学对美学中国化的探索和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3 刘恒健;略论周来祥的和谐美学[J];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4 刘继平;;略论周来祥美学思想的学术贡献及理论局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5 钱伟;;和谐文化的哲学考量与理性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韩德信;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勾勒与周来祥美学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家;1998年02期

7 巩庆海;;也谈美是和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8 周来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和主义的[J];文史哲;1987年04期

9 周来祥;;现代和谐的哲学与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8年01期

10 周来祥;;从和谐美学看和谐社会[J];文艺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克瑜;;《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迈;施开红;;心态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之本[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来祥;论现代对立统一的和谐美与艺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张德厚;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3 陈全黎;和谐社会与和谐美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龚政文;;文艺与和谐社会建构[J];理论与创作;2005年06期

5 孙长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和社会原因分析[J];理论观察;2005年03期

6 彭修银,张子程;论建设“全面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生长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7 朱君;试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构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王俊;余虹;;论美育哲学的当代使命[J];求索;2009年03期

9 马驰;;艰难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10 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华;;崇高的历史提升与更新——周来祥美学简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2期

2 陈书灵;论断要有充分的根据——谈周来祥的“美是和谐说”兼与木风商榷[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6期

3 窦玉生;聂劲权;;美学老人的“和谐世界”[J];走向世界;2009年06期

4 周纪文;构筑和谐美学的理论体系大厦——周来祥先生美学思想述评[J];阴山学刊;2003年02期

5 刘继平;;辉煌的中华审美文化——评周来祥主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6 ;艺术的根本特征不是形象而是情感[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3期

7 黄理彪;从抽象走向具体──辩证思维方法与周来祥美学思想体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马龙潜 ,郭德强;周来祥今年出版的三本美学论著简介[J];文史哲;1984年05期

9 傅谨;周来祥美学思想的自我超越——评《再论美是和谐》[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刘天成;李增林;王延晞;;批判《“长生殿”的主題思想究竞是什么?》一文中的人性論观点[J];山东文学;196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美学会议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座谈美育和形象思维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主席团名单[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4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全国高校美学研究会选出新的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6 叶朗;;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召开会员大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柯汉琳;;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张骏翚;;关于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化问题的质疑[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颖;[N];光明日报;2001年

2 周纪文;[N];人民日报;2004年

3 周纪文 朱洁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王培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纪尧;[N];光明日报;2003年

6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李永新;[N];文艺报;2007年

8 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孙宜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晓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彭修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胜冰;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路杰;对周来祥传统和谐美学的重估与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华;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宋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姜春辉;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摄影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穆宝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极简风格坐具中的研究与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于洸;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旭;中国音乐电视的美学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欧贵明;美出于和[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对周来祥传统和谐美学的重估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43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