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美学视阈下的“陕派”纪录片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5 12:15

  本文关键词:美学视阈下的“陕派”纪录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美学视阈下的“陕派”纪录片研究

刘靖  

【摘要】: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共生的趋势。京派纪录片、海派纪录片、西部纪录片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创作格局。随着近年来纪录片栏目化和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格局发生了变化。多股纪录片新生力量发展迅速,相继高举旗帜自成一派。如渝派纪录片、南派纪录片、草原纪录片、陕派纪录片等被相继提出。 自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陕西的纪录片创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进步。一系列蕴涵陕西元素、反映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纪录片陆续面世。多部精品纪录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的各大频道上映,不仅有效地宣传了陕西、提升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陕西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陕西纪录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陕西纪录片已经突破了西部纪录片的创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其创作特色与美学风格已经形成。鉴于此,有学者在2011年提出了“陕派纪录片”这一概念。所谓陕派纪录片,简言之,就是指蕴含陕西元素,,体现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纪录片。2012年是陕派纪录片的多产之年,多部精品纪录片的播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陕派纪录片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陕派纪录片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关于陕派纪录片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鉴于此,本文将陕派纪录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从纪录片美学的角度来对陕派纪录片进行一次分析和总结。首先,明确了陕派纪录片的概念界定,理清了陕派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其次,将陕派纪录片与京派纪录片、海派纪录片、西部纪录片进行了比较分析;再次,通过对陕派纪录片所建构的一系列文化形象的解读,总结了陕派纪录片所体现出的创作特色与美学风格;最后,对陕派纪录片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希望本文能为陕派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润年;;略论陕西地域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史乐;;由《大明宫》等影片看纪录片的新发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3 欧阳宏生,梁英;西部纪录片:光荣、迷茫与梦想[J];当代电视;2005年03期

4 孙杰;迎接市场挑战——陕西电视台纪录片观念、策略的转变[J];当代电视;2005年05期

5 朱晓彧;;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的影像化传播[J];当代电影;2010年03期

6 王文权;;浅谈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J];电影文学;2010年02期

7 张阿利;高字民;;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西部电视纪录片发展前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12期

8 贾佳;;百川派别,归海而会——中国纪录片流派探析[J];中国电视(纪录);2011年03期

9 牛光夏;;中国纪录片流派:地域VS风格[J];中国电视(纪录);2011年03期

10 钱淑芳;;草原纪录片:草原文化的电视化生存[J];中国电视(纪录);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祁述裕;[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峰;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影视创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石盛楠;2000-2010年中国历史文献纪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月;基于美学角度的我国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鑫;生态美学视域下中国生态主题电视纪录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于子淇;电视纪录片趣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坚斌;人类学视野中的西部纪录片[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龚东刚;陕派纪录片的地域特点及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娜;“真实的叙事”与“叙事的真实”[D];西北大学;2007年

9 吴飞;论渝派纪录片[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杨;新世纪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希;;沉默的激情——对电影《钢琴课》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朱贞翊;;英语电影片名创造性叛逆翻译对翻译审美原则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单万里;认识“新纪录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单万里;影像大使与影像外交——论纪录片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汪浩;;接近真实——从《儿科纪事》创作谈纪录片再现原则[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韩天;;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电影观念与方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黎小锋;;壁上观世相——“直接电影”在中国的嬗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杨建设;;陕北秧歌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张雨忻;;后现代影视艺术的美学表现[J];今传媒;2011年02期

10 张彬;;独辟蹊径 拾遗补缺——凤凰卫视历史题材纪录片(节目)选题分析[J];今传媒;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阿利;高字民;;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西部电视纪录片之发展前瞻[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姚争;;对当下电视纪实和娱乐合流现象的解读[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5 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梁严冰;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经济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8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邬光照;当前地方电视台经营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延;以铁路传媒网络为例研究地市级媒体的集团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与特点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周草;藏族游牧文化与影视元素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伯宇;精英与大众的博弈[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建群;“过”与“不及”[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姜江;悲喜交加的人生 笑中含泪的温情[D];南昌大学;2010年

9 周光辉;希望的田野[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马权威;数字长镜头的美学嬗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元;真实再现与历史纪录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于鹏亮;;影视产业化与中国民营影视公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单万里;认识“新纪录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向往;;中国民营电影的惨淡与辉煌 王中军访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金,陈国平,郑水园;中国古代自然法中“命”的概念[J];比较法研究;1988年01期

6 孔润年;;周秦伦理文化的内涵、核心和价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江华;漫话影视人类学[J];百科知识;1994年12期

8 周晨;;纪录片《台北故宫》传播特色分析[J];今传媒;2009年06期

9 肖灿;;思想主流与市场边缘的尴尬——国内文献纪录片发展现状与困境[J];今传媒;2010年11期

10 彭文祥;;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商报记者 李雪;[N];北京商报;2010年

2 杨小刚;[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徐世丕 ;[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婷;[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N];陕西日报;2008年

6 张建凤;[N];中华新闻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龚东刚;陕派纪录片的地域特点及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红军;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透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献平;当代电影叙事与观影心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武军;四十年代“渝派文学”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苏蕾;商业化: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舒媛媛;中国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美学进展[D];苏州大学;2004年

8 孙莉;人类学与电影电视纪录片[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李阳;当代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现象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10 王寿苹;历史与现实的艺术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博;;纪录片与剧情片声音的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汪俊;;当代纪录片市场化取向的思考[J];福建艺术;2008年04期

3 隋安民;;纪录片创作中的五个常见问题[J];声屏世界;2009年01期

4 飘零の雪痕;;多元化展示人类生存状态——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震撼人心[J];文化月刊;2009年Z1期

5 张小兵;;“情景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的作用[J];剧影月报;2011年01期

6 梁振红;;口味醇厚的思想盛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国际论坛特别关注[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12期

7 韩亚利;彩平;;明确发展方向 促进产业繁荣——《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12期

8 张海玲;“全纪录”的几点体会[J];视听界;2002年02期

9 ;《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胡凌虹;;陈真:我依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纪录片工作者[J];上海采风;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徐展勤;;关于纪录片影视产业市场状况的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6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钱淑芳;;草原纪录片自然审美意象的文化解读[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10 郭艳梅;;试析新十年中国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N];辽宁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莎莎 实习记者 郝婷;[N];格尔木日报;2010年

3 记者 兰新天;[N];青海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英子;[N];青海日报;2010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N];深圳商报;2010年

6 驻广东记者 杨华斌 通讯员 徐宁;[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柳森;[N];解放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蕾;[N];光明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 资深纪录片编导 陈光忠;[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震;多元化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毛毅静;影像记忆与教育变迁:1910-2010年代的中国教育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唐宁;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价值构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李安定;人文纪录片中信仰仪式的美学变迁[D];西北大学;2013年

5 姚洪磊;现象学视域下的纪录片审美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忠波;多重话语空间与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D];南开大学;2013年

7 仇蓓蓓;影视修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西部山地纪录片中的美学特性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2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3 方秀莲;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D];扬州大学;2010年

4 孟祥燕;大众文化语境下纪录片叙事风格的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谷;纪录奥运盛世 弘扬奥运精神[D];河北大学;2010年

6 王忠丽;市场化环境下纪录片生存状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房宁;历史的复现,文明的延续[D];西北大学;2011年

8 苏淑洁;类型学视角下数字纪录片的选题与叙事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楠;纪录片声音要素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玲玲;20世纪90年代上海纪录片中呈现的伦理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学视阈下的“陕派”纪录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2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2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