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民国时期四川“五老七贤”述略

发布时间:2023-05-22 00:44
  民国时期四川众口流传的“五老七贤”实指一个有崇高社会声望的绅耆群体。其中的人员是变动不居的,人数也是不固定的,大致有一些声望相对较低的绅耆,追随于声望更显著的绅耆之后。这些绅耆大都取得了较高的功名,辛亥革命之后,多数寓居成都,而不是象传统士绅那样返回故乡。因为对新的地方政权的不认同,他们屡辞当政者的征召,最终都选择了“隐”的生活,而在趋新人士眼中,他们成为了一个“旧派”小世界。 “隐”而不出仕,故“五老七贤”中,有的专力慈善。就中以尹昌龄主持慈惠堂成效显著,到他逝世时,他不仅因办理慈惠堂表现出的美德被认为足为楷模,而且他办的事业都是新的,进步的。而在灾害频仍的民国时期的四川,众绅耆都常常出面赈济灾民。有的厕身教育,他们多在学校中教授国文,影响所及,那时四川学子的国文水准都比较好。“五老七贤”处官民间的地位,使他们能沟通政令舆情,为官、民两方所推重。而在战争频仍的民国四川,他们又常常出面为民请命,呼吁和平,因而他们被看作是地方上主持公道者。 到30年代,“五老七贤”开始渐渐衰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绅士”产生机制的断绝。当“五老”中最长寿的一位也故去时,“五老七贤”完全...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第一章 众口传说中的“五老七贤”
    第一节 谁被称为“五老七贤”--对诸家说法按时间顺序的检讨
    第二节 社会声望的由来--简述辛亥之前各绅士经历
    第三节 一个小世界的形成
第二章 “五老七贤”的生活概观
    第一节 师友、兄弟或其它--绅耆间的亲疏关系,兼及其它社会关系
    第二节 绅耆的一般生活
第三章 对“五老七贤”的一些具体讨论
    第一节 尹昌龄与慈惠堂
    第二节 徐炯与大成学校
第四章 处官民间,沟通政令舆情
第五章 “五老七贤”的衰歇
参考文献
附表



本文编号:3821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821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