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3 18:43
  新中国初期,经济基础差,恢复和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文盲众多,教育基础薄弱是新中国基本国情之一。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紧密相连,新中国各项建设急需大量的新型知识分子。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基本任务,一方面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识字运动,逐步减少工农群众中的文盲;另一方面是进行工农干部的文化教育,以培养工农知识分子。“民主、科学、大众”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在学校“向工农开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全国范围内,发动工农群众学习文化知识。为了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地创建了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创办新型高等学校,并在高校开办工农业余补习班、函授班、夜大学;分专业大批举办中等技术学校,培养工农出身的中级技术干部;在农村,开展了与季节性劳动特点相结合的冬学运动;在工矿企业开办以“边教边学”为主要方法的技术夜校,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在实施步骤方面,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重点地稳步前进,创造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在巩固的基础上求发展,有步骤地将学制、教学内容等方面改革成适应工农教育的形式。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并在改...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1.1.2 本选题的实际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历史背景及开展过程
    2.1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历史背景
        2.1.1 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教育
        2.1.2 新中国初期工农受教育程度低
        2.1.3 新中国初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
    2.2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开展过程
        2.2.1 学校“向工农开门”方针的提出
        2.2.2 开展工农教育的高潮
        2.2.3 开展工农教育的转型
3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基本内容
    3.1 创办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
        3.1.1 普遍创办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
        3.1.2 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的运行、管理模式
        3.1.3 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的停办
    3.2 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向工农开门”
        3.2.1 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等新型大学
        3.2.2 在高等学校设立函授班、专修科、夜大学
        3.2.3 改革中等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干部
    3.3 开展技术夜校和记工学习班等过渡形式的业余工农教育
        3.3.1 与季节性劳动特点相结合的冬学运动
        3.3.2 以“以民教民、能者为师”为指导的“记工学习班”
        3.3.3 以“边教边学”为主要方法的职工业余教育
4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历史贡献与经验
    4.1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历史贡献
        4.1.1 扫盲运动与识字运动相结合,工农群众实现了“文化翻身”
        4.1.2 劳动生产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新型知识分子和管理干部
        4.1.3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配合,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4.1.4 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4.1.5 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相配合,为中国成人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4.2 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历史经验
        4.2.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4.2.2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4.2.3 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4 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4.2.5 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实事求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8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748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