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生病求药王菩萨_《陕西中医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1 16:33

  本文关键词:孙思邈药王文化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中医学院》 2012年

孙思邈药王文化考

惠磊  

【摘要】:我国自有医药就有对医药之神的崇拜,而“药王”作为我国医药之神的代表更加别具风貌,内涵丰富。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直至今日,孙氏仍被尊奉为“药王”,且是我国古代药王的最大代表,也最为民间所普遍接受,为中外学人多所肯定,为历代学界、医界与人们群众所推崇,其遗留之纪念文物遗迹与碑刻遍布全国,尤其以其故里陕西铜川耀县药王山之保存最为丰富完整。各界对其纪念活动也最为平常,基本形成了以孙思邈为纪念中心的药王山、药王庙、药王庙会等民俗文化场所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民间对孙思邈的信仰也随之逐渐加深和定型。孙思邈作为药王的民间信仰是在其生平事迹的不断加深、名声影响的不断上升、历史形象的逐渐定型中不断变化、完善,并逐步有所增益;也正是因此,以孙思邈为中心而构建的药王文化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所以说,“药王文化”集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它不仅包含着传统医药、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还包含着文学、艺术领域的众多方面。 药王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中医药特色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浓缩了中医药特色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拓展了中医药特色历史文化研究的思路和领域,对民族医史文化的发展有其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新社会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现实和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我们陕西区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体现。数千年来,药王文化在历史嬗变中不断丰富内涵、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药王文化与时俱进,为陕西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陕西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然而,今人对于孙思邈药王文化的探讨略显薄弱,药王文化之提出及其研讨也相对不足。随着民间药王崇拜及其信仰的逐渐加深,加之对药王文化应用的开发建设,我们构建其孙思邈药王文化的体系及挖掘其文化内涵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亟需的、迫切的。 本文首先对孙思邈研究进行综合述评,以期构建孙思邈药王文化的基本框架,并主要从药王之名义及其信仰的民间表现两大方面来对药王文化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其名义,通过对民间流传之诸多药王的简要剖析,从其构成的历史文化因素之中总结、归纳构成药王的基本因素,可以说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药王的最大代表,也最为民间所普遍接受。孙思邈作为药王因其自身因素,,同时又夹杂有更多的佛道因素,所以,孙思邈药王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是内外二力相互促动的结果,孙思邈与民间药王信仰之关系亦有其宗教性和世俗性两方面内容,宗教性表现在其与佛道之关系上及其宗教活动之场所;世俗性表现在民间对其的广泛传播,如孙思邈故事传说及药王山庙会等民间系列的文化事项。这是其文化表现的主要方面。应该说,孙思邈药王文化是丰厚而且独特的。所以,在新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对孙思邈药王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充分发挥其软实力的当代价值,要促进药王文化的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价值文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晋;;药王崇拜与安国药都的形成和发展——对一种商业神崇拜现象的宗教社会学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陈文英;;隋唐帝王与佛教传播[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4期

3 姚英;;孙思邈在唐代的医学声誉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吉文辉;;应当重新确认孙思邈的出生年份[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玉清,王中琳;略论道教文化对《备急千金要方》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谢华;孙思邈与佛学[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年10期

7 刘铁梁;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4期

8 焦振廉;;人文医家孙思邈[J];中医药文化;2008年01期

9 方春阳;孙思邈生卒考辨[J];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09期

10 李经纬;;孙思邈生卒年代考[J];中医杂志;196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刘湘兰;;论儒释道梦观念对六朝志怪小说的楔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岳林;从民俗事象到小说悲剧景观——《红楼梦》中的生日描写[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9 高山;;浅谈萨珊波斯王朝艺术对唐朝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赵宏利;何嘉琳;马宝璋;;孙思邈治疗月经不调学术特色探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镭;;习惯生成问题新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7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8 宝力格;盛明光;黄金;;论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海荣;;论北方游牧民族民俗特征及功能[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叜》及其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赓哲;;“然非有力 不能尽写”——中古医籍受众浅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尹虎彬;刘秀传说的信仰根基[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4期

3 焦振廉;;试论孙思邈的医学思想[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郭秀梅 ,冈田研吉 ,加藤久幸;《千金方》唐宋流传拾零[J];医古文知识;2004年03期

5 林楠,王立子;《千金要方》异文对校与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日昌;;“药王”典故漫谈[J];中医杂志;1981年10期

2 孙济中;;药王山上话药王[J];现代中医药;1991年02期

3 降边嘉措;与布达拉相连的药王山及其藏医药[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3年02期

4 李兰舫;摄生延年话药王[J];陕西中医;1982年06期

5 杨文儒;祝贺“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成立[J];陕西中医;1985年06期

6 傅心民;;瞻拜药王庙 送德耀千秋[J];福建中医药;1981年04期

7 王洪昌;;《保生铭》简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8 孙秀萍;;熊野古道贡着中国药王[J];决策与信息;2008年02期

9 看召本(慈成嘉措);;从拉卜楞寺医学院的发展浅析藏医学的传承模式[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02期

10 陈新谦;药王孙思邈[J];中国中药杂志;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荣松;费新碑;;西藏记忆之石刻图解[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李剑颖;;谈药王孙思邈对中医药学的贡献[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3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飞;[N];陕西日报;2000年

2 记者徐国玺;[N];铜川日报;2010年

3 记者张长江;[N];铜川日报;2010年

4 刁云英;[N];西藏日报;2004年

5 井小溪;[N];铜川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姚志伟;[N];陕西日报;2010年

7 卢劲杉;[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记者徐国玺;[N];铜川日报;2010年

9 王晓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王晓民 郭青;[N];陕西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莉;北魏至隋代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样式与年代考证[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惠磊;孙思邈药王文化考[D];陕西中医学院;2012年

2 魏东;药王山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3 青阳卓玛;论查拉鲁普石窟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相关作者

>魏东 >青阳卓玛

>宋莉 >惠磊

生病求药王菩萨_《陕西中医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孙思邈药王文化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1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