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苏皖古村落建筑与环境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9 19:44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月湾历史文化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1年

苏皖古村落建筑与环境比较研究

丁杰  

【摘要】:古村落是民系与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的存在体现了生活在该区域内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与生活规律,是人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彼此联系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苏南与皖南地区作为传统的汉人生活区,又同属于中国南方五大民系中的越海系,两地有着较为相似的历史渊源与民系文化背景。该区域内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历史上汉族南迁活动密切相关,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们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又与不同的地域环境与文化背景相结合,因此它们中间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包含个性元素,也正是由于这些元素的存在才使得苏皖地区古村落呈现出了各具特色又不乏相似之处的建筑与环境艺术特征,进而也反映了身处同一地域文化范围内传统民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观点,把对苏皖地区古村落的研究放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民系文化框架内,从宏观的共性特征中去挖掘那些微观的个性元素,这些个性元素在两地古村落的建筑与环境等诸多方面均有展现,是吴徽地区自然环境、历史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性的直观反映与本质体现,而这也是本文所要重点探讨与论述的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津;;论徽州古建筑的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2 郭巍;侯晓蕾;;皖南古村落的水环境塑造 以西递、宏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0年04期

3 罗先松;;浅谈徽州古建筑中的三雕艺术[J];工程与建设;2009年01期

4 张联辉;;徽州古牌坊[J];江淮;2009年05期

5 陈杨;于伸;;皖南古村落建筑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以西递、宏村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年02期

6 王仁宇;邹永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月湾历史文化特色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9年08期

7 杨迪;单鹏飞;李伟;;试论古村落公共空间整治规划——以太湖明月湾古村落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8 韦宝畏;许文芳;;皖南古村落给排水设计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0年02期

9 金涛,张小林,金飚;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J];人文地理;2002年05期

10 魏柯,周波;水·聚落·标志物——羌寨桃坪与水乡周庄的建筑环境布局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凌华;;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2 李红;周波;陈一;;中国传统聚落营造思想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3 王滔;王展;;巴渝地区碉楼建筑与山地人居环境——以丰盛古镇碉楼建筑为例[J];重庆建筑;2007年03期

4 赵勇,张捷,秦中;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2期

5 王成;王利平;李晓庆;李阳兵;邵景安;蒋伟;;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居民点整合研究——基于重庆市西部郊区白林村471户农户调查[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6 胡最;刘沛林;申秀英;刘晓燕;邓运员;陈影;;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姜广辉,张凤荣,颜国强,宋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和整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4期

8 张振江;;水族村寨空间结构中的家族制约因素——以的远村寨为个案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黎逸科;;传统广府村落布局的传承与革新——以广东省阳东县平地村新村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6年08期

10 陈婷婷;魏宗财;;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J];规划师;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莹;文晓斐;;少数民族地区灾后聚落重建——以北川吉娜羌寨重建为例[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冯娟;城市化进程中的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许娟;秦巴山区乡村聚落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中秀;徽州传统民居构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郑霞;张谷英村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孙夏;济南朱家峪古村落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束冬冬;黟县古村落景观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钟乐;江西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发展[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谢崇实;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编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黄一滔;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张小莉;风景区中村落景观格局的保护与延续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郑加华;地标景观的生成及意义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润;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地理背景[J];地理科学;1998年01期

2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杨兴柱;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3 刘华;;徽州古民居建筑美之意境[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5年01期

4 王浩锋;;宏村水系的规划与规划控制机制[J];华中建筑;2008年12期

5 蒋高宸;走向文化理性——对新世纪建筑的期盼[J];华中建筑;1998年01期

6 王光明;浅谈徽州民居[J];建筑学报;1996年01期

7 张自秀;;试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铜陵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麻欣瑶;丁绍刚;;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09年04期

9 王冬;现代设计方法论与乡土建筑的“过程”[J];新建筑;1998年02期

10 邓晓红,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节选)[J];新建筑;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生东,张亲青;徽州古村落生态旅游资源内涵解析[J];中外建筑;2005年03期

2 朱创鑫;;古村落的文化解读及其文化意象塑造[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3 高飞;郑永莉;许大为;;安徽古村落园林景观的开发与保护[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束晨阳;;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川村为例[J];中国园林;2008年08期

5 肖佑兴;;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为例[J];城市观察;2010年02期

6 郑永莉;王洪军;郑宝仁;;皖南古村落旅游景观资源再开发策略研究[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年01期

7 伍先福;谢雄辉;;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协作问题研究——以湖南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李文兵;杨发鹏;;岳阳张谷英村落体系空间结构变迁过程与机理探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9 史庆堂;香港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J];广东建筑装饰;1997年03期

10 秦峰;拉萨市西藏农行[J];建筑创作;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秀英;冯卫红;;古村落旅游地发展政策影响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束晨阳;;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川村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卢松;张捷;;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卢松;张捷;;不同类型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比较研究——以古村落旅游地与自然观光旅游地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卫斌;;红色收藏家严帆[A];齐鲁钱币(第二期)[C];2011年

6 刘文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初探[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欧阳高奇;杨宁;;挖掘地域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北京市门头沟区碣石村旅游规划[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徐红罡;万小娟;;区域旅游发展的路径依赖:皖南古村落旅游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郁向前;;论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10 张骁鸣;;旅游收入分配漏损的比较分析:以西递—宏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策划规划有限公司 冯贤贤;[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广东省清远连州市文体旅游局 黄世康;[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邓东方 李晓敏;[N];南方日报;2010年

4 原宜兴市旅游局园林管理处书记 余业;[N];华东旅游报;2009年

5 王雷 王立武;[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沈洋;[N];今日信息报;2007年

7 顾村;[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8 ;[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蔡克信;[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舒圣祥;[N];东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柯光明;苏皖地区中、新生代层序地层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赵赟;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5 梁变凤;技艺载道,,道艺合一[D];山西大学;2012年

6 苏宏志;系统科学的建筑观与创作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晓博;以医疗机构外部环境为重点的康复性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杰;苏皖古村落建筑与环境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化雁林;大理诺邓古村落景观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魏宏源;京西古村落空间模式语言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4 陈晓丽;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旅游景观设计[D];山西大学;2010年

5 纪金雄;下梅古村落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付俊;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杨珍红;体验经济背景下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彩霞;苏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9 卢璐;古村落旅游区主客交往与互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武真真;古村落旅游小企业经营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月湾历史文化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6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