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关怀与“他者”眼光——民国时期边地外国教会的多元叙事

发布时间:2023-11-03 18:31
  民国时期,有关外国教会、传教士之边疆社会活动的认知及叙事呈现出多元性: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官员以及多数社会知识精英通过对边地外国教会的考察,结论几乎惊人的一致:教会与传教士被认为是帝国主义侵略者代言人,他们在边地的多年经营,已对中国边疆行政、国体治权构成重要冲击;外国教会则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将中国边疆地方称为"远方的黑暗之地",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改造边疆,为该地带来"黎明的曙光";亦有少数中国社会知识精英描述外国教会在边地社会的"善治",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检讨和反省政府边疆行政的"不治",实则为"学术服务政治"诉求之下国家关怀的另类表达;至于边地人群对外国教会的认知,无论他们选择加入外国教会与否,都表现出一种"精心算计的遵从"。总体来看,各种表述的呈现虽有亲历考察的行动和思考,然因"他者"眼光和"本土"视角不同而造成现实关怀之差异性,使得各类表述者不能超越自身意识形态和实际功用性限度。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原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二、福音:“远方的黑暗之地”的“改造者”
三、检讨:作为“借镜”的外国教会
四、趋利:边地人群的生存策略
结 语



本文编号:3859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859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