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诗论mobi_《扬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7 12:47

  本文关键词:袁桷及其诗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扬州大学》 2013年

袁桷及其诗论研究

葛莹莹  

【摘要】:袁桷是跨越元代前期与中期的诗文大家。但据笔者查阅,文学史类著作对袁桷的研究较少,这与袁桷在元代文学中应有地位不符。近年来,对袁桷的研究逐步深入且涉及领域较广,总体处于上升阶段,这体现学界逐步认识到袁桷的重要性。但有关袁桷生平、著述、别集版本源流、袁桷的诗学观、诗史观等,都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 本论文主要对袁桷及其诗论进行研究,除去绪论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是对袁桷的生平、字号、著述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对袁桷的家庭情况进行梳理,第一节着重于对袁桷生卒字号进行考辨,分析文献记载中袁桷生卒年误差之缘由,考述袁桷“养直”、“清容居士”与“见一居士”三字号之依据,辨析“清容斋”、“清容轩”与“清容”之号三者间的关系以及得名先后。第二节主要考辨《五朝实录》与《澄怀录》,提出《五朝实录》与《澄怀录》并非袁桷所著之依据;本节还梳理了《清容居士集》与《延祐四明志》的版本情况。 第二章对袁桷的交游情况进行考察,并形成《袁桷人物交游表》附于本论文之后。第一节以戴表元、王应麟及释圆至为例,介绍袁桷早年在江南时期的交游。第二节以虞集、揭侯斯、范柠、杨载、马祖常、贡奎为例,考察袁桷在朝为官时期与文人官员之交游;以明本、张留孙、吴全节、薛玄曦为例,考察袁桷在朝为官时期与释道人士之交游。 第三章是对袁桷诗论的考述。在第一节中,笔者就袁桷对理学诗的反思、对江西诗派及“四灵”的评价,梳理其诗论与宋末主题观念间的联系。第二节通过对袁桷别集中出现的“六义”、“风”、“雅”、“颂”等概念的整理,探讨其诗论中涉及的儒家诗论。第三节则讨论了袁桷论诗之标杆及其所论作诗之法等其他内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K82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崔志伟;;元明之际松江诗人“史诗”创作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张艳;;简论元代女诗人郑允端诗歌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龚光明;杨旺生;;元代农业灾害成因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9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柴福珍;;大蒙古国时期蒙古草原上的社会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张云涛;;从戒台寺石刻看其宗教的历史地位与传承[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匡和;《傅与砺诗集》校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8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铜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杰拉尔德·布伦南;李辉;;诗论[J];诗探索;1982年03期

2 张桦;;诗人灵感的云——读周良沛的诗论《灵感的流云》[J];当代作家评论;1984年03期

3 古远清;;谈臧克家建国后的诗论[J];枣庄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4 许结;读《程千帆诗论选集》[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6期

5 雷业洪;隔膜墙与四“过于”[J];诗探索;1999年01期

6 刘晓林;船山诗论的现代价值判断[J];船山学刊;2002年04期

7 陈良运;诗的使命与诗的美学——艾青诗论初探[J];诗探索;2002年Z2期

8 刘晓林;船山诗论的现代价值判断[J];船山学刊;2003年01期

9 黄红日;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论袁枚性灵诗论特征[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10 吕进;臧克家诗论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洪德;;关于方回诗论的“一视三宗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马静;;隐隐作痛的爱——王夫刚诗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萧永义;;毛泽东诗论与创作实践之统一[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4 嚴壽澂;;诗通于《易》——田间诗论诠说[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5 张强;;《孔子诗论》与《鲁诗》考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王小舒;;体兼唐宋,气合刚柔——浅议姚鼐的诗及诗论[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怀信;;从《诗论》看战国时代的《诗》[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8 黄怀信;;从《诗论》看战国时代的《诗》[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培锋;;诗与修道——论佛教对中唐以后中国诗观念的一种深刻影响[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10 翁银陶;;简论严复诗论与其诗作之关系[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贾小明;[N];团结报;2010年

2 记者 伏自文;[N];云南政协报;2011年

3 周汝昌 口述 周伦玲 整理;[N];团结报;2010年

4 王明生;[N];山西日报;2003年

5 隐陌;[N];文艺报;2006年

6 吴美潮 周彦瑜;[N];团结报;2010年

7 杨子才;[N];解放军报;2003年

8 吴开晋;[N];光明日报;2007年

9 木子;[N];文艺报;2006年

10 熊艳;[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述尧;刘克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震英;姚贾诗论[D];河北大学;2003年

4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飞;戴表元及其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诺布旺丹(俄日航旦);伏藏史诗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谭显宗;唐诗四论[D];清华大学;2012年

8 葛春蕃;古今之际:晚清民国诗坛上的同光派[D];复旦大学;2007年

9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薇;陈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莹莹;袁桷及其诗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2 张玲;埃德加·爱伦·坡的美学思想与诗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楠;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冯冠军;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象”[D];新疆大学;2001年

5 蒋肖云;宋代诗论对高丽诗话批评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1年

6 徐凯;宋诗论审美异变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7 唐艳华;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自然说[D];新疆大学;2002年

8 李卫涛;晚明、晚清与“五四”诗论变革一致性之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胜利;汤显祖诗论及其诗歌创作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姜源傅;戴望舒的诗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袁桷及其诗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55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