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对外观念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6-12-27 13:20

  本文关键词:论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对外观念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大学》 2004年

论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对外观念的转变

刘春明  

【摘要】: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对外观念在西方外力的冲击下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会外来的观念的过程。本文就是对此过程中中国对外观念转变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此问题的考察,发现中国对外观念在面对外来挑战和压力时如何发生转变,其变化的轨迹、表现和实质又怎样,并试图揭示这种转变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此阶段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在不同的时期其变化不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鸦片战争之前,二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本文就是以这三个时期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来展开具体的论述。 本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对第一个时期的研究。这一部分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和1834年的律劳卑事件为切入点。尽管这两个事件是英国对中国的对外观念发出的两次挑战,意欲冲击中国的“天朝上国”观念,昭示着中外观念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对外观念和固有国策,在此关键时刻,没有作出明智、合乎历史潮流的应对,尤其未能透过事件觉察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不能在中西关系出现大变局前夕把握先机、争取主动。 文章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对第二个时期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力图阐明,尽管鸦片战争强烈的冲击着中国,清政府的对外交往形式也因此发生相应的调整,但是其根本观念仍未发生改变,仍然秉承传统的对外观,没有产生国家平等观,没有发展国家间日常往来的观念,没有国家主权意识,将出卖国家主权视为“俯顺夷情”和“羁縻外人”。当时的开明经世家,尽管提出“悉夷”和“师夷”的口号,但是,其出发点仍在传统的对外观念上,没有出现近代的对外意识。 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对第三个时期的研究。这一时期,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加深,中国的对外观念在此时发生巨变。中国产生国家平等观,认识到与外国建立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出现了国家主权观念。但具体到不同的群体中,这种观念的变化又有程度的不同,早期维新派 和清朝的中下层官员较清廷中上层官员激进。 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往状态,改变了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促使了中国民族意 识的觉醒和国家主权观念的诞生,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5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前言9-13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对外观遭到西方势力挑战13-26
  • 第一节 英国通过马戛尔尼使华挑战中国传统对外观与清朝的回应13-18
  • 第二节 律劳卑的挑战与清朝的回应18-23
  • 第三节 关于清朝回应英国挑战的反思23-26
  • 第二章 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国人对外观剖析26-39
  • 第一节 清朝当政者对外观剖析26-33
  • 第二节 开明经世家之对外观剖析33-39
  •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人对外观的转变39-53
  • 第一节 近代平等交往观的形成39-46
  • 第二节 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46-53
  • 结语53-55
  • 主要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一;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1875-1911)[D];暨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燕飞;费正清与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赖漂漂;试比较18至19世纪中期中日官方对西方情报的搜集[D];延边大学;2012年

    4 刘桂芳;晚清蒲安臣使团与日本岩仓使团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卫东;近代中国利权丧失的另一种因由——领事裁判权在华确立过程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7年02期

    2 杨泽伟;近代国际法输入中国及其影响[J];法学研究;1999年03期

    3 田涛;同治时期的觐礼之争与晚清外交近代化[J];历史教学;1999年07期

    4 王维俭;;林则徐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考略[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拥军;张成和;;社会变革与晚清法律译介活动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程鹏;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3 赖骏楠;;林则徐与国际法:虚构的与真实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4 刘宝东;;民族主义勃兴与司法主权重构——民国北京政府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外交努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刘宝东;;近代西法东渐的进路、特点及影响[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6 唐立鹏;;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及运用[J];长白学刊;2012年03期

    7 张卫明;;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吴科达;晚清对外开放思想述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宋杰;论国际法在我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10 赖骏楠;;“万国公法”译词研究——兼论19世纪中日两国继受西方国际法理念上的差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2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何文贤;“与狼共舞”[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照青;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法学翻译及其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崔军民;萌芽期的现代法律新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夏邦;晚清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欧阳湘;近代广东司法改革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8 金钟勋;古代中华国际法的历史和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孙广平;晚清英语教科书发展考述[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晶;国际法视野下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效力及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波;晚清政府接受和运用国际法过程中的失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琴;晚清海权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邹丹丹;从交际角度看香港双语法律条例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马晓燕;论早期驻外使领的法律思想和实践[D];河南大学;2004年

    7 肖高华;曾国藩文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D];中南大学;2004年

    8 谢毓洁;早期维新派法律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牛锦红;晚清传教士与西方法律思想的输入[D];苏州大学;2004年

    10 仝瑞中;清末山东收回矿权运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波;容闳与近代中国早期的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2 宋怡;试论《中美续增条约》[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许金芳;幕僚与晚清外交[J];安徽史学;1997年02期

    4 任云仙,牛杰;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6 马勇;;宗藩体制解体与东北亚乱局[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7 傅德元;;丁韪良《万国公法》翻译蓝本及意图新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8 谢青;罗超;;蒲安臣条约对美国排斥华工的客观抑制作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9 王先亭;蒲安臣与“合作政策”[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陈铁军;“中体西用”思想与中国近代化进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泉;[N];光明日报;2002年

    2 史馆文;[N];中国档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黄小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黄树生;薛福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6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胡照青;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法学翻译及其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肖宗志;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淑芬;近代中国人治、法治的冲突与嬗变[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翠翠;梁诚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斯维廉;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孙晓飞;试论伍廷芳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丽杰;传统中国对外关系在近代嬗变的路径[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5 戴峰;晚清驻外使节与辛亥革命[D];扬州大学;2003年

    6 王雷;民国初年前清遗老群体心态剖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云仙;试论晚清外交官的职业化进程[D];河北大学;2003年

    8 黄俊华;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D];河南大学;2004年

    9 赵海亮;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化[D];山西大学;2004年

    10 熊娉婷;中国驻西方公使的海外考察(1876-1894)[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翠婷;晚清清流派与中法越南交涉[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劲草;国际法最早的汉文译著者是林则徐[J];法学;198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英;;律劳卑与鸦片战争[J];青年文学家;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玉秋;基督新教传教士与鸦片战争[D];暨南大学;2013年

    2 赖海灵;阿美士德访华述略[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对外观念的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8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