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窥探中国梦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宋词多“梦”为例

发布时间:2016-09-20 08:13

  本文关键词:窥探中国梦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宋词多“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窥探中国梦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宋词多“梦”为例


20 0 9年 6月 

湖北第 二师范学 院学报 
Ju n lo  b iUnv ri  fE u ain o ra fHu e  iest o d c t   y o

Jn 20   u 。0 9
Vo . 6 No 6 12   . 

第2 6卷第 6期 

窥探 中国

梦 文化 延续 和 发 展 的历 史文化 内涵 
以宋词 多“ 为例  梦”
欧 阳 秀敏 
( 建 师 范大 学 社会 历 史 学院 , 州 300 ) 福 福 5 07 
摘 要: 梦是一种 主体 经验 , 是人在 睡眠时产 生想像 的影像 、 声音 、 思考或 感觉。随 着传 统文化 的积淀 。 幻化成 了丰富 多彩  梦

的 梦文化 。宋词 中存在大量的 “ 的意 象, 梦” 这是 中国梦文化发展至 宋所达到的影响 , 更是 中国梦文化 与 宋代特 殊的历 史文化 

相 结合 的产物 。宋词 多“ 的历史现 象, 梦” 不仅仅是 宋代士人 多情 、 虚空 、 无奈 等心 态的写照 , 更饱含 着深刻的历 史文化 内涵。  
关 键 词 : 词 ; 文化 ; 史 ; 化 内 涵  宋 梦 历 文 中 图分 类号 : 0 .3 I 7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3 4 20 0 40 8 3  17 -4 X(09)63 143

作者简 介: 阳秀敏 ( 94一) 福 建福 州人 , 士研 究生, 究方 向为宋代 士人社会生活文化。 欧 18 , 硕 研  

宋词 中有大 量的 “ 字 及记 梦之 作 , 梦” 据统 计 , 梦” 在 《 “ 字 全  宋词》 中共 出现 了3 9 9 3次 , 而且表现 出一种虚 幻却又带 着现实  … 的历史特 征。宋词 中 的“ ” 不仅 是对 自古传 承 的梦文 化 的延  梦 ,
续, 更是在宋代特殊 的社会文化氛 围下 , 梦文化 发展 的一种表 现 。   这是 一种 新的历史 环境 孕育出的新的人 文精 神的表 征 , 能体 现  更 出中国梦文化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梦 中所 见所 闻所感 为题材 , 进行记 述 , 从而 表达 宋代 文人 一定 的 

情思 。宋词 中有不少记“ ” 梦 之作 , 大体上表现为 :   1述 志之梦。富有 代表性 的要 数辛 弃疾 与 陆游 的词 作。辛  .
弃 疾的《 阵子 ? 破 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 醉里挑灯看剑 , 云 “ 梦 

回吹角连营… …可怜 白发生 ! ( 全宋 词》 三 册 ,9 5 14 ) '《 ' 第 16 :9 0 在  这 首词 , 正是 借“ 来写 自己的报 国之 心与 难酬 之志 ; 游的词  梦” 陆
作“ 述志之梦 ” 也不少 , 诉 衷情》 关 河梦 断何处 ?尘 暗 旧貂  其《 中“



宋词 多“ ” 梦 及其表现 

统 观《 全宋词》 , 中有着 大量 的 “ ” 或 是“ ” 意象 ,  J其 梦 , 梦 的   或是 直接记梦 , 这不 仅是 中 国文 学史 上 的一种 奇迹 , 呈 现 出宋  更
代文人对 “ 意象 的集体性选择 的历史 现象 。从 宋词来 看 , 种  梦” 这 历史 现象表现 出突 出的特 点 , “ ” 了 虚幻 和 现实 之 间 的流  即 梦 成

裘” 《 ( 全宋词》 三册 ,95 19 ) 《 第 16 :56 , 谢池春》中“ 功名梦断 , 却泛 
扁舟吴楚” 《 ( 全宋词》 第三册 ,95:57 16 19 )等等都是 以“ ” 志。 梦 述   2 相思之梦 。即词人因相思之切 、 恋之深 而梦。此 “ 多  . 爱 梦”
为 对 亲 人 、 人 或 朋 友 的 思 念 而 产 生 。将 相 思 之 梦 融 入 词 中 , 爱 道 

动, 具有虚幻性 和现 实性 的特征 。其大体 可归结 出如下三类 :   ( ) “ 之虚幻 。宋 词 中常 以“ ” 一 借 梦” 梦 叹言 人生 短暂 、 无  虚 漂浮。苏轼的《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中的 “ 人生 如梦 , 一樽 还 酹江  月” 乃是感叹人生短暂 的代表 。此外 , 张绒《 水调 歌头 ? 姑苏 台》:   “ 百尺层 台上 , 万事红尘一 梦 , 回首几周 星”( 全宋词》 《 第三册 , 中  华书局 ,9 5 23 )韩世 忠《 乡子》中: 人有 几何 般?富 贵荣  1 6 :14 ; 南 “ 华总是 闲。 自古 英 雄 都 是梦 , 官 ” 《 宋 词》第 二 册 ,9 5  为 (全 16 : 13 ) 朱敦儒《 02 ; 临江仙》 堪 笑 一场 颠倒 梦 , 来恰 似 浮云 ” 《 “ 元 ( 全 
宋词》 第二册 ,9 5 8 1 16 :4 )等等 。在 这类 宋词 中 , 梦 ” 短暂 、 “ 是 虚 

出词作者 的相思之苦 、 爱恋之切 。苏轼 的思亡妻之 梦 , 作的《 创 江 

城子 ?乙卯正 月二 十 日记 梦》 堪称 宋 代“ 思之 梦 ” 相 的代表 。此  外, 还有姜夔 的《 莎行 》 其词 序 言 : 蹋 , “自沔东 来 , 丁未 元 E至 金  t
陵, 江上感梦而作 。 即是词人坐于舟 中 , 醒之后 而作 :“ 魂暗  ” 梦 离

逐郎远行 ” 一句 , 将别 后相思 之苦 清 晰道 来 。“ 淮南 浩月 冷千 山 ,  
冥冥归去无人 管。 更是将此 相思 之苦与景 相融 , ” 情景交融 中展现 

相思 。( 全宋词》 三册 ,9 52 7 ) 《 第 16 :14 此外还有柳永 的《 浪淘沙慢 
?

梦觉透 窗风一 线》 《 宋词》 一册 ,9 5 2 ) 辛 弃 疾的 《 (全 第 16 :6 、 昭  梦入江南烟水路》 《 ( 全宋词》 第一册 ,95:2 ) 16 2 5 等等。   3 思 归之梦。12 . 1 6年 , 靖康之难后 , 北宋 灭亡 。在 战乱 中, 大 

君怨 ? 宵睡重》 《 春 ( 全宋词》 第三册 , 6 12 ) 晏几道《 恋花  1 5:97 、 9 蝶
?

空、 幽幻的化身 。除 此 , 宋代 文人 还 常 借 “ ” 梦 寄托 情 感 , 借助  即 “ ” 梦 的虚幻而朦胧的本质来展现文人特定 的情思。吴文英 的《 风  入松》 料 峭 春寒 中 酒 , 加 晓 梦 啼 莺 ”( 全 宋 词 》 四 册 , 中“ 交 《 第  
16 :9 6 , 里以一“ 点 出词人想要 入梦 寻求片刻 解脱而 被  9 5 20 ) 这 梦”

批原 本生活在黄河流域 的人们逃 亡到 了长江 流域。南宋建 立后 ,   苟安于江南 。在这样的情境下 , 宋人 企 盼朝 廷 收复 中原的情 感更 

几只黄莺打扰 的愁怨 心境 。此外还 有史达 祖 的《 湘江静 ? 暮草 堆 

加强 烈。于是宋词 中有不少 “ 思归之 梦” 如辛弃疾《 乡子 ?   南 舟  中记 梦》 词云 :倚枕舻声边 , 听咿哑聒醉 眠。……欲说 还休梦  , “ 贪 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 , 相看。不管人愁 独 自圆。 《 ”( 全宋词》 第 
三册 ,9 5 10 ) 16 :9 8 该词 力 笔于写 梦 归之景 况 , 以梦 中景 况道 出思 

青云浸浦》 :三 年梦 冷 , 吟意 短 , 烟 钟津鼓 ” 《 云 “ 孤 屡 ( 全宋词 》 第 
四册 ,95:39 16 2 3 )周密 的《 萼红 ? 蓬莱 阁有 感》: 回首 天 涯  一 登 “ 归梦 , 魂飞西 浦 , 几 泪洒 东州 ” 《 ( 全宋 词》 五 册 ,9 5 3 9 ) 第 16 :2 1 等 
等, 皆是直接用“ ” 感慨人 生之虚无 。 梦 来  

( 以“ 来寄情 。宋 词 中记 梦 , 二) 梦” 即在宋 词创 作 中, 直接 以 
?

收 稿 日期 :0 9 3 -0 2 0 432  

】 . 8  

归之情 。作者在醉梦 中, 仍然述 说不 尽他 的别后 之愁 。杨 冠卿 的  《 梢青 ? 柳 丁明仲纪梦》 “ : 归梦迢 迢 , 明曾见 、 分 舞遍 云韶 ……楚 
塞山长, 巫阳人 远 , 帐香 消。 ( 全 宋 词 》 三册 ,95:83)  斗 ”《 第 16 16 。

梦之术 的好奇 , 中国 自古就有不少 文学 家加入 了对梦 的关 注的行 
列 中。《 论语 ? 述而》 中记载 , 孔子 因很 久“ 不复得见周公 ” 而感到 

遗憾  《 。 庄子》 载 , ¨; 记 庄周 梦蝶 , 把梦 当成 生 与死 的 比喻 , 求物  要 我合一 , 主张要泯灭 物我 界 限 , 到所 谓 的物 化 的理 想境 界 。更  达
有明代大戏剧 家汤显祖 创作 有“ 临川 四梦 ” 等等 。在 这 样的 历史  情 境 中, 中国梦文 化在 历 史长河 中延续 和 发展 , 响 着一 代又 一  影

此词乃写边戍战士 的“ 思归之 梦” 。宋代 民族战争不 断 , 戍将 士  边
的思归之情更是宋 词所热 衷表 现 的一个 角度 。此词 则是 记述 了  边戍将士的思归之梦。  

( 表 “ 之典 故。宋人在 作词 时 , 三) 梦” 常把关 于梦 的典故 , 化 
用进词中 。如“ 华胥梦” “ 山梦” “ 州梦 ” 、巫 、扬 等等 。这 样形 形色  色的“ 的典故 , 梦” 被宋人 化用 、 活用 , 创造 了一个光怪 陆离 的梦幻  世界。其 大致 可归结 如下 :  

代 人们的生活与创作 。在宋词创作 中 , 代文人对 “ ” 宋 梦 意象 的集  体 性选择 , 是原 有 的梦文 化传 承至宋 , 正 对宋 代文 人形 成 的一 种 
文 化影响的结果。  

此外, 宋代文 人对 梦 的集 体 性 偏 爱与 选 择 的 历 史现 象 的 出 
现, 更是宋代社会 环境 发展 的结果 , 是梦 文化 在宋 代表 现 出 的一  种鲜 明的特征。宋 代社会有着两大 明显 的变化 , 两大变 化正是  这 梦文化 于宋 时期 发展 的关 键之所在 。  

1华 胥梦。“ 胥梦” . 华 乃指 黄 帝梦 游华 胥之 国之事 。宋 词 常  以华胥梦指代 梦境 、 乡。赵 鼎《 鸪 天 ? 康上元 作》中有“ 梦 鹧 建 分  明一觉华 胥梦未 了 , 回首东风 泪满 衣。 《 ”( 全宋词 》 第二册 ,9 5  16 : 94 , 4 ) 蒋捷 《 齐天乐 ? 夜阅梦 华录 》 “ 元 有 华胥 仙梦 未 了, 天公  被
项洞 , 吹换尘世 。 《 ”( 全宋词》 五册 ,9 5 34 ) 第 16 :4 8 等等 。   2 巫 山梦 。巫山梦 , . 又称 “ 高唐梦”, 典出于宋玉的《 高唐赋 》  , 讲 的是楚襄王与宋玉游高唐 , 襄王梦 自己与巫 山神 女遇合 之事  楚

其一, 宋代封建生产方式并未发生质 变, 而封建生产关系却 发生 
了重大的变化。“ 无论是地主阶级、 白耕农 民、 佃农 以及独立工 商业 

者 , 以新 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都 各种 形式 的劳役制和人身控制相 
对 削弱 ; 社会生活的许多方 面出现 了一定的松动。这种松动, 不仅刺  激 了白耕农、 佃农、 独立工商业者的生产积极性 , 而且使地主阶级也获  得 了新的活 力。其结果 ,, 就造就 了两 宋时 期经济 文化 科技 的大发 

情 。 自宋玉《 高唐赋》 , 巫 山梦 ” 渐 为历 代文人所 乐道 。宋 代  后 “ ,
市民文化迅速发展 , 宋人重艳 情 、 尚情韵 。因此 , 对于男 女幽 会欢 

合之事 , 在宋词 中更 是频繁 出现。苏轼 《 江红 》 云 : 巫 峡 梦 、 满 词 “   至今空有 , 山屏簇 。 《 宋词》 乱 ”( 全 第一册 ,95:8 ) 晏几 道《 16 2 0 ; 玉  楼春》 细思巫 峡梦 回时 , 减秦 源 肠断 处。 《 宋 词》 一  有“ 不 ”( 全 第
册 ,9 52 7 ; 16 :3 ) 杜安世 《 浣溪沙》 幽会未成双怅 望 , 情欲诉 两  中“ 深

展 。  在此基础上 , 代社 会保 持封建 社会 自给 自足的 自然经济的  ” 宋
统治地位的同时 , 商品经济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增加 、 城市文化、  

社会面貌等较前代有了更为明显的不 同。在 此基础上 ,宋代文人普  “
遍形成 了一种 隋韵型’ 的宋人心态。他们对于文化艺术对象怀抱的  是玩味性、 欣赏性 ( 多是清赏性 ) 体验性 的态度 ……审美上崇 尚  更 、

艰难。空教魂梦到巫 山。 《 ”( 全宋词》 第一册 ,9 5 13 等等。 16 :7 )   3 扬州梦 。扬州梦 , . 即根据 杜牧 《 谴怀》 中诗 句 : 十年 一觉 梦  “
扬州 , 得青楼薄幸名 ”_ 而得。宋 人多是借用 “ 州梦” 赢 3   扬 来追怀 

‘ …。 韵  梦文化步入 了 宋代 , 梦” “ 无论是作为生活还是文学艺术 的 
意象来说, 仍然都具有一种飘渺虚幻的浪漫色彩 , 韵味十足。《 宋诗话 

感旧之思 , 写出故国 曾是繁华 如梦 。张 元 干的 《 新郎 ?寄李伯  贺 纯丞相》 中有 “ 十年一 梦扬 州路 , 高 寒 、 生故 国, 吞新 虏 。  依 愁 气 ” ( 全宋词》 《 第二册 ,9 5 17 ) 16 :0 3 赵令 畴 也有 《 满庭 芳》中云 “ 屏  银 远, 龙香渐尽 , 还是扬 州梦”( 全宋词》 《 第一册 ,9 54 8 等等 。 16 :9 )   综上所述 , 宋词里 大量 的“ 及其 借梦 言现 实等 情 况 的 出  梦” 现, 正是宋代文人 以“ ” 梦 寄言诉情 的结 果 , 是宋 代文人 对 “ ” 更 梦   意象的集 体性选 择 的表现 , 这是 一种特 殊 的历史 现 象 , 而这 种 现 
象的产生又是有着深刻 的历史文化 内涵。   二、 宋词多“ 的历史 文化 原因  梦” 不难看 出, 词里 的“ ” 往往虚幻之 中带着现 实的寄 托 , 宋 梦 , 如  前文提到 的“ 志之梦 ” “ 归之 梦 ” “ 州 梦” , 述 、思 、扬 等 这不 仅 是 中  国梦文化发展至宋所 形成的影响 , 是梦 文化 与宋代特 殊 的社会  更 历史环境相融合 的结 果。  

辑 失》 中云 : “ 凡事既尽其美 , 必有其韵 ; 韵苟不胜 , 亦亡其美。 ”  
因此在宋代特殊 的历史情境 下 , 韵 型的宋代 文人 在语 言应  情 用 及文学艺术的创作上 , 自然地选择 了“ ” 更 梦 这种 富有浪漫情 韵  的意象。如前文所述“ 山梦 ” “ 巫 、 相思梦 ” “ 、 华胥 梦” 等等 。  
其二 , 宋代社会 的另 一个 巨大的变 化乃 是 民族 之 间的战争 的 

加剧 与频繁。从 公元 90年 , 6 陈桥驿上 被黄袍加身 的赵 匡胤 建 立  北宋开始至公元 17 28年 , 陆秀夫 、 张世杰 等人 与元 军在广 东崖 山 
之 战, 南宋彻底灭亡 , 共历 3 8年。在这 3 8年 间, 1 1 宋代 创作 着灿 

烂 的文化 的同时 , 却也始终经 历着“ 内忧外 患” 的政治 困扰 。   12 16年 的靖康之难 , 宋灭亡 , 北 宗师南 渡 , 中原 故土 收复无望 
等社会现实 , 使宋人 心 中郁 结 。因此 , 宋代 社会 经 济 繁荣发 展  在 的背后却始终有着政治上 的凋 敝。  

古人云 : 文章 关世 运。 中国 自古 就有 “ “ ” 文史 不分 家 ” 之说 。  

首先 , 宋代文人对 “ 意象 的集 体性 的偏 爱与 选择 的现象 , 梦”  
是深受中国梦文化影 响 的产物 。中 国梦 文化 源远 流长 。梦 的虚 

历史上的种种 , 治制 度 、 政 乃至 细微 的时 代 氛围 的变化 都 会极 为 
深 刻地影响到相应时代的文人 的创作 心态 。   中国古代文人 , 历来是一个敏感的创作群体。他们 要始终身顶  着千百年延续不断的儒家传统要求—— “ 大丈夫当出仕 ” 另一方面  ,

幻和不 可捉摸 的本质 , 吸引 着一 代又一 代 的人们 的崇拜 与研 究 。   古往今来 , 人们 对梦进行 了大 量 的解 释 , 墨子 的 “ , 而 以为  从 梦 卧 然 也” , 苟 子 ? 蔽》中 的“ ,   到《 解 心 卧则 梦 , 则 自行 , 之 则  偷 使 谋” ,  J再到明初学者叶子奇在《 草木集 》 梦之 大端有 二”6的  中“ [   论说等等 , 虽各不 相同 , 而人们 在对 梦 的关注 和试 图通过各 种  然 方法解释的基础上 , 中国梦文 化应 运 而生 。同时 , 的 神奇 和虚  梦 幻的特征 , 又始终 吸引着 人们 对其 的破 解 和认识 的 征服 , 中国 历 

他们却又得面对社会的种种排挤与不公。面对 自 己难 以实现的抱负 ,  
他们只能深陷入不尽的矛盾 中, 苦苦挣扎 。屈原 、 白、 李 苏轼、 陆游 、 辛  弃疾等等 , 一切深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的人们 , 莫不如是。   宋代 的文人们 , 面对 这样 的政 治 现实 , 虽然 有在 表 面灿 烂 的  文化 中追求 “ 情韵” 的审美心理 , 但又必须 再面对 自身 的理想与抱  负, 因此他 l ' dN更关 注 自身 的感 受 。然而 在宋 代 , 亘 了千 百年  延 的儒 学仍然在宋人 的心理上 发挥着它 的余力 , 然要求 着宋 代 的  仍 文 人们要继续担负 他们 的社会 使命 , 要求 他们 报 效 国家 , 御外  抵
?

史上各 式各 样的解 梦之说 , 各式各 样 的释梦巫术 不仅延 续 了中 国  
巫文化 的发展 , 丰富 了中 国梦文 化 的 内涵。在 此基 础上 , 文  更 梦 化 的触 角延及到 了文 学艺术 的创作 上 。趋 于对梦 及梦境 , 至 占  乃

】 ? 9  

族, 这些使命必然要 求他们在重视 自身感受 的同时要 放弃部 分的 
内心要求 。在现 实 与理 想 的 冲 突 中, “ 在 内”与“ ” 外 的矛 盾 中 ,   “ 这种 虚幻的现实的延续 , 梦” 也就 自然而然地成 为宋代文人 释放 

时顺应着新 时代 新 的社 会环 境 的演变 , 发展 出新 的特征 , 而再  从

创造 出新的历史 文化 现象 。这 是 中国梦文 化的影 响力 和生命 力 
源 源不 断的体 现。   参 考文 献 :  

和消解内心痛 苦的缓 冲剂 。从 而进 一 步从深层 次上 促进 了宋 代 
梦文化的发展 。这 里的“ 不 仅 是停 留在灿烂 文化 表面上 的浪  梦” 漫美好文化 的象征 , 更是宋代 文人在面对理 想与 现实的矛盾 时 的  心灵 的缓 冲地带 。   总之 , 宋词多“ ” 以及宋代 文人对 “ ” 象的集体性 选择  梦 , 梦 意

[] 1 朱崇才, 高频 字看 宋词 的 女性 化倾 向 f ] 中 国韵 文 学刊 , 从  。 J  
19 ,7 . 93 ( )  

[] 2 唐圭璋. 宋词 [ . 全 M] 北京 : 中华 书局.9 5 16 .   [] 3 赵宦光 , 习远. 首唐人 绝 句[ . 京: 目文献 出版社 , 黄 万 M] 北 书  
1 8 7 6  9 3: 6 .

的历 史现 象 , 中国梦文 化 延续 发展 的结果 , 是宋 代特殊 的历  是 更
史文化环境 发展的产物 。这也表 明中国梦 文化的强 大的生命 力 ,   即其 可在 历史纵线贯穿延续 的基 础上 , 又能顺应 时代特 征发展 出  新 的历史 文化 内涵 。  
三、 结 语 

[] 4 王焕镳. 墨子集诂 [ . M] 上海古籍 出版社 ,05 9 1 2 0 :2 .   [ ] 先谦 . 编 诸 子 集 成 ?荀 子 集 解 [ . 京 : 5王 新 M] 北 中华 书局 ,  
1 8 3 6  9 8: 9 .

[] 6 叶子奇 ( . 明) 草木子 [ . M] 北京 : 中华书局 ,9 54 . 1 8 :3   [ ] 满. 语今译[ . 7唐 论 M] 南昌: 江西人 民出版社 ,92:5 18 6 .   [ 儿 9 姚瀛艇. 8 ] 宋代文化史[ . 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9 :,. 1 288 9   [O 郭绍虞. 1] 宋诗话辑佚 ( 上册) z . [ ] 北京 : 中华书局,9 6 3 3 18 :7 .  
责任编辑 : 彭雷生 

从宋词多 “ 的现象 , 梦” 我们 可 以清楚 地看 到 : 宋词 多 “ ” 梦 现 
象 的 出现 与 中 国梦 文 化 的 延 续 和 发 展 密 不 可 分 。 更 进 一 步 说 , 中 

国梦文化 的延续 及发 展 又是脱 离不 了历 史发展 的动 脉 的。中 国  梦文化是一种顺应 历史的血液延续 和流 动的文化 产物。新时期 ,   在历 史的长廊 中一路 走来 的梦 文化 , 必将 延续着 传统 的影 响 , 同 

0  h   s r a a d C l rlC n oain  fte Deeo r to  n te Hi oi l n   ut a o n tt so    vlpmn f t c  u   o h
n s  e m  uUr  ee Dra C lt e
— —

Ta e Dr a   n S n     s a   a l  k   e ms i   o g Cia   n Ex mp e

0UYANG  u— n Xi mi 
(ntueo oi   i o , u a   oma U ie i , uhu3 0 0 , hn ) Istt f c l s r F j nN r l nvr t F zo 5 0 7 C ia  i   S a H ty i   sy
Ab ta t sr c :Dra ,   an e p re c ,sa  ma e s u d t i k n   rf ei g g n r t g i   le . i   c u lt g o   a i e m a r i  x e n e i n i g , o n ,h n i g o   l   e e ai  n s p W t a c mu ai   ft d —  ̄ i   e n n e h n r   t n lc l r ,th sr m t    oo f lc l r . h r  r  n   r a i g s i  o g C , a  sa p o u tg n rt d fo t e i a  u t e i a  u  o a c lr   u t e T e e a e ma y d e m ma e  n S n   i t t     rd c  e e ae  rm h   o u   u u h i c mb n t n o   h n s   r a c l r   i   e h s r a  u t r  n t e S n   y a t . h sp e o n n w ih i a p r at r   o i ai   fC i e e d e m  u t e w t t   i o i lc l e i     o g d n sy T i h n me o   h c       o t i e o u h h t c u h   s r u
o   s c o o y o  c o l r n t   o g d n sy c n an   r fu   so c la d c lu a  o oa in. fp y h l g   fs h oa si  he S n   y a t  o ti s p o o nd hit r a  n   u t r lc nn tto   i Ke   r s:S n   i d e m  u t r h so y; u t a  o n tto   y wo d o g c ; r a c lu e; it r c l lc n o ai n ur

( 上接 第 1 3页) 以表达 自己 内心强烈 的情感 , 只得 大声疾呼 : 他 我  是个文化人 , 我要拯救 中国文化 !  

[ . c]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0 6 5 ,7  20 :6 4 .

[ ]3 [ ] 2 [ ] 4 朱栋 霖 , 帆 , 晓进. 国现 代 文 学史 1 1 丁 朱 中 9 7—19  97 [ . M] 北京 :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9 8 24 2 62 9 19 :0 ,0 ,0 。   [] 5 洪子诚 . 中国当代文 学史[ . M] 北京大学 出版社 ,9 9 39  19 :7 .

同时 , 余秋雨 的散文还 给 了我这 么一 个 印象 : 秋 雨在 写作  余
时“ 缺少对 自己的反省 , 不断膨胀 自我在叙述历 史时的权力 , 塑造  着 一个无所 不知 , 无所 不 晓 , 所不 能 的作者 形象 。这 是多 么 的  无 危 险 ! 又是多么的矫情 。 ”    

[ ]9 [0 [1 [3 [4 [7 [8 [9 [3 [4 [6 [7 6 [] 1] 1] 1 ] 1 ] 1] 1 ] 1] 2 ] 2 ] 2 ] 2 ]   [8 [9 [O [1 [2 [3 [5 [0 [3 [4 [8 [9 余 秋  2 ]2]3 ]3 ]3] 3 ] 3 ] 4 ] 4 ] 4 ]4 ] 4 ]
雨. 文化苦旅. 海: 上 东方 出版 中心.9 2 36 ,0 ,3 , ,2 ,9  19 : ,1 10 17 4 17 2 ,
8, 1 3, 6—3 3 5 5 8 , 7, 1 1 4,2 1 4, l , 1 5, 3 7, 0,O, 4, 1 8 1 3, 2 1 7, 3 l 2 2—3, l   1 3, 1 2, o 1 4  2 l 2, 2 .

在严格 意义 上 , 一千 个读 者 , 会读 出一 千个 哈姆雷 特。余  就 秋雨 的“ 文化散文” 说开创了一代新 的散文“ 虽 范式 ” 在 当代文学  , 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 得了 巨大成 功 , 取 而且 也确实 触及 到 了中 国  文化 的某些 内涵 , 其 中的 一些叙 述 , 但 也真 正让我 们认 识到 了一  个矫情 的余 秋雨 。  
参考文献 :  

[ ] 8 [2 [5 [6 [O [ 1 [2 [4 [6 [7 [8 [9  7 [ ] 1] 1] 1 ]2 ] 2 ] 2 ]3 ] 3] 3 ] 3 ] 3 ] [1 [2 [5 [6 【7 [0 余 秋 雨. 4 ] 4 ]4 ] 4 ]4 ] 5 ] 山居 笔记 . 上海 : 文汇 出版 
社 ,9 8:7,0 2 4,4, 5,3 2 2,2 1 4,9 18, 5 ,5   1 9 5 1 9, 1 8 8 1 6,1 10, 3 1 5,9 1 1 1 2,

[ ] 5 王尧. 1[] 知识 分子话 语 转换 与余秋 雨散 文 [ . A] 批评 的操 练 
20 ?  

17 112 9 7 ,7 ,4 . 8 ,9 ,9 ,4 2 8 17  

责任编辑 : 彭雷生 





  本文关键词:窥探中国梦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宋词多“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8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8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