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六朝地志之物类记述内容分类及其文学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02 09:46

 

【摘要】 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作为六朝地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描写动物、植物、器物(矿物)、异民为主。经过先秦的孕育、两汉的发展,地志中的物类记述在六朝时期走向繁盛。现存涉及物类记述的六朝地志达一百余篇。这些物类记述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古代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鉴于当今学术界对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研究的欠缺,本文从文本出发,追溯其创作渊源,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其繁盛原因,梳理其内容类型,分析其创作方法,突出其对后世的影响。论文分五章:第一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溯源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的渊源可追溯至《诗经》、《楚辞》中出现的大量名物,《逸周书》、《山海经》中对大量异物的描写,《尔雅》中对大量动植物的阐释,以及先秦子书中关于异物的描述。汉代题东方朔《神异经》、《十洲记》、《洞冥记》中的大量异物的记述,史书中关于异国、异民的记载,对地志中物类记述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汉末杨孚《异物志》是第一部以物类记述为主的地志作品。第二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繁盛概况首先,舆地博物之学的复兴,地域意识的增强,民族迁徙与求异心理的契合,玄学的兴起与物类意识的增强构成了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繁盛的主要因素。其次,六朝地志中涉及物类的篇目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包括动物、植物、器物(矿物)、异民等。复次,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整体特点:第一,物类的地域分布以巴蜀、荆扬、交广等广阔的南方地区及域外国家为主。第二,时代性差异,魏晋时期是创作的上升期,以客观记述为主;南北朝时期创作数量逐渐减少,且内容倾向于体现宗教意识。第三,不同的篇目中往往有同述一物现象,并呈现出后出转精的特点。第四,“异物志”创作的类型化。最后,六朝其他类型的典籍,诸如地理博物小说、注释类书籍、子书、谱系、信笺类等著述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物类记述。第三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内容分类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的内容大体分为四类。第一,平实记述,旨在说明物类的状貌(动物、植物、器物)、风俗(异民)、功用(植物、器物)等,是物类记述内容的主要类型。第二,体现谶纬及佛道思想。第三,志怪性描写及民间传闻。第四,带有明显的抒情说理、寄托象征意味的记述。后三者的记述文学性较强。第四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咏物诗之比较同为六朝时期写物的文体,地志中的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咏物诗创作都呈现繁荣景象。从三者发展演变轨迹来看,地志中的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具有一致性,咏物诗发展趋势与二者相反。在繁盛原因方面,地志中的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并且前者对后者的兴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咏物诗的繁盛原因主要在于尚形似之风的推动、统治者的提倡以及对咏物赋、山水诗艺术创作手法的借鉴。在写作对象上,三者均有同题创作或同述一物的情况,地志中物类品种数量大大超过咏物赋与咏物诗所涉及的物类。在主题类型上,三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均以单纯写物为主,不同的是,地志中物类的记述又呈现小说倾向,而咏物赋与咏物诗多体现托物言志、咏物说理的诗性传统。在创作手法方面,地志中物类记述的体裁样式较为多样,如散体、小说以及散体与小说、韵文的结合,其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而咏物赋、咏物诗中多运用对偶、夸饰等手法。此外,咏物赋序与地志物类记述在写作思路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第五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影响六朝地志物类记述对后世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侧重于物类记述的地志作品。从唐代至清代,此类作品的创作从未断绝。后世大型地理总志中的物类记述往往采用六朝地志的写作体例和描述手法,并大量征引六朝地志中的物类记述。唐前史书中有关少数民族的记述亦多参考地志中的记载,史书中的注文也大量征引六朝地志物类记述。后世类书采用以类相从的编撰体例,六朝地志物类记述成为其某些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唐前志怪小说与地理博物小说在内容与叙事体例上也往往受到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的影响。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对六朝地志物类记述内容的梳理,与咏物赋、咏物诗的比较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期发掘其文学性与文学价值。 

【关键词】 六朝地志; 物类记述; 内容分类; 文学价值; 
 

引  言 

六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动荡的阶段,但又是中国文学史上颇为繁荣的时代。其上接秦汉下启唐宋,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基本备齐。因此,六朝时期的文学研究自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六朝地志作为这个时期颇为盛行的一种文体类型,相对于秦汉的地记来说,其记述的内容愈加丰富,写作体例愈加完善,叙事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成为早期地志向唐宋方志转向的重要时期。 方志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六朝地志是中国方志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关于它的研究,早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1]、杜佑《通典》[2]、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3]中就有相关评价。学术界普遍认为,直到方志进入全盛的明清时期,方志学才大体确立。顾炎武撰写的《天下郡国利弊书》[4]和《肇域志》[5]开创了方志综合研究的道路。章学诚在《文史通义》[6]将地方志从地理学中划分出来,其中指出“方志乃一方之全史”的方志概念。至民国时期,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7]之《方志学》继承了章学诚的方志理论,认为“地方专史,就是方志的变相。”稍后李泰棻的《方志学》[8]也同样提出“在中央者,谓之史,在地方者谓之志,故志即史”的论断。王葆心《方志学发微》[9]之《导源篇》分别从地理学、史学、经学、文字学、杂家各方面论述了方志的渊源和流变。王庸《中国地理学史》[10]的第三章“地志史”第一节“汉隋间地志之发达”中对此期的地志作了论述。黎锦熙《方志今议》[11]和甘鹏云《方志商》[12]主要从修志角度进行了简明的论述。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13]不仅论述了方志的源流和发展历史,,还阐释了方志的功用和在学术上的地位。     
..........

金达迈《方志文体研究》[20]从文体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和述了方志的体裁分类以及记述方法。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21]和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22]主要从考证或辑佚的角度对中国古方志进行了收集整理,但后者的辑佚有所错漏。 就国外的研究状况而言,日本学者青山定雄在其《六朝之地记》[23]一文中对六朝地记作了辑佚,就当时地记之内容与著者以及时代背景诸关系,进行了梳理。以上所列举的专著对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方志的源起和发展演变有重要的意义,但深入细致的具体研究还远远不够,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相对专著来说,近些年的单篇论文及学位论文对于六朝地记的研究愈加细致、深入。笔者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论述六朝地志文学性。王琳师《六朝地记:地理与文学的结合》[24]一文从六朝地记兴盛的原因、写景、记述传闻故事与异物、影响以及评价五个方面对六朝地记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论述。其《略说六朝地记之写景》[25]从地记中山水景物描写的空间范围、艺术手法、审美眼光等层面作了论述。唐志远在其《六朝<异物志>与文学》[26]中列举了六朝《异物志》17 种,探讨了《异物志》与咏物赋之间的关系问题,较为深入探讨了《异物志》的文学性。但其对于异物志的收集还有遗漏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一章 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溯源 

第一节 先秦之物类记述 
六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史部脱离经部的附属成为独立的门类,其中地志作品呈现出繁盛的景象。物类记述是这一时期地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物类记述最早应该追溯至《诗经》、《楚辞》中的动物、植物、器物等的描写,虽然其中的物类多起比兴、象征等作用,但它们对自然物性的潜在性关注是物类记述的滥觞,其中的不少物类也成为六朝地志中物类记述的对象。此外,《山海经》中大量异兽的描写,或实或虚;《逸周书•王会解》对所献物类的描述。至汉代,武帝开疆扩土,四方异物纷纷来献中原,蛮夷的物产风俗载于史册。名物罗列在西汉大赋中频频出现,题东方朔《神异经》、《十洲记》中记述了数量颇多的异物,而东汉咏物小赋往往对某一事物进行详细描摹。沿着这样一条发展脉络,东汉杨孚《异物志》的出现,直接开启六朝地志中的物类记述之先河。中国古代涉及动植物以及器物等物类的典籍较多,《诗经》、《楚辞》以及《尔雅》三书都涉及了大量的物类。《逸周书》、《山海经》中也包含了数量可观的物类记述,尤其是《山海经》中,记述了大量的奇异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或实或虚,或进行客观详述,或具有荒诞恍惚的神秘色彩。
.........

第二节 汉代之物类记述 
一、史书中的物类记载
翻检汉代资料,有关物类记述的大多存在于史书、赋作以及地志等资料中。史书主要是《史记》之《匈奴列传》、《大宛列传》,《汉书》关于少数民族的记载。赋作则是指西汉之大赋以及东汉咏物赋。地志作品诸如题东方朔之《神异经》、《海内十洲记》,东汉杨孚《异物志》。尤其是《异物志》开启了六朝地志之物类记述的先河。随着国家大一统时期的到来,疆域的扩张,汉朝与四夷八方交流逐渐加强,四夷八方之基本情况逐渐为中原人所知,其物产渐渐输入中原地区。《史记》、《汉书》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些内容。《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78]张骞将在大宛的所见所闻为汉武帝一一道来,介绍了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枝、大夏等八个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汉武帝听后“欣欣以骞言为然”,并决定“广地万里,重九驿,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79]《汉书•匈奴列传》与《汉书•西域列传》中记载的少数民族的数量明显增多,大小民族加起来近六十个。
..........

第三章  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内容分类...........64 
第一节  质朴平实的记述...........64 
第二节  具有宗教意味的记述...........76 
第三节  志怪性描写与民间传闻...........80 
第四章  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咏物诗之比较...........86 
第一节  发展演变轨迹及兴盛原因的比较...........86 
第二节  题材对象之比较...........94 
第三节 主题类型之比较...........121 
第五章  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影响...........137 
第一节 对后世地志著述的影响...........137 
第二节 对史书、类书撰作的影响...........159  
第三节  对唐前小说的影响...........162

第五章  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影响 

第一节 对后世地志著述的影响 
六朝是地志物类记述最为繁盛的阶段,大量的物类首次进入我国古代地志的编撰中。前面章节已经论述,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以魏晋时期的创作呈现持续高涨的态势,其不仅对六朝时期同样以写物为主的咏物赋、咏物诗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之深远影响。总体来说,其影响有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地理学与文学。而地理学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的发达,使其后世地志编撰都较为关注物类的记述。这也是本章论述的重点所在。文学方面的影响虽不如地理学明显,但在史书、类书的编纂以及小说的创作中也体现出一定的痕迹线索。本章以朝代次序为经,以文体分类为纬,对地志物类记述之影响进行梳理。 六朝地志物类记述对地志著述的影响最为深远,郦道元《水经注》可以说是六朝地志物类记述最早最直接的影响波及者。如本文第二章所述,《水经注》中所涉及的物类记述大多都源自六朝地志,或直接征引,或参阅各种记述重新编排组合,取众家之精华,达到后出精湛的效果。唐以后,中国古代地志作品渐渐走向创作的高峰期,其物类记述之内容与体例都大致秉承了六朝地志开创的程式。而这种沿承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六朝私人地志物类编撰风格最为接近者,即着重写某一地区的物产土俗等内容的地志作品。
.........

结   语 
地志散文的撰写在六朝时期走向繁盛,其中有关物类的书写亦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不仅数量众多,品类也更为丰富。由于地志散文本身所具有的说明属性,其中的物类记述大多秉承客观写实的创作手法。又由于六朝是一个思想开放、文学自觉的时代,各种文学思潮相互渗透、影响,所以部分物类记述中也体现了谶纬及佛道思想,甚至有的出现了兴寄抒情、借物说理的倾向。在体裁使用上,地志中的物类记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杂散文、小说、韵文于一体。总之,从纵向历史考察而言,地志中物类记述在六朝发展历程中,其文学性是逐渐增强的;从横向比较上讲,同为六朝时期的写物文体,地志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咏物诗在发展演变轨迹、兴盛原因、写作对象、主题类型以及创作手法上或呈现趋同性,或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地志中物类记述的文学性。 此外,其对后世地志作品、史书、类书甚至小说的编撰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也是其文学价值之所在。 行文至此,仔细推敲本文,或有论述不足之处。但限于自身才疏学浅,以现在的知识结构或不能及时解决,所以在此先略作提及,以待来日。
...........

参考文献:

[1] 唐志远.  六朝《异物志》与文学[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2] 王琳.  六朝地记:地理与文学的结合[J]. 文史哲2012(01)
[3] 唐志远,陈松青.  六朝荆湘地记与文学[J]. 中国文学研究2011(04)
[4] 鲍远航.  南朝宋郑缉之《永嘉记》考述[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5] 王琳.  略说六朝地记之写景[J]. 文史知识2011(09)
[6] 鲍远航.  南朝宋郑缉之《东阳记》辑考[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3)
[7] 赵树功.  谢灵运《游名山志》辨名及佚文[J]. 文献2009(02)
[8] 王卫婷,祁刚.  僧著地记:六朝佛教本土化的文学表现[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04)
[9] 王毓蔺.  魏晋南北朝方志初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04)
[10] 王卫婷.  魏晋南北朝州郡地记与地域意识略述[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05)

 




本文编号:11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