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社名词解释_《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4 13:36

  本文关键词:新潮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09年

新潮社社会伦理观研究

任璐  

【摘要】: 新潮社是五四时期,由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等人创办的学生社团,正式成立于1918年10月19日,其成员多为北大学子.1919年1月1日,出版《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期。《新潮》的对象,主要是小青年及中学生,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目标,帮助中等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新潮社成员的悉心经营下,新潮社逐渐成为北京大学中影响较大的学生社团之一。从新潮社成立到解散,正是新文化运动兴起与衰退的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想蜂拥而入,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再加上形形色色的封建旧势力的极力维护、支撑,各种封建的腐朽的思想再次泛滥起来,“卫道士”们以孔子之名兜售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的纲常名教,仁义道德。新潮社成立之后,在新文化运动和进步师长们的影响下,新潮社成员们发出了“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妇女解放”的号召。他们以西方科学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以《新潮》杂志为阵地,对封建传统思想尤其是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希图唤起青年们的觉悟,力求精神上的解放。本文运用考证、比较及定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从内容结构上,包括绪论,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绪论分为三个部分: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新潮社的成立;对新潮社主要成员的简要介绍。 第一章从名分主义、习俗主义、命运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潮社成员对传统家族制度的批判,及青年人应该打破旧家庭制度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婚姻自由等权利。 第二章通过对女子贞操问题、女子教育问题、妇女人格问题的讨论,新潮社成员发出了妇女解放的呼声,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种种不平等约束,提倡男女平等、改造不等的婚姻家庭等,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解放。 第三章通过对旧道德、人生观、国民性问题的讨论,新潮社成员认为,道德应因时而变,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新道德,建立“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的人生观。 结语在“五四”后期,新潮社主要成员受到新文化运动阵线分化的影响,其批判精神减弱,但是新潮社在新文化运动中取得的成绩是不能抹杀的。他们的言论不仅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而且壮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声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绪论9-19
  • (一) 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9-11
  • (二) 新潮社的缘起11-15
  • (三) 新潮社的主要成员15-19
  • 一 对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的批判19-28
  • (一) 批判名分主义、提倡独立自主19-22
  • (二) 批判习俗主义、提倡个性解放22-25
  • (三) 批判命运主义、提倡婚姻自由25-28
  • 二 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讨论28-37
  • (一) 女子贞操问题的讨论28-30
  • (二) 女子教育问题的讨论30-33
  • (三) 妇女人格问题的讨论33-37
  • 三 关于道德及人生观问题的讨论37-44
  • (一) 批判旧道德37-39
  • (二) 批判"左道"人生观39-42
  • (三) 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联;;关于《新青年》对妇女问题探索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胡少山;;新潮社的历史贡献及意义[J];沧桑;2008年02期

    3 朱寿桐;新潮社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雏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齐成民;新潮社新论[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5 杨荣,张强;论《新青年》对妇女问题的探讨及贡献[J];民国档案;1994年03期

    6 李娟;新潮社扩充为新潮学会的原因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黄富峰;傅斯年伦理思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8 张利;;顾颉刚与钱玄同的学术关联[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唐小芳;“五四”《新潮》杂志回眸[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文珍;;论《新潮》小说的女性形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法周;;从《古史辨》看1920年代史学中的西学观念与方法[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鲍琴;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心力;新潮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秋彦;《新潮》与新文化运动[D];汕头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刘际钢;陈独秀与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J];安徽史学;1999年04期

    3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4 李永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少年中国学会[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5 吴元康;;五四时期胡适自费资助林语堂留学考[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6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7 王天根;;史学框架与史学求真的限度——兼论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的史学转向[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8 贾红莲;陈振华;;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现代转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段金萍;;皖江地区知识分子转型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袁道露;;罗大经论士大夫的道德与责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白葵阳;;君子·书生·政治家——论瞿秋白的领袖魅力[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4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姚加惠;张亚群;;西南联大管理模式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6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7 白葵阳;钟菲;;“坦白”告别的灵魂潜语——从《多余的话》看瞿秋白的人格特征[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8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批判与当下诉求[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常家树;;民主革命时期三次学生运动与中国现代历史进程[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敏;基于形体两分法的中国本科大学精神文化逻辑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有志;韩中普罗文学运动中关于大众化论争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贵 ,王静;新潮社与《新潮》杂志(民国时期中小书局研究之一)[J];出版史料;2004年02期

    2 朱寿桐;新潮社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雏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齐成民;新潮社新论[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4 张书学;傅斯年与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J];东岳论丛;1997年06期

    5 阎广芬;简论西方女学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张建仁;张建民;;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7 李本义;辛亥革命与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9 唐小芳;《新潮》与五四新文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10 李杰泉;《新潮》杂志综论[J];近代史研究;198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树萍;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国华;;新发现:《中国小说史略》新潮社再版本[J];新文学史料;2007年01期

    2 曹小丹;范崇山;;五四时期的苏州《妇女评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戚国华;从现、当代爱情题材的小说看妇女解放的历程[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邹海燕;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李涯;苏区妇女解放实践初探——以川陕根据地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关威;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的妇女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7 王倩;;从严别男女政策看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廖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新论——兼论妇女参政为官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主要论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雷玉梅;刘静秋;;是堕落?是自杀?还是出走?——试论安娜形象的现实意义[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10 张军亭;;20世纪初中国妇女参政运动兴起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王玲玲;;男权文化·市场经济·妇女解放——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反思[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陈静;;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5 赵晓宁;;母亲,我永远的楷模——怀念机智勇敢的母亲季桂芳[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6 杨辉;;基于妇女解放先决条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三梅;;从社会流动视角看中国女性的竞技体育参与[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栾梅健;;论《海上花列传》的断代价值[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素玲;;被建构的女性:晚清至“五四”时期民族主义话语中的性别表述及其社会文化意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劳章;;忆胡孟晋烈士[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富麟;[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陆鸣;[N];中国妇女报;2003年

    3 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 朱嘉铭;[N];广东科技报;2000年

    4 丁水木;[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黄晴;[N];人民日报;2010年

    6 记者 郭铭华;[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N];解放日报;2002年

    8 宋桂兰;[N];广西日报;2001年

    9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张颖;[N];连云港日报;2010年

    10 副省长 李进;[N];四川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界;新时期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2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兴梅;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努力与成效述略[D];四川大学;2006年

    4 那瑛;“离家”与“回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付静;古罗马妇女美德:男性意识形态和妇女的应对(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D];复旦大学;2009年

    6 陈树萍;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毛文伟;现代日语助词性机能辞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璐;新潮社社会伦理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鞠红艳;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3 曹莹莹;从《申报》看二三十年代妇女解放及其社会形象[D];安徽大学;2011年

    4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江秀云;被“解放”的女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王晨曦;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善彬;晚清妇女解放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谢思;民族国家与性别政治——历史记忆中的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妇女解放[D];云南大学;2010年

    9 武小华;试论鲁迅的女性观照[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黑坂雅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妇女解放问题[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新潮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5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