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新时期文学与电影中寻根内涵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7 20:34

  本文关键词:陈凯歌前期电影的人文情怀透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

新时期文学与电影中寻根内涵的比较研究

梁园园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阿城与陈凯歌八十年代作品来比较“寻根思潮”在不同创作主体以及不同传播载体下的异同,并通过比较思考来挖掘对当下文学与电影的可借鉴之处。 绪论部分主要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并进一步明确本文主要的研究主体是阿城与陈凯歌,主要研究其作品时段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文共分为三章,分别从寻根者何人,寻根之旅,寻根之思三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寻根的由起以及阿城、陈凯歌其人。寻根的背景主要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考虑。客观方面来说,八十年代是个驳杂的年代:纵向上有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文革”及之前的物质改变,横向上有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异域文化的意识异态,这样纷繁的交织必然导致激烈的碰撞,相互冲突的过程中也相互渗透。主观方面来说,八十年代是个纯粹的年代:相对于今天人们的所想所思几乎都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而言,那个年代人的理想与激情的纯粹促成了人们表达的更为真诚。改革开放初期,面对中外的时代差、时间差中国人有深刻的紧迫感,当我们把眼光放置世界,正值一股世界性的“寻根”潮流此起彼伏,此时的“寻根”不只承载了对民族造成巨大损失的十年浩劫的反思,更加满怀的是对中国未来走向世界的现代化事业的希望。关于阿城与陈凯歌部分,从对他们经历的介绍来找到与他们作品呈现的相关性:旧书店的阅读给了阿城不同的知识构成,特殊年代的特殊出身给了阿城难以抹去的边缘感,插队下乡的经历给了阿城丰富多彩的见闻、素材,寻根热潮成就了阿城的声名鹊起,多年的海外旅居使阿城可以在更宽泛的范围丰富自我。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为陈凯歌埋下了深刻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的种子,文化大革命的经历使他一方面沉重地反思与忏悔,一方面热情地书写“少年的诗篇”。① 第二章详细分析了阿城与陈凯歌的寻根代表作。阿城的寻根代表作选取的是“三王”系列作品:《棋王》从平凡中的传奇和世俗与理想的博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树王》从人与人及人与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孩子王》主要对老杆儿、来娣、王福三个人物进行分析。陈凯歌的寻根代表作选取的是《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黄土地》从画面、颜色、灯光、造型等方面分析了影片的文化内涵。《大阅兵》顺着影片的发展来挖掘陈凯歌的文化思考。《孩子王》作为本文两位主角的“交叉地带”,从整体风格、人物造型、主题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 第三章主要表达了通过上文分析后自我的思考与感悟。本章分为同行异路与寻根之获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阿城与陈凯歌八十年代之后的作品做了简要概述,接着分别阐述了个人经历上的“同行”与艺术风格上的“异路”。艺术风格上阿城是旁观者立场,陈凯歌是参与者立场;阿城走的是世俗路线,陈凯歌走的是精英路线。通过对两位寻根者所选择的角度、路线的分析,进一步思考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创作身份与创作角度的矛盾,二是作品载体与创作路线的矛盾。第二部分则把眼光放大,从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和对于寻根的再思考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试图以阿城与陈凯歌这两位在文学与电影界中典型的寻根者为出发点来思考,最终以期能够对新世纪文学与电影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9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墨;;少年的诗篇——陈凯歌电影论[J];创作评谭;1998年02期

2 谢园;他叫陈凯歌[J];当代电影;1993年01期

3 张颐武;第五代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J];当代电影;2005年03期

4 王一川;从双轮革命到独轮旋转——第五代电影的内在演变及其影响[J];当代电影;2005年03期

5 陈墨;;少年的诗章——对陈凯歌电影的一种读解[J];当代电影;2006年01期

6 王一川;;从《无极》看中国电影与文化的悖逆[J];当代电影;2006年01期

7 基亮;《孩子王》[J];当代文坛;1985年05期

8 蓝天 ,苏丁;浅析《树王》的深层结构[J];当代文坛;1986年04期

9 高力;;精英的黄昏与人文的落日——世俗化浪潮中的陈凯歌[J];电影文学;2002年04期

10 艳坤;;陈凯歌电影的文化精神[J];电影文学;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研;[N];辽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虹;陈凯歌前期电影的人文情怀透析[D];吉林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3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王宗峰;赵修广;;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向张器友等先生请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曹书文;;论20世纪80年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赵万法,丁增武;寻找与失落——“寻根文学”再认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时晨;;社会记忆与文革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常静;;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风格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王红进;;电影叙事的真实性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9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文刚;;“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阳;张承志小说创作——生命与灵魂的超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杨;《牵牛花》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关迎春;《和你在一起》点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杜剑峰;从王朔到冯小刚——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审美流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雷达;;一卷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画——略论《芙蓉镇》[J];当代;1981年03期

6 赵园;关于这个民族的诗——谈影片《黄土地》[J];当代电影;1985年02期

7 陈凯歌;秦国人——记张艺谋[J];当代电影;1985年04期

8 ;从小说到电影——谈《芙蓉镇》的改编(上)[J];当代电影;1986年03期

9 仲呈祥 ,饶曙光;文化反思中的新时期电影创作[J];当代电影;1987年01期

10 陈怀皑,谢添,吴贻弓,饶曙光,田壮壮,饶曙光,石晓华,饶曙光,徐银华,杨延晋;对话:娱乐片[J];当代电影;198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马平邦;;陈凯歌为何给《游龙戏凤》做免费广告?[J];世界电影之窗;2009年03期

2 周阿欣;透视陈凯歌现象[J];电影评介;1989年02期

3 吴端凌;京剧·明星制——陈凯歌如是说[J];中国京剧;1992年04期

4 罗艺军;;曲高而能和众——陈凯歌《霸王别姬》一片艺术探究[J];电影文学;1997年02期

5 李翼;;赞美 无极[J];艺术评论;2006年01期

6 周琼;;陈凯歌:纸枷锁下的何去何从[J];人民公安;2008年23期

7 多拉A米;;陈凯歌:不变的京味儿[J];世界电影之窗;2009年01期

8 重商;;爹妈罩我去“战斗”[J];晚报文萃;2011年17期

9 李薇薇;;解密《无极》[J];电影;2005年12期

10 陈吉德;;无极:无味至极[J];艺术评论;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犀禾;万传法;;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年[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曹小晶;;“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任庭义;;西部视阈中的新生代电影——新世纪十年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回顾与评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孙绍谊;;国族电影与影像的跨地域消费[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孟君;;集体记忆的多副面孔——论“文革”的电影城市空间形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建;[N];中国商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蕾;[N];华夏时报;2010年

3 驻日本特约记者 何静;[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何英;[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康婕;[N];中国电影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汪景然;[N];中国电影报;2011年

7 吴存荣;[N];巢湖日报;2011年

8 李俞洁;[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赛;[N];光明日报;2010年

10 高小立;[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3 钟瑾;迷失在权力的漩涡[D];上海大学;2010年

4 张利;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5 张辛;论新世纪以来的第六代电影[D];武汉大学;2012年

6 韩煜;少数民族电影与新中国的民族想象(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8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朴成培;内蒙古电影的起源与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郑健健;新华影业公司研究(1934-1942)[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尚凯;新中国六十年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整体梳理及其规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巩蕊;从文学到电影[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3 徐宁宁;电影植入广告中的观众心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蔡园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叙事学研究(1990-1999)[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曾松林;城市在电影中的植入式营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梅琳;陪都《国民公报》电影副刊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严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胡晰淼;从短片《莲花》的创作谈女性主义电影[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沈宝民;电影中“镜子”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雪;华丽转身的背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陈凯歌前期电影的人文情怀透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5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