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安徽科举家族近代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14:44
  清代安徽是科举发达省域,按照家族至少出现两名进士的标准,一共产生108个科举家族,广泛分布于安徽各地,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其中科举大家族主要集中于徽州、安庆、宁国等府,集聚色彩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形势、社会结构及科举制度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科举家族面临着分化、变革与转型的困境。安徽科举家族的近代转型,是全国科举家族近代转型的缩影,亦可折射近代中国转型与变迁的复杂图景。教育的转型是家族转型的基础。安徽科举家族近代转型从接触、接受新式教育开始。道光以来,西方思想的传播促使了中国传统教育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科举制度的变废,新式学堂、出国留学等在中国教育舞台上纷纷登场。家族成员开始接触到新的教育,读书科考不再是家族的最高追求,教育内容从传统的四书五经转变成近代科学知识,大力促进了科举家族的转型。安徽科举家族近代转型方向具有多元化特点。合肥李鸿章家族,通过科举步入科宦家族行列,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族成员在外交、经济、文艺等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促进了官宦家族的发展。寿州孙家鼐家族在社会变革潮流中,积极应对科举变局,创办了阜丰面粉厂、中孚银行等一系列近代企业,走向实业兴家的道路。麻溪姚鼐家族,作为...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科举家族的含义
    二、清代安徽科举家族研究状况
第一章 清代安徽科举家族概况
    第一节 安徽科举家族的数量与规模
        一、清代安徽科举家族的数量
        二、安徽科举家族的规模
    第二节 安徽科举家族的区域分布
        一、区域分布广泛
        二、区域分布不均衡
        三、大家族集聚明显
    第三节 安徽科举家族的发展困境
        一、战争影响
        二、科途阻滞
        三、社会变迁
第二章 安徽科举家族的教育转型
    第一节 发达的传统教育
        一、读书举业,家道昌盛
        二、兴办家塾,奖励入学
        三、以身示范,督学后辈
    第二节 新式教育的接受与追求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教育内容西化
        三、留学教育开展
        四、职业教育的兴办
    第三节 旧教育的传承与延伸
第三章 安徽科举家族的多元转向
    第一节 官宦家族的发展
        一、由科举而成官宦之家
        二、官宦家族的分流
    第二节 实业家族的兴起
        一、世家子弟到实业家的转变
        二、家族实业的开端
        三、家族实业的扩大
    第三节 文化世家的嬗变
        一、从移民之家到科举之家
        二、文学世家的延续
        三、光环衰退,所学西化
第四章 科举家族的意义弱化
    第一节 家族内部的变化
        一、家族管理的转变
        二、家族凝聚力衰退
    第二节 科举家族疏离地方
        一、科举家族与地方关系密切
        二、科举家族与地方关系疏离
    第三节 从安徽走向全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科举考试的社会经济限制[J]. 胡天佑.  中国考试. 2020(03)
[2]科举家族研究:科举学的一个增长点[J]. 刘海峰,韦骅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3]唐代科举家族的初步考察[J]. 许友根.  教育与考试. 2018(05)
[4]晚清督抚的治家方略与族运走向——以周馥家族为例[J]. 咸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5]明清云南科举家族刍议[J]. 刘明坤.  教育与考试. 2017(06)
[6]清代安徽文化家族的女性教育[J]. 高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7]张英的家世与家风[J]. 章建文.  池州学院学报. 2017(04)
[8]论清代安徽举人地域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J]. 胡可可,黄爱军.  皖西学院学报. 2017(04)
[9]东至周氏科举家族的近代转型[J]. 沈硕垚.  池州学院学报. 2017(02)
[10]《合肥词钞》与李鸿章家族的文学贡献与成就[J]. 李庆霞,甘松.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博士论文
[1]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与桐城派兴衰嬗变研究[D]. 汪孔丰.上海大学 2013
[2]明清时期全椒吴氏科举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 吕贤平.福建师范大学 2011
[3]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 吴微.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清代朱卷集成》研究[D]. 方芳.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近代科举变革舆论研究[D]. 沈硕垚.淮北师范大学 2018
[2]清代桐城进士研究[D]. 王晶.浙江大学 2017
[3]清代桐城张氏家族诗歌研究[D]. 肖阿如.安徽师范大学 2016
[4]清末民初徽州宗族家训及其传承研究[D]. 钟华君.安徽大学 2015
[5]清代徽州进士与徽州社会[D]. 王丽君.安徽大学 2014
[6]安徽东至周馥家族百年变迁(1860-1960)[D]. 薛光俊.上海师范大学 2014
[7]清代桐城科举家族姚氏研究[D]. 吴婷.辽宁大学 2013
[8]清代科举家族桐城方氏研究[D]. 丁超睿.辽宁大学 2012
[9]清代安徽进士研究[D]. 倪立峰.安徽大学 2010
[10]桐城派文统与道统之关系[D]. 路建国.云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66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3266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