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近代社会转型视阈下的回族社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4:15

  本文关键词:近代社会转型视阈下的回族社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团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组建的以文化、学术或公益性为主的非政府组织。近代回族社团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出现的,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期间曾出现过近100种不同性质、宗旨的回族穆斯林社团,其数量种类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大、时代感之强,在近代少数民族社团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近代回族社团的出现是近代回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也是推动近代回族社会转型的主要力量。本文试图以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回族历史进程为主线,对近代回族各类社团进行系统研究,对各个社团成立的时空背景、社团宗旨、主要活动、历史贡献进行客观评述。各种类型回族社团的创立,为近现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的昌兴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开创性的工作,由最初以开启民智、联络感情,到发展回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创办报刊杂志、宣传回族伊斯兰文化,到加强学术研究,组织翻译《古兰经》等,注重沟通回汉感情,再到发展实业,关注民生,对各地回族进行赈灾,最后号召回族全面走向抗日等。近代绝大部分回族社团的创办目的以及实际功能并不是单一的,如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以后将组织全国回民抗战放在首位,进行抗战动员和宣传,但同时也大力发展回族教育,从事学术研究,在全国各地建立分会,其发展轨迹与中国社会进程相一致。这些社团对推动回族自清末以来由封闭走向开放,融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纵观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的发展与演进,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地社团组织成立较多,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一个地方可能有数个社团和多家报刊社,但都存在规模小、经费缺乏、影响小的问题。二是由于国民党政府不承认回回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当时人们对回族、回民、回教、伊斯兰教等概念认识模糊或存在分歧,或对族、教不能科学划分或区别,导致民国时期回族社团名称不尽统一。
【关键词】:近代 社会转型 回族社团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2;C954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9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8-9
  • 二、目前学术界研究现状述评9-10
  • 三、近代回族社团的概念与特征10-16
  • 四、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6-19
  • 第一章 社团现象——近代回族社会转型的一个审视点19-45
  • 第一节 社会转型对近代回族社会的影响19-21
  • 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概述19-20
  • 二、民国之前的回族社会特点20-21
  • 第二节 近代社会转型与回族社团的创建与发展21-27
  • 一、早期回族社团21-22
  • 二、马安良呈请袁世凯在清真寺改供总统神牌22-23
  • 三、民国元年以后成立的回族社团23-25
  • 四、回族社会各界对社团组织存在问题的反思25-27
  • 第三节 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回族社团27-29
  • 一、学术性回族社团的特点27-28
  • 二、学术性社团与回族文化研究工作28-29
  • 第四节 近代回族青年社团29-37
  • 一、抗战前后成立的几个回族青年社团29-30
  • 二、从伊斯兰学友会到中国回族青年会30-32
  • 三、中国伊斯兰青年会32-33
  • 四、中国回民青年会成立及其主要活动33-35
  • 五、甘宁青抗敌救国宣传团主要活动与蒋介石的抗战动员讲话35-37
  • 第五节 近代地方性回族社团37-39
  • 一、南京与上海回族社团37-38
  • 二、北京的回族社团组织38-39
  • 三、马君图与山西伊斯兰布道会39
  • 第六节 全国性回族社团组织——中国回教俱进会39-45
  • 一、王宽与中国回教俱进会的创立40-41
  • 二、各地分会的成立41-42
  • 三、中国回教俱进会滇支部主要活动42-43
  • 四、俱进会的重新立案与其历史贡献43-45
  • 第二章 社团组织对发展近代回族新式教育的贡献45-72
  • 第一节 经堂教育的历史贡献与存在的问题45-48
  • 一、经堂教育的历史贡献45-47
  • 二、社会各界对经堂教育与社会不适应性的反思47-48
  • 第二节 社团组织与近代回族教育48-61
  • 一、各种社团组织对新式回民教育的重视49-50
  • 二、回族大众文化设施的改善50-51
  • 三、早期回族留学归国人士对发展回族教育的贡献51-54
  • 四、上海等中心城市回族教育的发展54-55
  • 五、社团组织与西北回民教育55-56
  • 六、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发展回民教育计划56-59
  • 七、战火中艰难维持的回族学校59-61
  • 第三节 近代新式回民教育的楷模——以成达师范为例61-64
  • 一、成达师范学校的创建61-62
  • 二、“东方回教第一图书馆”——福德图书馆62-64
  • 第四节 近代回族留学与翻译活动64-72
  • 一、日本回族留学生与“留东清真教育会”64-65
  • 二、赴埃回族留埃学生团选派经过65-68
  • 三、留埃学生对中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重要贡献68-72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政治参与活动72-83
  • 第一节 李谦著《回部公牍》记载的早期回族政治诉求72-75
  • 一、李谦与《回教公牍》72-74
  • 二、回教救国协会对李谦行为的讨伐74-75
  • 第二节 回族青年社团组织的政治请愿活动75-77
  • 一、中国回教青年学会等社团组织的政治请愿活动75-76
  • 二、中国回民青年会要求增加回民国大代表名额76-77
  • 第三节 中国回教协会争取国大代表名额的活动77-83
  • 一、中国回教协会组织调查回民国大代表及参议员77-80
  • 二、“生活习惯特殊国民”称谓的产生80-83
  • 第四章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83-97
  • 第一节 白崇禧与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创立83-93
  • 一、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创建背景分析83-85
  • 二、蒋介石在救国协会第一届全体会员大会的讲话85-87
  • 三、白崇禧与救国协会工作87-90
  • 四、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更名中国回教协会90-91
  • 五、救国协会延安分会成立91-92
  • 六、回教协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92-93
  •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救国协会的支持93-97
  • 一、回教救国协会的经费来源93
  • 二、全国各地分、支、区会的建立93
  • 三、白崇禧“兴教建国”的提出93-95
  • 四、蒋中正《告战区回教同胞书》与给清真寺题匾95-97
  • 第五章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主要社会活动97-114
  • 第一节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文化工作97-103
  • 一、成立“回教文化研究会”97-98
  • 二、敦请著名作家老舍创作回汉团结题材话剧《国家至上》98-101
  • 三、创办《会刊》《会报》,对部分回族报刊给予经费支持101-103
  • 第二节 调查全国回族人口103-105
  • 一、回族人口调查的背景103-104
  • 二、不甚满意的调查结果104-105
  • 第三节 救济穆斯林难民,倡导恢复生产105-108
  • 一、各地设立难民收容所105-106
  • 二、组织设立工场,恢复生产106-107
  • 三、给各地受灾教胞给予经济补助107-108
  • 第四节 积极服务抗日工作,开展国民外交活动108-111
  • 一、组建战时服务队108
  • 二、积极开展国民外交活动108-109
  • 三、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109-110
  • 四、中华民国朝觐团与南洋访问团110-111
  • 第五节 救国协会教务工作111-114
  • 一、要求全国回民普通学校增加宗教科目111-112
  • 二、对全国清真寺进行统一管理112-114
  • 第六章 社团组织与回族近代化进程114-119
  • 第一节 近代回族“文化自觉”与社会转型114-115
  • 第二节 近代社团组织对回汉感情弥合的促进作用115-116
  • 第三节 近代社团组织促进了回族社会的全面发展116-119
  • 附录119-125
  • 参考文献125-129
  • 致谢129-130
  • 个人简介130

  本文关键词:近代社会转型视阈下的回族社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95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