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的国地财政划分(1912—927年)

发布时间:2024-03-31 21:37
  清朝末年,封建财政集权体制逐渐崩溃,国家财权严重“外移”和“下移”。清廷不得不开始仿照建立西方财政体制,划分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这一财政改革举措没有取得成功,但它是清末向西方学习进行财政改革的一个尝试,是近代化进程史册中的一页,并且为后来的财政改革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民国建立之后,共和分权思潮十分流行。新政权的中央权威并未因清王朝旧政权的灭亡而增强,其财政状况亦是入不敷出。袁世凯统治时期,曾一度颁布实施国地收支划分标准,并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结果实现了中央财政的短暂集中统一;袁死后,地方军阀权势扩张,不仅中央所定专款,各省越解越少而终至于零,甚至常关税、印花、烟酒税也悉被地方各省截留,就连有外债关系的盐税亦为各省所染指。中央政府初则依靠内、外债勉强度日,继而外债因信用日益薄弱而中断;内债亦成了强弩之末,中央财政最后终至库藏如洗、罗掘俱穷。于是,缺少财政基础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仅仅成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的一块招牌而已。在这期间,北京政府又于1923 年仿西方直接税、间接税、行为税的近代税制对现有的和将征的各税进行了划分。这次划分最终也未能取得实施,但它同袁世凯时期的国地财政划分一样,...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清末民初财政的显著特征
    (一) 财权的“外移”
        1、外国列强操纵中国海关和关税
        2、外国列强监管中国盐税
        3、外国列强控制中国内债
        4、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地税收
    (二) 财权的“下移”
        1、各地方政府掌握和操纵厘金、盐税、田赋等重要税收
        2、各地方政府滥增税捐
        3、各地方政府私借外债并随意发行地方公债
二、清末的国地财政划分
    (一) “双头博弈”——清末的国地财政划分
        1、中央的决策与措施
        2、地方的反应与对策
        3、博弈的非均衡结局
    (二) “无果而终”——清末国地财政划分的得失
三、北洋时期的国地财政划分
    (一) 第一次国地财政划分
        1、国税厅的设置问题
        2、国地两税的划分问题
    (二) 第二次国地财政划分
四、北洋时期国地财政划分最终失败之原因探析
    (一) 中央权威不稳固
        1、中央政府成了“孤家寡人”
        2、各地军阀成了“一方霸主”
    (二) 财政收支严重失衡
        1、中央财政
        2、地方财政
    (三) 第一集团(中央)与第二集团(地方)利益相冲突
        1、政治对立
        2、经济互争
    (四) 制度不健全
        1、法制严重滞后
        2、制度安排欠合理
    (五) 列强的干预
五、北洋时期国地财政划分之历史定位
    (一) 纵向比较
    (二) 横向比较
六、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 谢



本文编号:3944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44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