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地区女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9 12:57

  本文关键词: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地区女子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2年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地区女子教育研究

孙莉  

【摘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一般民众接受知识、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人们掌握技能、增强自我意识的有力保证。中国由于受几千年来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始终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近代以来,随着国外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传入,女子教育问题也逐渐被世人所重视。清朝末年,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女子学堂,这一举措激励了当时受过先进思想熏陶的进步人士。作为北方女学发展的代表省份之一,直隶省早在1902年,就有严修在天津创办了“严氏女学堂”,拉开了直隶省发展女子教育的序幕。鉴于各地开始创立女学,1907年清政府出台了《女子小学堂章程》(二十六条)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三十六条),正式将女子教育纳入学制系统之中。自此,直隶省的女子教育在政策保护下开始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女子教育的政策,为女学在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直隶省各级政府在以前女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将各类女学普及到全省各地。在女子学校教育方面,直隶省将重点放在了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上,尤其是女子小学堂和女子中等师范学校。早在清末全国第一次教育统计时,直隶省的女子小学堂数就位列全国首位,这一成绩是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民国成立后,在直隶省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女子小学校基本覆盖全省各地,有更多的适龄女童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在师范教育方面直隶省更是成果显著。1906年,直隶省就率先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开启了女子师范教育的征程。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省更是将重点放在了师范教育上,女子师范学校在师资力量等方面甚至超过了某些男子师范学校,在发展程度上也居全国首位。 直隶省在学校教育广泛开展的同时,作为辅助手段的女子社会教育,,也在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受众群体上看,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省的社会教育逐渐面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为她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摆脱文盲半文盲状态;从教育形式上看,妇女讲习所、女子夜校、妇女识字所等成为女子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组织为各类妇女提供了接受知识的条件和途径。作为女子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直隶省的女子社会教育在这一时期为女学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取得了可喜成绩。 作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代表省份之一,直隶省的女子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和其他代表省份一起推动全国女学发展、妇女解放以及男女平权思想的传播。同时,直隶省在女学发展初期的各种经验,不仅在当时为其他省份所运用,对当今教育发展也极具借鉴意义。然而,相较于江苏、山东等女学发展的代表省份,直隶女学在发展程度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普及深度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直隶女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女学经费匮乏以及频繁的战事和匪患。这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延缓了直隶女学事业发展的脚步。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对其进行深入考察不仅有助于探究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脉络,更有助于当今社会“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当代河北省的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7;G5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建仁;张建民;;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徐爱新;;河北现代女子教育的兴起及发展特征[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5 刘宏;;清末民初天津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运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张丽;;20世纪20-30年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谷忠玉,郭齐家;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及其社会影响[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8 包树芳;北洋政府时期的女子教育[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陈祖怀;中国近代女子教育述论[J];史林;1996年01期

10 黄新宪;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嬗变[J];江西教育科研;198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金霞;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D];河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晶裕;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研究(1840—1919)[D];吉林大学;2007年

2 陈玉玲;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研究(1912-1927)[D];西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刘卫,徐国利;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周楠;李永芳;;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周乾;;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院系设置与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侯杰;傅懿;;女性主体性的媒体言说——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日报》专刊《妇女界》的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吴微;;“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永生;经元善的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谷忠玉;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张珍珍;;教会学校与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珍珍;朱镜人;;教育交流对安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丽;;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现代”[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韩德民;;谈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审美维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任咏夏;;浅谈校园气象科普活动的作用与意义——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初探[A];浙江省校园气象科普经验交流会文集[C];2011年

5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牟映雪;;雷沛鸿与晏阳初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永生;;经元善与他的经正女学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纪军;;论析晏阳初关于农村教育的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6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一磊;1933-1939年中国官方媒体中的德国形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鹤鸣;;安徽近代教育发展概述[J];安徽史学;1986年03期

2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汪效驷;吴汝纶与莲池书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吉冬梅;;中国近代男女教育平等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社会条件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黄庆林;北洋政府时期文化发展原因探析[J];船山学刊;2003年02期

8 刘阳;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嬗变[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湖北早期的女子中学──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旧影[J];湖北档案;2001年03期

10 杨齐福;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松;洋务运动时期直隶的陆军变革[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国艳;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金连;晚清新式军事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艳丽;清末直隶新政中的督学机构与兴学措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秦晓梅;近代山东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丽君;民国时期成都私立中学教育发展述论[D];四川大学;2005年

9 卢红玲;民国早期中学教育研究(1912-1927)[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周慧;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田淑人,金申;关于原属直隶省易县的陶罗汉[J];文物春秋;2003年02期

2 翟砚辉;沈雪;;宣统元年直隶省协赈陇灾考[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江沛;;留日及东游归国群体与直隶省的近代化进程:1900—1928[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00期

4 尚宏雁;民国时期河北历任行政长官[J];档案天地;1999年S1期

5 黄梦婉;;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典型性及其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6 马文华;;民国时期的新疆女子教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7 苏禄煊;直隶总督署联匾赏析[J];文物春秋;1997年04期

8 孙玫璐;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子教育理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9 杨红辉,黄正泉;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10 安广禄;;祖孙三代同求学[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群;;民国时期河北旗地政策述略[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阎广芬;;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当今的女子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3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刘淼水;;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5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6 宋海兵;;试析中国教会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7 石阳;;青岛教会女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8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9 高惠蓉;单中惠;;试论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现代化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何亮;;近代维新先驱陈炽的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源泉;[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李文;[N];中国商报;2002年

3 杨万宁;[N];衡水日报;2011年

4 周利成;[N];中国档案报;2003年

5 唐秋涛;[N];中国集邮报;2005年

6 晓妮;[N];天津日报;2010年

7 吕克乐 (广 西);[N];中国商报;2004年

8 周利成;[N];中国档案报;2010年

9 孔润常;[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记者 钟兰花;[N];绍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迪香;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5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丽娟;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杨卫东;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唐欣玉;被建构的西方女杰[D];复旦大学;2008年

9 申玉山;长芦盐税研究(1912-1928)[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晶;清末直隶社会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新丽;清末民初直隶留学教育探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杨虹;清末直隶协赈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靖;清代直隶乡村社会组织结构的五种类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张晓飞;李鸿章与直隶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尤敬民;1911年直隶鼠疫防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翟砚辉;《北洋官报》与直隶新政[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明刚;清末直隶警政述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娄丛;李鸿章与直隶京控(1870-1881年)[D];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春楠;冯国璋军事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地区女子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1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d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