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还是宪政:辛亥革命时代两种思维及其论争

发布时间:2016-11-08 11:38

  本文关键词:革命还是宪政:辛亥革命时代两种思维及其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革命还是宪政:辛亥革命时代两种思维及其论争

万吉庆  

【摘要】:本文试图从政治哲学角度分析清末民初革命爆发、宪政受挫在思维层面上的原因。本文首先梳理了辛亥革命时代的革命思维与立宪思维,前者体现了一种建构理性主义、激进主义思维,试图利用强力否定清廷所代表的旧制度,并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推倒重来”,全面设计、再造中国政治与社会,此一思维为中国二十世纪理性主义政治之滥觞;后者则体现了一种“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认知进路,主张依靠当局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确立宪政体制,以期达到富强之效。其次,本文总结了革命思维与立宪思维在此一时期的实践效果,革命思维诱发了暴力革命,然而后革命时代的政权主张以“主义”治国,较之以往权力似乎更为集中,对社会的统治更为全面。革命党宣称确立宪政,却止步于“训政”,简言之,革命完整地走过了神化、幻灭与异化阶段;立宪思维将宪政启动的希望系于政府,主动放弃了社会在宪政进程中所应担纲的角色,终因政府的刻意敷衍而导致宪政搁置继而诱发革命党新一轮发难,此外,立宪思维将宪政实施的必要性与本不相干的国家富强连接,这一误读一方面消解了宪政体制制约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在特定政治危机时期,这种变调的“宪政观”因无力实现其宣称的富强目标而被视为缓不济急,进而遭到摒弃,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政治思潮中,宪政不再成为社会甚至知识层的共识。复次,本文概述了革命思维与立宪思维的缠斗,从革命意识形态的“乌托邦”诱惑以及立宪思维的“短板”两方面分析了革命最后胜出、宪政受挫的原因,革命思维宣称的“毕其功于一役”迎合了社会-民族危机时期民众的变革情绪与“寻仇冲动”,由于国人缺少政治参与机会,对理性主义政治的弊端不甚了解,进而不加警惕地接受了革命意识形态;立宪思维的短板在于,它未取得当权者的主动配合,也未能将宪政立基于中国政治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宪政的推动力量主要系于政府而非社会,这种主体意识的丧失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宪政在中国的前途;最后,本文分析了革命思维的弊害,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了李泽厚等人所倡导的“告别革命”的必要,并且针对立宪思维的局限提出了修正意见,主张承继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市场经济时代深入探讨宪政的发生学内涵,发掘与阐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宪政因子并在孕育小共同体等方面,低调、审慎地推动宪政进程,为宪政之路清除一些可以辨识的障碍,进而为宪政事业做些奠基性工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开沅;;辛亥百年遐思[J];近代史研究;2011年04期

2 朱英;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J];近代史研究;1995年02期

3 袁伟时;;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J];江淮文史;2011年03期

4 朱东安;;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J];历史档案;2007年01期

5 袁伟时;;辛亥革命成果及其摧毁——违约、违法的恶果[J];南方论丛;2012年01期

6 严泉;;国会政治与民国早期的民主转型[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23期

7 马勇;;晚清皇族:从改革先锋到“反革命”[J];同舟共进;2012年06期

8 李默海;;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原因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饶传平;;宪政与革命: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孤军”困境——以《孤军》杂志为中心[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10 袁伟时;;辛亥革命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陷阱[J];炎黄春秋;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新华;;近代中国工具性宪法及其法文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开玺;1907年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黎俊祥;晚清新政的困境——以官制改革为中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陈雷;国防最高委员会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7 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8 房列曙;;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9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王艳秋;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泽环;;梁启超论儒家哲学——基于伦理学视角的文本考察[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燕继荣;;政治文明、宪政与公共管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综述[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马铭德;;孙中山、张作霖同盟与莫斯科的关系[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社团发展轨迹的历史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秀娥;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宪文;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邓丽兰;;从“法统”崇信到“革命”认同——从“孤军派”观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动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邓野;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4 罗志田;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J];近代史研究;1999年04期

5 袁伟时;;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J];江淮文史;2011年03期

6 何刚;;“以护法始以革命终”:《孤军》杂志同人的政治诉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谭晓梅;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与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J];政治学研究;1998年03期

8 杨天宏;走向衰亡的民初国会──历史过程重建与政治语境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运麟;政治权威现代化与政治稳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仝士栋;陈莉莉;;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分野与整合杂想[J];沧桑;2008年03期

3 顾国泉;;考古材料与政治权威[J];读书;1989年Z1期

4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J];世界哲学;2004年03期

6 董文芳,单敏;论政治稳定视野下的政治参与[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李春明;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文化发展功能及其实现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匡小阳,邹艳斌;网络媒体助推新型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周少来;秩序·效率·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多元组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张贤明;;论当代中国利益冲突与政治稳定[J];长白论丛;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励;;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程竹汝;;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动力[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6 侯风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的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蔡小平;;政治与道德[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魏星河;;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振国;[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2 李景鹏;[N];学习时报;2002年

3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萧功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吴铭;[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5 赵虎吉;[N];学习时报;2005年

6 吴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齐三平;[N];解放军报;2009年

8 李乔;[N];北京日报;2006年

9 市委党校 匡永琼;[N];惠州日报;2011年

10 梁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光;政治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鞠健;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9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有理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明奇;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许丽英;提高党的政治权威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红光;政治权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强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窦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和谐推进机制的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玉森;要求型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冲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李荣华;政治秩序的社会成本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凤;中共构建政治权威的政治技术[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周红禄;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稳定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涛;论社会转型中政治稳定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革命还是宪政:辛亥革命时代两种思维及其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7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