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2 12:14

  本文关键词:为有源头活水来——日本当代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简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外语学院》 2010年

武田泰淳与中国

李庆保  

【摘要】: 武田泰淳(1912—1976)是日本战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因其独特的从军经历和中国体验而备受瞩目。他一生都与中国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作品,在当代以中国为题材的日本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五次来到中国,其中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的战场体验和1944年6月至1946年2月的上海体验构成了他的“战时中国体验”,促使他创作出《审判》(1947)、《蝮蛇的后裔》(1947)等战后派文学作品。 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研究者,他热爱中国,作为一名军人,他必须服从国家的命令,在巨大的矛盾与苦恼中,他该做出怎样的调和?他的中国情结与大正作家的“支那趣味”式中国情结又有怎样的不同?本文借助现有研究资料及武田自己的随笔、小说作品,对他的中国体验进行回顾和梳理,试图以他的“禁欲生活”为切入点来探讨他独特的中国情结。本论文的构成如下: 序章,简要交代了本课题研究思路的来源,对相关先行研究进行了简单梳理和介绍。 第一章,介绍了武田泰淳的家庭出身、青少年时代接触中国的渊源以及中国题材作品的创作情况。 第二章,梳理了从1937年10月吴淞登陆到1939年9月复员回国期间的从军经历和战场体验。 第三章,回顾整理了从1944年6月第二次来到中国至1946年2月回国期间的“中日文化协会上海分会”的生活经历和战败体验。 终章,通过与谷崎润一郎等大正作家的中国观进行对比,以他的“禁欲生活”为切入点探讨武田泰淳独特的中国情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313
【目录】:

  • 摘要4-5
  • 概要5-6
  • 謝辞6-8
  • 序章8-12
  • 第一節 本稿の発想8-9
  • 第二節 先行研究のまとめ9-12
  • 第一章 武田泰淳の中国接触12-18
  • 第一節 家庭出身と少年時代12-13
  • 第二節 左翼活動と中国文学研究会時代13-15
  • 第三節 武田泰淳の中国題材作品15-18
  • 第二章 兵隊体験18-27
  • 第一節 呉淞登陸18-19
  • 第二節 風景を眺めた杭州体験19-22
  • 第三節 コレラ菌と戦った廬州体験22-24
  • 第四節 廬山?黄鶴楼で見たこと24-27
  • 第三章 上海体験27-34
  • 第一節 二度目の中国行きと中日文協27-29
  • 第二節 中日文協上海分会の生活29-34
  • 終章武田泰淳の中国コンプレックス34-41
  • 注釈41-42
  • 参考文献42-4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炜英;武田泰淳的空间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同社;;从武田泰淳的小说看日本对华战争的性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雯雯;论武田泰淳的评传《司马迁》[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桂录;“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姜智芹;;卡夫卡与中国[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3 王向远;;为有源头活水来——日本当代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简论[J];社会科学家;2007年06期

    4 卢茂君;;论日本现代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渊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陆小惠;;好莱坞形式的中国题材——看电影《黄石的孩子》[J];理论与创作;2008年03期

    6 尹锡南;;英国作家的中国叙事与印度书写[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王向远;;古今中华任挥洒——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伴野朗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创作[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夏荫;外国邮票上的中国题材 日本首次为我国演出团体“女子十二乐坊”发行个性化邮票[J];集邮博览;2004年09期

    9 叶渭渠;战后派文学运动诸问题[J];日本学刊;1988年05期

    10 孙树林;论日本战后派文学(三)[J];日语知识;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惠;;关于发展手机游戏市场的思考[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2 王琢;;日本当代文学述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黄文;曾璜;;中国新闻摄影界面临的挑战[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徐佑珠;;对新闻摄影现状的思考[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王璐;;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中国幻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程光炜;;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寅;[N];南方周末;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亚萌;[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采访者渠竞帆 李丽 商报记者;[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吴娟;[N];法制日报;2003年

    5 许石林;[N];深圳商报;2006年

    6 黄文;[N];中国摄影报;2006年

    7 商报特约撰稿人 王艾;Survey of China-themed Books in U.K.Market 中国题材图书在英市场上架调查[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朱虹 钟永平;[N];文艺报;2006年

    10 王炎;[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茂君;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喜华;超越东方主义:希尔中国题材作品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孙宗广;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D];苏州大学;2008年

    4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雯雯;论武田泰淳的评传《司马迁》[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庆保;武田泰淳与中国[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章霞;作为战争反省的上海体验[D];东华大学;2012年

    4 田彬彬;朱耀燮的中国题材作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赵红梅;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题材小说[D];苏州大学;2005年

    6 骆海燕;生命之河在黑暗中流淌[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是秀丽;论赛珍珠中国题材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杜凯凯;简论日本战后“反战文学”的暧昧性[D];郑州大学;2011年

    9 王振;从“神圣愚人”题材作品看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趣味”[D];重庆大学;2012年

    10 金星;崔曙海中国题材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为有源头活水来——日本当代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简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9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