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Op.68和声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7:23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nnes·Brahms,1833—1897)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其于1876年8月完成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是其最有代表性的大型作品之一,是作曲家经过长期酝酿、写作时期较晚的成熟作品。从1862年完成了第一乐章到1876年的最后完成,前后经历了大约十五年之久。这段时间内德国社会的矛盾、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在统一德国问题上的斗争等社会重大现象都对作者产生了很深地影响。作品从第一乐章的矛盾不安、痛苦挣扎、艰苦搏斗,经过第二、三乐章的悲痛、幻想、期待,到最终乐章的希望、胜利和欢呼无不显示着作曲家强烈的时代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作为一名热爱民族传统、追求古典精神的音乐家,勃拉姆斯热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古典大师,并以他们作为楷模。和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相比,勃拉姆斯与传统音乐的联系更为密切。十九世纪后半叶,为适应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地追求着新的变化,很多作曲家都在寻找新的表现内容和手法,而勃拉姆斯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中有意地回顾传统。当新的思潮中交响乐的套曲结构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着——多乐章多乐段的扩展了的交响曲和混合成为单一乐章的交响诗,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却使用了结构匀称、四乐章的古典写法,并按照传统的排列来处理四乐章的结构关系。该作品会使人想起贝多芬的交响乐,,且与贝多芬的确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后来被冯·彪罗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乐”实非偶然。 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在音乐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古典主义的传统原则,但他又绝非生搬硬套,在他的音乐中呈现了古典传统所没有的新元素,从而使其拥有了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本文对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进行和声研究,试从交响乐这一大型器乐体裁出发对和声的艺术特征加以研究和阐述,力图揭示勃拉姆斯在对古典主义音乐继承过程中所渗入的个性化和声元素,最终成为形成其个性化创作风格的因素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1;K835.16
【目录】: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勃拉姆斯生平及交响曲创作概述
    1.1 勃拉姆斯生平
        1.1.1 出身及童年
        1.1.2 青年及中年时期的勃拉姆斯
        1.1.3 晚年的勃拉姆斯
    1.2 创作概述
        1.2.1 主要作品
        1.2.2 交响曲创作简述
2 《第一交响曲》创作概述
    2.1 创作背景
        2.1.1 社会文化背景
        2.1.2 成曲经过
    2.2 《第一交响曲》简析
        2.2.1 结构简析
        2.2.2 音乐简析
3 和声技法分析
    3.1 和声材料
        3.1.1 自然音体系和弦
        3.1.2 变音体系和弦
    3.2 和声进行
        3.2.1 功能性进行
        3.2.2 色彩性进行
        3.2.3 反功能进行
        3.2.4 模进
        3.2.5 持续音
        3.2.6 终止式
    3.3 调性
        3.3.1 调性发展手法
        3.3.2 调性布局
    3.4 和声节奏
        3.4.1 强拍更换和弦
        3.4.2 弱拍更换和弦
4 勃拉姆斯和声风格综述
    4.1 基于传统的“新古典”韵味
    4.2 绚丽的浪漫色彩
    4.3 淳朴的民族风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中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春;;浪漫与古典之间——勃拉姆斯的音乐世界[J];电影评介;2006年23期

2 鲁林;;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5艺术特色浅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孟令红;心灵的永恒阳光——解读勃拉姆斯的音乐人生[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郭小苹;;勃拉姆斯的性格特点及其音乐创作[J];音乐研究;2007年03期

5 李伯年;从第一交响曲看勃拉姆斯和德奥古典传统的联系[J];人民音乐;1982年07期

6 王雅迪;;勃拉姆斯与发展变异[J];人民音乐;2007年10期

7 桑桐;;勃拉姆斯喜用的一种和声手法(一)——纪念勃拉姆斯逝世110周年[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长松;古典音乐的继承与维护——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6期

9 维·阿·马伦采娃,吴庆桥;勃拉姆斯刍议[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吴燕梅;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1876)[J];中国音乐;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韩昕昕;;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形象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翠华;;关于阻碍进行的理论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文正;;马勒《五首吕克尔特歌曲》及其技法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道琳;孔子音乐思想的美学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魏莉;;以审美的结构来理解音乐的流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7 郑雅丽;;杜鸣心《新世纪少年钢琴组曲》的创作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8 康国晶;;情感——声乐教学的风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9 程伶;;西方基督教信仰、仪式和音乐历史的沿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张敏;;浅谈如何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本文编号:157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57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