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义”“事”之别的历史美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04 10:20
  今、古文经学对孔子的定位不同,治学方法各异且各有长短。今文经学视孔子为以"改制""救世"为己任的政治家,并据此将"六经"理解成孔子为实现政治理想而设计的蓝图,从中衍生出其治学方法论即"《春秋》重义不重事";古文经学则认孔子为史学家,以"述而不作"的态度和方法作"六经",撰《春秋》,缘此形成了古文经学重"事"亦即重"史",带有考据色彩的治学特点。至近代,今文经学兴盛,大有取代汉学之势。康有为进一步引申"《春秋》重义不重事"为"《春秋》在义不在事",其疑古学首先予古文经学以致命的否定;同时又对今文经学釜底抽薪,扮演了传统经学掘墓人的角色,对中国史学乃至文化的近代化转型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今""古"之争的焦点在于对待"义""事"的态度,"义""事"在历史学中即为史论与史实,中国传统经学"义""事"之分的治学特色与西方历史美学不无契合之处。 

【文章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本文编号:3475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475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