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31 16:14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8年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郭鲁红  

【摘要】: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个性、行为、自我意识、感觉统合和社会适应行为等心理特征及家庭环境特点,探讨其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ADHD发生的影响因素,为AD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抽取济宁市两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观察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统一印制调查量表,以Conners多动症父母和教师简明量表(Conners ADHD Parents and Teachers Brief Rating Scale,PTBRS)用作ADHD一级筛查,再用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由家长填写量表。以PTBRS得分>10分为标准,最初筛选出ADHD可疑患儿53例;再结合访谈和体检,最后确诊47例。在ADHD儿童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段(平均年龄相差<1岁)的正常儿童中抽取47例,亦经过详细体检,排除躯体疾病、品行问题、和情绪问题,作为对照。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及家庭一般情况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分别评定两组儿童的一般情况、家庭环境和个性、行为、感觉统合功能、自我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行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探讨ADHD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家庭环境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并分析ADHD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ADHD组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儿童挑食(P=0.004),学习成绩差(P=0.000),病例组自然分娩者低于对照组(P=0.005),父母亲的职业知识分子比例低于对照组(P=0.037、P=0.007),学历低于对照组(P=0.005、P=0.019),性格开朗者低于对照组(P=0.022、P=0.000),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型低于对照组(P=0.000)。家庭环境特征亦不相同,病例组在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方面得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性各分量表得分相比,P量表(P=0.003)、N量表(P=0.000)、L量表(P=0.000)高于对照组,E量表(P=0.04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男性儿童行为各因子得分比较,除活动能力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均有差异;两组女性儿童行为各因子得分比较,在抑郁、强迫性和多动因子无差异,其余各因子均有差异。ADHD组患儿感觉统合功能明显失调,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ADHD组患儿自我意识明显受损;社会适应行为除运动能力领域无差异外,其它领域广泛低下,P均小于0.05。家庭环境特征某些因素对ADHD组患儿的个性、行为、感觉统合、自我意识及社会适应有不同的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HD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语文成绩(1)、数学成绩(1)、母亲性格(1)、教养方式(1)、知识性和行为总分。其中,语文数学成绩好、母亲性格开朗、教养方式为情感温暖型和家庭知识性高为保护性因素,行为总分高为危险因素。 结论:ADHD儿童具有不良的心理行为特征和不良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患儿的心理行为发育,ADHD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语文成绩(1)、数学成绩(1)、母亲性格(1)、教养方式(1)、知识性和行为总分。其中,语文数学成绩好、母亲性格开朗、教养方式为情感温暖型和家庭知识性高为保护性因素,行为总分高为危险因素。对ADHD的干预,要重视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改善其家庭环境,以期使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1. 中文摘要6-8
  • 2. 英文摘要8-10
  • 3. 英文缩略词和中英文对照10-11
  • 4. 前言11
  • 5. 研究对象与方法11-17
  • 6. 结果17-36
  • 7. 讨论36-46
  • 8. 结论46-47
  • 9. 参考文献47-51
  • 10. 致谢51-52
  • 11. 综述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现状52-59
  • 12. 参考文献59-61
  • 1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6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艳;张枫;杨洁;陆雪倩;王洁;章丽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儿童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7期

    2 谭利娜;卫海燕;张耀东;卢爱莲;李颖;;血清铁蛋白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9期

    3 衣明纪;毕晓娜;;母乳喂养与儿童心理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8期

    4 郭红丽;陈刚;;滨州地区6~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调查[J];山东医药;2011年29期

    5 张树清;肖农;;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6 ;药研动态[J];中国执业药师;2011年09期

    7 郭良芬;麦飞;陈洽鑫;黄学林;黄娉婷;赖群欣;伍燕飞;;自制鼻腔异物钩治疗儿童鼻腔异物101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8期

    8 程立红;于凯旭;;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1期

    9 张雪睿;王玲;;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宫念樵;陈知水;;儿童肾移植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迎春;郎森阳;王玉凤;杨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气质的病例对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陈秀娟;李智平;;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3 苗素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病因分析[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刘津;王玉凤;;父母培训对共患ODD与ADHD儿童的疗效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长二;陈景文;赵洪霞;谢晴;;大连地区儿童血液中PBDEs的测定[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孙丽萍;;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家庭推拿疗法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7 倪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孙丽萍;;儿童功能性便秘的DHP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9 田立东;赵坚毅;;12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邵汇琳;刘爱军;韦立新;;骶尾部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 虹;[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N];长春日报;2005年

    3 小新 樊春生;[N];承德日报;2005年

    4 马俊;[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水泉;[N];中国建材报;2005年

    6 徐寒梅;[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莉;[N];甘肃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干江云;[N];贵阳日报;2005年

    9 宋刚;[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10 刘柏录 本报记者 吕瑞东;[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红洋;INS患儿肾组织NF-κB活性、血浆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水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黎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华春珍;儿童MBL基因多态与相关感染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6 蔡益民;长沙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7 鄢超云;朴素物理理论与儿童科学教育——促进理论与证据的协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亚平;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王思力;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yclin D1、ERCC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谢晓平;小儿心血管机能的近日节律特征[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俊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血清铁蛋白、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2 魏红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小脑功能缺陷的fMRI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郭鲁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6 朱迎春;8-12岁儿童气质的病例对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7 单海军;北京方庄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儿童疾病和健康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田秋香;不同加工层次对小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5年

    9 赵珍祥;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环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冯嵩;经食道左心房调搏测定正常儿童窦房传导时间方法的探讨[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0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