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肖瑛/免费考研网/FreeKaoyan考研网/我为人人

发布时间:2016-10-13 13:40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结构与中国历史之进路——关于“韦伯难题”的另类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打印预览

  • 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肖瑛上海大学  2013-04-21 10:27:08  免费考研网姓名:肖瑛教授
    系别:社会学系
    导师:
    研究方向:
    成果、项目与获奖
    ***近期成果***

    复调社会及其生产——以civ2010

    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2008

    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挑2007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学科构2006

    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06

    风险社会及其超越--“反身性2006

    回到“社会的”社会学2006

    “反身性”研究的若干问题辨析2005

    从“理性vs非(反)理性”到2005

    反身性与“曼海姆悖论”——兼2004
    ***近期项目***

    从“国家vs.社会”到“制度2011

    从“国家vs.社会”到“制度2011

    风险社会及其超越:西方风险社2007

    超越风险社会:西方风险社会学2007

    现代风险社会学研究2006
    ***近期获奖***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2008

    史学学士,哲学硕士,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受聘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研究兴趣:
    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知识社会学、风险社会学

    讲授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原著导读、西方社会学理论

    论文:
    26.《不断演变的“中产阶级”概念》(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7日第11版。
    25.《复调社会及其生产——以civilsociety的三种汉译法为基础》(独著),《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1-28页。
    24.《作为风险的认同与作为认同的风险——认同视角下的风险社会生产机制研究》(独著),《社会理论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辑(2009年),第1-46页。
    23.《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独著),《社会》2008年第2期,第39-76页。
    22.《社区建设研究综述》(独著),载《中国社会学年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7页。
    21.《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独著),上海社联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载《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共识•共生•共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165页。
    20.《风险社会及其超越——“反身性”与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之建构》(独著),《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辑(2007年6月),第125-155页。
    19.《不要相信我太多!》(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2期,第105-110页。
    18.《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挑战、危机以及超越的寻求》(二人合著,第一作者),《社会》2007年第2期,,第1-25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4期编目辑览。
    17.《社会学告诉我们无法选择》(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1期,第107-112页。
    16.《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初稿)》(独著),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学研究与调查内部文稿》(2004年10月)、《人文社会科学100学科发展报告》(黄浩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其中第二、三部分以《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社会理论研究篇》为题(约1.0万字)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2月9日第2版(署名:社会学所社会理论重点学科组),《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第16-20页)以《社会理论研究的问题、范式和趋势》为题全文转载(署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课题组)。
    15.《2005年中国社会学研究综述》(独著),《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汝信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285-295页。
    14.《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学科构成——兼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困境》(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125-130页,转载于《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186页。
    13.《回到“社会的”社会学》(独著),《社会》2006年第5期,第1-56页,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6-2007)“网络宣传优秀成果奖”。
    12.《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修改稿)》(独著),《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辑(2006年7月),第100-136页。
    11.《偶像是如何炼成的——“超级女声”的社会学分析》(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5年第4期(第136-141页)、2006年第1期(第138-145页),收入《社会学家精华本,卷二》。
    10.《从“理性VS非(反)理性”到“反思VS自反”——社会理论中现代性诊断范式的流变》(独著),《社会》2005年第2期,第1-24页。
    9.《“反身性”研究的若干问题辨析》(独著),《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0-17页。
    8.《反身性:一种新的现代性诊断视角》(独著),《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3期,第122-124页。
    7.《社会学的“帝国主义”情结》(独著),《社会》2004年第8期,第32-36页。
    6.《“反身性”多元内涵的哲学发生及其内在张力》(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78-83页。
    5.《反身性与“曼海姆悖论”——兼论相对主义社会学的可能性》(独著),《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8期,第47-57页。
    4.《马克思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二人合著,第二作者),《广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28-32页。
    3.《涂尔干的人类学研究及其社会学旨趣》(二人合著,第一作者),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0-13页。
    2.《理性的两难与现代性的诊断》(独著),《国外社会学》2003年第4-5期,第125、126-129页。
    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结构与中国历史之进路——关于“韦伯难题”的另类思考》(独著),《唐都学刊》2003年第2期,第87-91页。
    著作:
    2.《友好社会的寻求:美、日、法构建社会协调机制研究》,肖瑛、刘春燕、张敦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李友梅、肖瑛、黄晓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译作:
    3.《社会科学的新哲学》(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5章和结语。
    2.《卡里斯马》(独译),《国外社会学》2002年第6期,第60-64页。
    1.《全球化》(独译),《国外社会学》2002年第6期,第1-11页。
    在研项目:
    2.“从‘国家vs.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视角转换”,上海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课题,2011,主持。
    1.“超越风险社会:西方风险社会学理论及其与中国经验的对话”,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07,主持。---------------------------------------------------------------------------------------



  •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结构与中国历史之进路——关于“韦伯难题”的另类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9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