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发布时间:2017-03-21 09:02

  本文关键词:山东青年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五四时期,山东青年知识分子迅速崛起,有力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山东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壮大,为山东五四的发展准备了社会条件,山东五四运动的开展也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其个人和社会价值。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主要来源包括:具有传统功名并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从新式学堂走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留洋归来的先进知识分子,教会学校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埋头于故纸堆的儒士。这一时期山东知识分子的数量也大为增加,到1917年时,他们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达到0.12%。山东知识分子人数的增加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微调,在社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职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大多知识分子分布在教育界、政界、军界和农工商实业界,小部分知识分子从事新闻出版业,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是自由职业者,甚至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勇于当一名革命者。其中,从事教育的最多,其次是政界和军界。山东知识分子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山东东部沿海最多,越往西人数相对减少,胶济沿线也是人才比较集聚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放程度和交通因素对教育和人才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山东知识分子还存在城乡差距,一般情况下,城市因为新式教育发展比较迅速,,人才济济,乡村则因为相对闭塞,教育落后、人才缺乏。 五四运动中,山东青年知识分子进行了积极的抗争,他们充分发挥了先锋作用,推动了整个五四运动的发展。旅京的山东知识分子积极联系军政界高层中的鲁籍人员,勇敢向北洋政府请愿,他们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血牺牲。在本土的山东知识分子也积极开展斗争,他们广泛联系农民,提高农民的觉悟,这种有农民参加的五四运动,是山东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山东知识分子勇于打破常规,追求新思想、新文化,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他们提倡白话文,促进文学的革命。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倡导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同校,聘请女教师等,都有利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社会风气的改善。山东知识分子把民主与科学当做追求的目标,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俄国十月革命后,山东知识分子更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作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 研究五四这一特殊时期的山东知识分子,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不仅领会了他们的心理转化,而且分析了他们对五四新文化的贡献。山东知识分子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爱国忠心,也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敢闯敢拼。由于客观原因,他们与东南沿海知识分子相比,略显保守性,但是他们的崛起和抗争,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
【关键词】:山东 青年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导论11-20
  • (一) 选题的缘由11
  • (二) 选题论证11-12
  • 1、 理论意义11
  • 2、 学术价值11-12
  • 3、 现实作用12
  • (三) 学术史综述12-17
  • 1、 资料的发掘和整理12-15
  • 2、 国内外研究状况15-17
  • (四) 学术要点17-19
  • 1、 选题的切入点17-18
  • 2、 研究的重点18
  • 3、 研究的难点18
  • 4、 研究的创新点18-19
  • (五) 相关界定19-20
  • 1、 时间界定19
  • 2、 关于“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概念界定19-20
  • 一、 多难山东——山东青年知识分子崛起的土壤20-39
  • (一) 辉煌的古代与沉寂的近代20-25
  • 1、 齐鲁大地的圣人先哲20-22
  • 2、 近代山东文化的沉寂22-25
  • (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重压下的山东25-30
  • 1、 德日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25-29
  • 2、 “五四”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9-30
  • (三) 五四运动中山东青年的的抗争与崛起30-39
  • 1、 山东知识分子五四崛起的必然性30-33
  • 2、 五四运动中山东青年的积极抗争33-39
  • 二、 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群39-57
  • (一)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群的产生途径39-45
  • 1、 新式教育的催生39-42
  • 2、 留学热潮的推动42-44
  • 3、 教会学校走出来的知识分子44-45
  • (二)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群的类型45-52
  • 1、 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46-48
  • 2、 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48-50
  • 3、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50-52
  • (三)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群的特征52-57
  • 1、 具有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52-53
  • 2、 具有启蒙者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53-54
  • 3、 胶东半岛为主,其他地区为辅54-55
  • 4、 职业由单一走向多元55-57
  • 三、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国伦理道德和封建文化的批判57-77
  • (一) “新潮社”中的社会伦理观57-63
  • 1、 新潮社与山东青年知识分子57-59
  • 2、 新潮社对社会伦理观的批判59-63
  • (二)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63-67
  • 1、 五四之前的儒学危机63-65
  • 2、 山东知识分子的反儒之道65-66
  • 3、 山东知识分子对传统的继承66-67
  • (三)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学革命67-74
  • 1、 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提倡白话文68-71
  • 2、 青年知识分子在文学内容上的革新71-74
  • (四) 青年知识分子对五四新文化的宣传74-77
  • 四、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民主、科学意识77-91
  • (一)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落地生根77-81
  • 1、 民主与科学在山东的最初传布77-79
  • 2、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民主与科学的大力提倡79-81
  • (二)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对民主的不断追求81-84
  • 1、 以傅斯年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积极追求民主81-82
  • 2、 以王尽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努力践行民主82-84
  • (三)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对科学的不断探寻84-89
  • 1、 傅斯年对科学的探寻85-86
  • 2、 汪敬熙对科学的探求86-87
  • 3、 何思源对科学探索87-89
  • (四) 民主与科学对山东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作用89-91
  • 1、 民主与科学的相互关系89
  • 2、 民主与科学对山东新文化运动的推动89-91
  • 五、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平民情结91-105
  • (一)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平民化身份91-94
  • 1、 出身贫苦、自强不息91-93
  • 2、 家世没落、体恤民情93-94
  • (二) 浓浓乡情、心系平民94-99
  • 1、 山东知识分子的浓浓乡情94-96
  • 2、 山东知识分子心系平民96-99
  • (三) 热衷教育,提升民智99-105
  • 1、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选择99-102
  • 2、 平民教育理念102-105
  • 六、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与嬗变105-118
  • (一)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与中国救国道路问题的探索105-108
  • 1、 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不同105-106
  • 2、 政治取向和救国方案的分歧106-107
  • 3、 对工农群众态度的分歧107-108
  • (二) 回归传统的山东青年知识分子108-110
  • 1、 王统照回归传统的曲折经历108-109
  • 2、 王统照作品中对传统的继承109-110
  • (三) 坚守改良的山东青年知识分子110-112
  • 1、 傅斯年走上改良道路的原因110-111
  • 2、 坚持改良、反对武装斗争111-112
  • (四) 走上革命道路的山东青年知识分子112-118
  • 1、 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力宣传113-115
  • 2、 山东知识分子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15-118
  • 七、 结语118-121
  • 主要参考资料121-12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29-130
  • 致谢1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青;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分化与嬗变[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2 朱志敏;;五四时期知识阶层的人数与分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3期

3 吕明灼;五四时期李大钊对孔门伦理的批判[J];东岳论丛;1981年01期

4 王永贞;“五四”时期的傅斯年[J];民国档案;1989年03期

5 孔繁岭;;清末民初的山东留美学生[J];春秋;2009年06期

6 吕君朴;;忆爱国教育家鞠思敏先生[J];春秋;2007年04期

7 赵国栋;;浅谈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的社会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陈蕴茜;论五四知识分子群体的转型[J];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9 范丹卉;;五四知识分子的思想分化与理论抉择——从李大钊、陈独秀的学术转变看早期中共党员的文化特质[J];江淮论坛;2011年01期

10 魏建;;来自故土文化的得与失——以现代山东作家为例[J];理论学刊;2009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德坤;王祝晨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玖玖;民国时期山东留日学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青年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59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