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迟子建小说的泛神意识及灵性化叙事

发布时间:2016-11-28 14:00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视域中的文学生成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2年

论迟子建小说的泛神意识及灵性化叙事

董倩  

【摘要】:在当代文坛中迟子建是个多产的作家,,从事创作以来已经有5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小说占了绝大部分,她因其创作的基点是她的故乡——北极村而被人们称之为“极地之女”。北极村,广袤无垠却天气极寒,人烟稀少。这里的人们较少受到喧闹噪杂的城市生活影响,与大自然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童年的迟子建就浸透了这种由独特自然条件所积淀的灵气,加之她自身的文学素养与爱好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神秘、灵动之美。论文通过对迟子建小说呈现出来的泛神意识(当然这种意识来自于作家迟子建的内心,它虽未必自觉,但却萦绕于她的作品之中。)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灵性化叙事创作风格的解读与阐释,力图揭示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迟子建小说中泛神意识的缘起和表现。迟子建小说中的泛神意识与原始思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论文据此将她多部小说与她内心深处的泛神意识进行联系,进而阐释泛神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及其原因。小说神秘奇幻的氛围表现为:自然观——万物有灵;生死观——超越生死;命运观——顺随自然。泛神意识产生的原因:神奇自然的灵气浸润;作者个体的体悟与民族文化的认同;原始思维下的宗教情怀。其实除了泛神的原始文化之外,诸多文化意识都会对迟子建的心理结构、精神人格、思维方式、文学观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浸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迟子建的创作倾向和审美情趣,大大增加了迟子建小说的精神底蕴。 论文第二章对迟子建小说的灵性化叙事进行阐释,这是论文的关键,它包括四节。第一节讲述叙事内容独特与神秘,子建虽选取了俗常生活中的琐事,却赋予它们一种神秘基调,使其小说内容奇幻而富有美感:灵性斑斓的自然之境,朴素浪漫的生活美卷,荡涤苦难的生命沉思。第二节论述朴实灵性的叙事对象,叙事对象朴实但却有意味,这方面灵性的特质多表现为作者不过分的对他们进行理性审视,而是注重展示他们那种带有原始思维特点的的人性本能与心理欲求。她以日常事物作为自己的叙事基点,在庸常繁琐的世界中向灵性的境界提升。第三节论述魔幻的叙事视角和奇巧的叙事结构:在叙事视角方面,迟子建除了利用惯常的“第三人称”视角外,还开创了一种精神漫游者的心灵独白的视角,企图打开人们忽视的心灵之窗,揭示人们隐秘的生活之困和精神窘境;迟子建的灵性化叙事表现在叙事结构上就显现为历史追忆者的诗境营构,褪去了战争的阴森冷郁幻化为平和的日常叙事,在追忆中表达了可贵的人文关怀。第四节阐释灵动传神的叙事语言和绮丽诡秘的叙事氛围。迟子建的语言自成一派,自然清新却灵动婉约,叙事氛围营造上神奇多彩,作者褪去现代人审美的木讷而使得静态的东西显现动感之美,造成氛围的绮丽诡秘。这一部分对迟子建小说的文本特色和审美追求作了分析,试图抓住迟子建小说的精神气息,力图展现迟子建小说独有的美学意蕴。 论文的第三章是对泛神意识和灵性化叙事指向的阐释,通过前两部分表层叙述来引导读者对迟子建写作背后意蕴进行思考,这部分包括三节。第一节写迟子建泛神与灵性书写的原因:“原始风景”的破坏与消失,城市生活的诟病与失落,“第三地”的出现和人类的精神危机。第二节写迟子建小说的精神指向:现代社会的精神疗救和人类迷途的温情引导。第三节写迟子建小说的美学意义:诗意的执着与追求、恬淡的向往与信仰、文坛的另类化书写。总结看来即阐述迟子建小说对现代社会的启迪。 面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危机,崇尚自然、渴望万物和谐是迟子建小说一以贯之的文学意绪,在这种文学意绪的牵引和笼罩之下就是对大自然的灵性观照。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对泛神意识下灵性化叙事进行清晰阐释与梳理,弥补迟子建小说研究方面的一点不足,从而能使以后的研究者或读者能够从这个特定角度重新理解迟子建的写作意义和精神指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童;关于迟子建[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1期

2 谢有顺;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1期

3 ;迟子建:极地之女[J];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02期

4 文能;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J];花城;1998年01期

5 阎秋红;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J];满族研究;2004年02期

6 戴锦华;;迟子建:极地之女[J];山花;1998年01期

7 孔范今;;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视域中的文学生成与发展[J];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8 李莉;论小说意象蕴涵的“气味”——兼谈迟子建小说[J];文艺评论;2004年03期

9 吴义勤,贺彩虹,刘永春,郑鹏,白浩,田广文;历史·人性·叙述——新长篇讨论之一:《满洲国》 [J];小说评论;2001年01期

10 於可训;主持人的话[J];小说评论;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迟子建;[N];文艺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莹;生命残缺的温情化抒写[D];安徽大学;2005年

2 蒋蕾;论迟子建小说的生命意识[D];西南大学;2006年

3 刘春玲;论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的童年母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丽娟;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晓燕;迟子建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鹿艳红;论迟子建的游牧心态[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3 金钢;;论萧红与迟子建的乡土追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10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晓秋;双城皮影艺术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守金;迟子建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李枫;;眷恋与重构——迟子建乡土小说对沈从文文化立场的继承和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3 迟子健;;水墨丹青哈尔滨[J];北方音乐;2008年07期

4 姜山秀;论迟子建小说的反抗姿态与叙述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5 陈昕;独特的视角 诗意的守望——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J];当代文坛;2004年03期

6 刘文良;;试论生态批评的原则[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7 赵岚;程亮;;“生态批评”及其研究方法的探讨[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8 李子云;灿烂的花瓣饭[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3期

9 苏童;关于迟子建[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1期

10 迟子建;;心在千山外——在渤海大学的讲演[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钢;俄罗斯文化与现代东北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振钟;;迟子建的童话:北国土地上自由的音符[J];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02期

2 李师东;;迟子建《逝川》跋遭遇与情结[J];当代作家;1995年06期

3 丁帆;齐红;;拒绝尘俗:月光与天堂——试析迟子建小说中的“梦幻”情绪[J];作家;1995年06期

4 吴俊;追忆:月光下的灵魂漫游——关于迟子建小说的意蕴[J];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02期

5 程德培;;魂系彼岸的此岸叙事——论迟子建的小说[J];上海文学;2009年08期

6 朴素;;温馨与难言的忧伤——迟子建小说的气味[J];作家;2011年10期

7 王京芳;;执著于自然 宽怀于人性——论迟子建短篇小说《西街魂儿》[J];名作欣赏;2007年12期

8 梁海;;历史向着自然返回——迟子建小说的诗性建构[J];文艺评论;2009年01期

9 刘楚;;浅析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识[J];文教资料;2009年18期

10 任雅玲;表面平淡琐屑 内里深厚新奇——试论迟子建小说《清水洗尘》的人性美[J];写作;200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薇;;云上的风景——简评迟子建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杜家和;;翩翩《福翩翩》——迟子建《福翩翩》叙事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王威;;一支苍凉的古歌——评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刘春慧;;论《呼啸山庄》叙事视角的形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晓庚;;关于萧红研究的几点建议[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6 赵玉洁;常诚;柏才音;边洪峻;吴威;张福娟;;漠河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刘鑫;;上帝式叙事下的人间情怀——毕飞宇小说《平原》叙事姿态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8 陈竞;;文学如何直面民族灾难?[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9 文红霞;;钉进生活里的爱与伤——阿毛诗歌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石麟;;金圣叹与《水浒传》的叙事[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昕;[N];文学报;2010年

2 陈思;[N];文艺报;2010年

3 湖州师范学院 刘树元;[N];辽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卿;[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车轮;[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徐春华 宋汜波;[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彦 刘大泳;[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孔瑞敏;[N];证券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郭建跃;[N];解放军报;2011年

10 国家邮政工会;[N];中国邮政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孔会侠;从转型期的“底层叙述”看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拓展[D];兰州大学;2010年

6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梁爱民;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枫;民间中国的发现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9 潘盛;“泪”世界的形成——徐枕亚小说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潘盛;“泪”世界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倩;论迟子建小说的泛神意识及灵性化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春秀;迟子建小说中的“傻子”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牛慧敏;迟子建小说语言的修辞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区燕芳;论迟子建创作中的死亡书写[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5 邓倩;温暖与忧伤[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吴菲菲;迟子建小说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王宁;穿越苦难的精灵——论迟子建小说创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郭梦贝;迟子建的少数民族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视域中的文学生成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6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