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大学生创业前景有赖于高校和社会机制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4-12-11 09:45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与往年类似通知不同的是,此次通知在大学生创业环节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通知要求,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另外对于创业指导方面也有相应要求,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这些内容都写入了此次通知。
 
    就业状况是观察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学生作为重要的待业群体,他们的就业工作更是受到中央层面的重视。教育部每年都会就高校就业工作下发专门通知,不过,从过去的经验看,这种例行公事很难转化为大学生就业的实质利好。由于高校在大学生就业环节存在自身利益,一种突出的表现是,为追求签约率而催促毕业生就业,至于说工作好坏,毕业生长远的工作前途,则往往被忽视。显然,高就业率未必会让毕业生受益,让多数毕业生获得工作只是短期指标,从长远看,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并提供相应支持,才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关键。
 
    如何让大学生得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狭义的就业指的是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毕业生和人才招聘单位彼此选择,前者继而获得工作。而广义的就业除此之外还包括创业,即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相对而言,每所高校都会在毕业季安排招聘会,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较为成熟,而创业则不同,不仅毕业生可以创业,尚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也可参与创业,这就意味着,如果要鼓励创业,有必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提供一套相对灵活的机制,这其中的核心便是,保证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权衡创业和学习两者的关系,而不至于陷入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
 
    此次教育部下发的通知虽是针对高校毕业生,但在创业环节确立的灵活机制,则适应于所有在读大学生。虽然目前看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尚且不多,即便是在国外,成功的案例也仅限于少数领域,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大学生供过于求的今天,创业将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在保证学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在创业环节给予相应支持,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切实需要。一旦这些机制落实,今后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起码可以未雨绸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创业尝试。
 
    其实,如果将视野放宽就可以看到,鼓励创业相关政策的目标人群何止大学生,有心人或许已经注意到,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表态鼓励大众创业,就在今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就表达了“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的期望,在具体的操作路径方面,李克强指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的空间。”目的就在于让创业有公平竞争的环境。放在大众创业这一特定背景下,推动大学生创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时代意义。创业之要义在于发挥个人的自然禀赋,大学生作为大众中的特殊群体,其创业行为除了受到高校现有制度环境的制约,无疑也将遭遇其他创业者相同的困境,要提高创业成功率,除了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并提供创业指导这些支持外,显然还有赖于社会各方的支持,就此而言,相关社会机制创新乃至深层次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前景。


本文编号:10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10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