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心理咨询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与咨询效果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9-04 10:05

  本文关键词:心理咨询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与咨询效果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08年

心理咨询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与咨询效果的关系

胡姝婧  

【摘要】: 在泛理论的咨询过程-效果模型中,当事人在会谈中的行为是影响咨询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国外对会谈过程中的其它变量,如咨询师的反应方式、咨询关系与咨询效果的关系做过较多研究,但是对当事人在会谈中的外显行为与咨询效果的关系研究很少。有限的研究表明:当事人的外显行为中,领悟、情感探索、认知.行为探索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事人认为自己的领悟、情感探索、认知-行为探索、治疗性改变这样一些行为十分重要。 当事人在会谈中的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当事人内隐行为变量,获得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对其与效果关系的研究比较充分,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体验水平与效果间存在正相关,无论是整个咨询的平均体验水平、还是咨询早期、中期、晚期的体验水平,均与效果间存在这一相关,而且在不同的理论取向和不同障碍类型的治疗中均发现了这一相关。 这些有限的研究结果均针对国外当事人得出,中国当事人的情况如何不得而知。而且当事人的外显行为与内隐体验之间在对效果的影响上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前人尚无研究。为了探讨这些问题,该研究拟以中国当事人为样本,考察中国当事人在会谈中的外显行为和内隐体验分别和共同对会谈效果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在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选取了29个咨询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征得当事人和咨询师的同意后,对这些个案的会谈进行录像,第一次会谈开始前和最后一次会谈结束后,当事人填写《效果问卷》,以考察治疗效果;每一次会谈结束后,当事人填写《会谈评估问卷》,以考察会谈效果。 将当事人的每次会谈录像选取四个5分钟长的片断(分别为5-10分钟,15-20分钟,25-30分钟,35-40分钟)转成逐字稿,29个个案的会谈录像共有97个。由3位心理咨询方向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根据会谈录像和逐字稿,按照《当事人行为系统》对当事人在每一个与咨询师的互动回合中最主要的外显行为类型进行评定。另外由3位心理咨询方向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根据会谈录像和逐字稿,按照《体验量表》对当事人在会谈的每个5分钟片断里体验的典型值和峰值进行评定。研究中使用的测评工具,包括《效果问卷》、《当事人行为系统》和《体验量表》,均由本研究者在研究开始前进行翻译和修订。 研究结果如下: (1)会谈中出现最多的两类当事人外显行为是描述和认知-行为探索,分别占54.69%和30.44%,其他行为都较少出现。会谈中当事人的体验水平不高,典型值M=2.92,SD=.52;峰值M=3.48,SD=.46,都低于中等水平。认知-行为探索与体验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_(认知-行为探索·典型值)=.62~(**),r_(认知-行为探索·峰值)=.62~(**);领悟与体验水平的峰值间存在正相关,r_(领悟·峰值)=.34~(**);阻抗与体验水平间存在负相关,r_(阻抗·典型值)=-.20~*,r_(阻抗·峰值)=.29~(**);描述与体验水平间存在负相关,r_(描述·典型值)=-.63~(**),r_(描述·峰值)=-.68~(**),其他行为类型与体验水平间无相关。 (2)外显行为类型中的治疗性改变与会谈效果的积极性维度以及总分间存在正相关,r_(改变·积极性)=.30~(**),r_(改变·总分)=.22~*,其它外显行为类型或体验水平与会谈效果无关。 (3)外显行为类型或体验水平与治疗效果无关。但在外显行为类型中的治疗性改变与治疗效果的前测间存在负相关,r=-.37~*。 (4)会谈次数与行为类型中的领悟之间存在正相关,r=.50~(**)。另外,在会谈次数与治疗效果间存在正相关,r=.61~(**)。 (5)治疗效果差不多的不同个案,其行为类型和体验水平随咨询进程的变化形态各不相同。 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当事人的外显行为中除了治疗性改变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外,其它行为均与会谈效果无关,内隐体验也与会谈效果无关。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出现这种不一致的一种可能性是:由于中美的文化差异,“美国文化强调个人尊严和独立,而中国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因此,对美国当事人来说很重要的一些个人探索行为和体验,对中国当事人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中国当事人可能会更在意与咨询师的交流所获得的东西,当这种东西与自己的咨询需求一致的时候,当事人会觉得会谈效果好。 外显行为与治疗效果无关,笔者认为,这可能说明在当事人的会谈外显行为与疗效之间建立关系是不合适的,因为在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与疗效间存在很长的一段距离,中间可能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二者的关系,如当事人的人格特点、需要、状态、准备,咨询师的引导和回应方式,等等,可能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二者的关系不明显。而体验水平与治疗效果无关,这可能也说明,中国当事人更注重咨询师所传递的东西与自己咨询需求的一致性,因此咨询的疗效来源于他们对这些内容的吸收和内化,而并不受到他们内心体验强烈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13-16
  • 1.2.1 Hill的过程-效果模型13-14
  • 1.2.2 Hill的新过程模型14-15
  • 1.2.3 问题提出15
  • 1.2.4 研究内容15-16
  • 1.3 研究的意义16-17
  • 1.3.1 理论意义16
  • 1.3.2 实践意义16-17
  • 2. 文献综述17-25
  • 2.1 会谈过程变量与效果的关系17-19
  • 2.1.1 咨询师的反应方式与效果的关系17-18
  • 2.1.2 工作同盟与效果的关系18-19
  • 2.2 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与效果的关系19-22
  • 2.2.1 对会谈中当事人行为的测量19-20
  • 2.2.2 对会谈中当事人行为与效果关系的研究20-22
  • 2.3 主要的心理咨询流派对重要当事人行为的看法22-23
  • 2.3.1 精神分析22
  • 2.3.2 行为主义22
  • 2.3.3 人本主义22-23
  • 2.3.4 认知学派23
  • 2.4 会谈中的重要内容23-24
  • 2.5 总结24-25
  • 3. 研究设计25-29
  • 3.1 研究对象25
  • 3.2 测量工具25-27
  • 3.3 研究程序27-29
  • 3.3.1 资料收集27
  • 3.3.2 观察员评定27-28
  • 3.3.3 统计分析28-29
  • 4. 结果分析29-36
  • 4.1 分析对象描述29
  • 4.2 当事人行为类型和体验水平29-30
  • 4.2.1 行为类型和体验水平的总体情况描述29
  • 4.2.2 行为类型与体验水平的关系29-30
  • 4.3 当事人行为与会谈效果的关系30-31
  • 4.3.1 当事人的外显行为与会谈效果的关系30-31
  • 4.3.2 当事人的体验与会谈效果的关系31
  • 4.4 当事人行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31-33
  • 4.4.1 当事人的外显行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32
  • 4.4.2 当事人的体验与治疗效果的关系32-33
  • 4.5 会谈次数与当事人行为以及治疗效果的关系33
  • 4.6 行为类型在咨询进程中的变化33-34
  • 4.7 体验水平在咨询进程中的变化34-36
  • 5. 讨论36-40
  • 5.1 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36
  • 5.2 当事人行为与会谈效果36-38
  • 5.3 当事人行为与治疗效果38-39
  • 5.4 其他39-40
  • 6. 结论40-41
  • 7. 研究局限与展望41-45
  • 7.1 关于当事人行为的测量工具41-44
  • 7.1.1 《当事人行为系统》41-43
  • 7.1.2 《体验量表》43
  • 7.1.3 总结43-44
  • 7.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148-49
  • 附录249-51
  • 附录351-52
  • 附录452-58
  • 附录558-59
  • 附录659-60
  • 附录760-61
  • 致谢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文臻;江光荣;朱旭;陶嵘;;心理咨询中的突然获益:工作同盟及初始症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年06期

    2 江光荣;胡姝婧;;国内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状况及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3 周蜜;宗敏;贾晓明;;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阶段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11期

    4 王伟;贾晓明;;网络心理咨询的干预技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志强;大学生职业咨询体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晓铖;网络即时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汪新建,张秋霞;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价的组织和概念图式简介[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3 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初探[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5 秦佑凤;胡姝婧;;心理咨询效果问卷(OQ-45)在中国部分人群的试用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6 夏勉 ,江光荣;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3期

    7 胡姝婧;江光荣;朱旭;;整体与切割评估法考察咨询会谈深度结果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健;;我国心理咨询现状及效果评估方法新探究[J];才智;2010年27期

    2 张静丽;;多视角下的价值干预及实施策略[J];才智;2011年26期

    3 肖玉兰;;浅议心理咨询师的成长[J];才智;2011年33期

    4 曾昱;;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矫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个案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吴芳;余海军;;“共情”与“反移情”的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麦清仪;;高中生惧学症矫正案例报告[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7 安静;;REBT理论及其应用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江光荣;胡博;;《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9 李艳;;运用认知疗法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适宜性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2期

    10 杨燕红;;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时代教育;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婧;郑涌;;重庆市私人心理诊所的咨询特点及效果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儒芳;当代情绪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医七情理论与实践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瑞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探索[D];郑州大学;2011年

    3 刘亚林;EAP(员工援助计划)的成本、效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秦旻;门诊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吴波;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钰静;中文版OQ-45.2信效度研究及初步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成全;江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向前;基于Web的心理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孔珊珊;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学校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倩倩;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交往专题的教案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雪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咨询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闻羽;心理咨询会谈中“同感”的会话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范雪;心流体验在人际团体辅导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姬云云;信息平衡心理疗法临床评估系统的建立[D];郑州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翰青;;高校职业咨询的设计与操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阳浙江,唐建华;高校职业咨询需求调查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姚月红;;论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咨访代沟”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陈晓铖;;在线心理咨询师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认知及其工作现状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1期

    5 雷五明;职业咨询的主要过程与技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6期

    6 张兴红;陈艳;;大学生“职业咨询与辅导”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08期

    7 石兆俊;任海涛;;高校职业咨询发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10期

    8 朱丹;;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效果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9 刘凯;马婷婷;;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10 颜培玲;;多元文化心理咨询模式与本土化心理咨询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劲松;高考志愿选择与未来就业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宇;职业规划心理咨询话语中言示语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悦;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玉英;钟平艳;;基于个案的大学生职业咨询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邵瑾;侯志瑾;倪竞;珠玛;;咨询过程中关于重要内容的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3 刘勉;赵静波;;不同职业背景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的伦理行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11期

    4 于丽霞;郑晓边;夏勉;Armin Hartmann;David E.Orlinsky;;短程心理咨询的会谈间体验对咨询效果的影响——来自纵向测量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晓铖;网络即时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李曼;Web日志挖掘技术在心灵家园网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孙洋;焦点解决中奇迹提问的效用研究:对大学生情绪和积极心理状态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价的组织和概念图式简介[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2 边玉芳,李绍才,祝新华;全员参与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6期

    3 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初探[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5 江光荣;心理治疗关系之作用机制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6 周敏娟,姚立旗,王韵芬,王力健,王蕾敏,姚瑶,沈月琴;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干预效果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4期

    7 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姝婧;江光荣;;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冬如;;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建设与实践[A];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研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改革论坛文集[C];2009年

    2 王传收;;浅议加强投标保证金管理对规范招投标当事人行为的作用[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王巍;[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马海瑞 通讯员 文峰;[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1年

    3 邓桂明;[N];中国财经报;2010年

    4 记者 鲁剑;[N];临汾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齐君威 记者 王畅;[N];承德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晓清;[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1年

    7 记者 王巍;[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1年

    8 张慧新 胡海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丽丽;《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当事人行为解释规则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2 谢雨君;论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相关作者

    >谢雨君 >孙丽丽

    心理咨询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与咨询效果的关系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心理咨询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与咨询效果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8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8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