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晋中商人的新式教育研究(1903

发布时间:2016-11-25 23:29

  本文关键词:近代晋中商人的新式教育研究(1903-193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师范大学》 2014年

近代晋中商人的新式教育研究(1903-1937)

王瑛  

【摘要】:本文以晋中商人的新式教育实践为研究中心,从实践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1840年以来,落后的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国家命运堪忧,一些进步人士萌生了教育救国的理想。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废除,癸卯学制颁布,教育改革逐渐合法化。而这时晋中商人的商业资产雄厚,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商人们自身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各家族都办有私塾,所以办学经验丰富,再加之对当地的教会学校可以进行效仿,为他们创办新式教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晋中商人率先创办起一批具有近代化性质的新式教育,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教学质量较高。一时间新式学校人才济济,成为当时山西教育的典范。晋中商人创办的新式教育是山西近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近代社会培养了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为山西其他形式的教育提供借鉴,加深了山西教育的近代化程度。 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清朝中后期晋中的传统教育,主要写清乾隆末年至宣统年间,晋中官学、书院等教育情况。第二部分是晋中商人新式教育的实践背景,分别从社会、自身两个因素来阐述。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晋中商人新式教育的实践,分别从中小学教育、女子教育、职业教育这三种类型分析,先从学校分布情况、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介绍清末、民国前期这两个时期晋中各地教育的情况,然后各列举两例晋中商人创办的新式学堂作为个案研究。第四部分是晋中商人创办新式教育的影响,笔者从经济、社会、教育方面来总结。第五部分是对晋商、徽商在新式教育实践方面的比较,既有相同点,即重视教育的传统、注重新思想的付诸实践,也有在教育改革程度、教育内容方面的不同点。通过分析,得出了新式教育的“新”体现在方法新、课程新、师资新、人才新的结论,使晋中商人新式教育的特色更加突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华莹;论明清商人重教兴学及其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陆贤涛;徽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吴毅安;清末安徽新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4 翟英;论教育与经济的互动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师维孝,车天文;胡聘之与近代山西社会[J];沧桑;2002年04期

6 赵清明;;从山西大学堂看山西教育近代化的起步[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王苏喜,张欣;徽商和晋商之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8 孔祥毅;山西商人与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张江;;从祁县乔家看晋商成功之诀窍[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傅光远;;采访山西票号与晋商特色文献资源的实践与思考[J];晋图学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继武;对男权的冲击和消解——论《聊斋志异》女权伸张[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张辉;复修懿范 继美前贤——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人文理念及现代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宋淑玉;民初尊孔读经问题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周宁;;北洋政府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筹办与纷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源;;性别与权力:清代女性参与京控案再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在军;;资本主义初期中西工商业家族继承方式比较[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贺子奇;;保护古城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平遥古城遗产探析与保护开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晓婧;;明清徽商兴办书院的动机及其社会功能[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8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9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10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利轩;商丘与平遥古城空间形态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品;太上皇体制与乾嘉之际权力运行轨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琦;明清徽州进士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李琳琦;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甘阳;;传统、时间性与未来[J];读书;1986年02期

4 江巧珍;徽州女校述略[J];安徽史学;1995年04期

5 李琳琦,王世华;明清徽商与儒学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3期

6 闵维方,丁小浩;对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7 樊书华;美国铝业大王查尔斯·马丁·霍尔与哈佛—燕京学社的缘起[J];世界历史;1999年02期

8 张增强,赵振军;儒商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晋商昌盛500余年探析及启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余子侠;晚清社会转型的教育需求与教会教育的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张建华;从奥伯林到铭贤──兼及孔祥熙早年与美国教会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刚;;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五四文学的发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晓冬;;近代华北乡村新式教育的发展与弊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3期

3 李宗刚;;对新式教育视野下的林译小说的再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侯洪瑞;;试论洋务派的人才观及其在新式教育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07年05期

5 田正平;陈胜;;教育负担与清末乡村教育冲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陈鹏;;清末新政前后的黑龙江少数民族教育述评[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9期

7 覃文珍;;从自命为“新人物”到主办《竞业旬报》——上海新式教育对胡适自我确立的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李皓;;赵尔巽与奉天新式教育的崛起[J];历史档案;2009年02期

9 刘玉梅;;洋教习与近代河北教育[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本朝;;从晚清到五四:中国文学转型的制度阐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赵利栋;;新政、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1904年无锡毁学案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4 赵利栋;;清末新式学务团体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刘少雪;;中国教育近代化改革的历史延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袁熹;;近代北京人际关系的变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8 杨学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9 田正平;;关于地方教育史志研究的一些想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刘羡冰;;祖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澳门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彬;[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何会文;[N];天津日报;2006年

3 上海政协常委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胡卫;[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张晶萍;[N];光明日报;2008年

5 郭诗咏;[N];中国经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孟汤 实习生 张健;[N];南方周末;2005年

7 学者,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 孙郁;[N];北京日报;2007年

8 王春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沈卫星;[N];人民日报;2005年

10 赵志研;[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D];中山大学;1999年

3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5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晴;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10 李皓;盛京将军赵尔巽与日俄战争后的奉天政局[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怡频;新式教育对现代中国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瑛;近代晋中商人的新式教育研究(1903-1937)[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胡焕焕;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4 徐连伟;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兴起及其对长沙城市发展的影响(1897-1927)[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国柱;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刘登秀;清末教育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赵紫娟;20世纪初叶邢台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脉生;清末民初黑龙江近代教育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方玉芬;清末奖励出身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晓军;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新式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晋中商人的新式教育研究(1903-193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3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